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深圳醫療衛生“短板”之痛

  • 發佈時間:2015-02-27 08:32:55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點擊今日

  □ 韋何靜 本報記者 傅江平

  在製造業與城市化進程較早騰飛的廣東等地區,看病難的問題尤其突出,深圳也不例外。根據深圳市文明辦第3季度對該市窗口行業公眾滿意度調查結果,深圳醫療行業服務窗口滿意度為76.51分,居於24個行業中的最末位。作為我國一線城市之一,深圳在醫療衛生事業方面卻一直存在“短板”。

  “醫療服務的供與需不相稱,儘管是全國現象,但在深圳尤為明顯。”在不久前的全國第2屆人口與健康學術研討會暨《發展報告》發佈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研究員蘇楊表示。

  蘇楊認為,作為特區和衛生計生領域改革先鋒的深圳,在全面改革路上必須繼續領跑。要求深圳對改革必須“深發展”,但深圳不僅與全國醫改面臨相似的問題,同時,又是中國最大的移民城市和流動人口“倒挂”城市,其衛生資源存量相對其他一線城市而言不足,人口結構年輕、流動性大,為其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帶來特殊的難題。

  醫院少排隊難

  蔡先生是深圳市龍崗區布吉街道的居民,目前是一家證券公司的主管。蔡先生告訴記者,他的事業蒸蒸日上,但是看病卻成了困擾他的難題。“早上排不到隊,下午還得過來排,而且科室特別擁擠。”蔡先生説。

  據了解,如今生活在布吉街道的130萬人只有深圳三院和布吉醫院兩座公立醫院。醫院內部整合才拓展到400張病床,且醫院的診療區、修養區、後勤保障區、辦公區等幾個基本功能分區無法實現,佈局混亂,連醫療垃圾處理、中西藥庫等功能單位都無處安排,醫院停車場車位僅有30個左右,患者就醫極其不便。

  在深圳,面臨著看病難的問題不止布吉街道的居民。相關數據顯示:截止到2013年,深圳全市僅有9家三甲醫院,而北京有51家,上海有36家,廣州有43家。2012年底,深圳平均每千人擁有床位2.6張,醫生2.3人,醫院處於極度運作狀態,有的醫生一天要看超過100名患者,“醫生每天要看的人太多,這樣肯定會對醫療品質産生影響。”深圳某醫院負責人説。

  供需存矛盾

  深圳衛生計生事業儘管在婦幼保健、社康中心制度建設等方面發展較快,但相較于全國,尤其是國內其他一線城市,其在需求上大同小異,但更加不利。快速的經濟增長帶來的人口增長所需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導致供給的相對不足日益凸顯。

  此外,長期以來資源配置不合理,衛生資源尤其是優質衛生資源主要分佈于深圳原特區內,例如,三甲醫院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區,原特區外每千人床位數、醫生數僅為原特區內的一半。

  醫療資源總量缺乏的背後是人才隊伍建設滯後,對於一些追求自身發展的優秀醫療人才缺乏吸引力,而且自身的培養機制不完善,致使醫療人才面臨內部虛空且外無來者的窘境。據了解,目前北京、上海、廣州分別擁有醫學高等院校5所、7所、6所,而深圳僅有一所,即深圳大學醫學院,且剛剛起步。深圳醫教研體系尚不完善,醫學人才內部培養能力不足,外部引進困難。與此同時,深圳市資源配置缺少人群的針對性,存在明顯的高端服務水準不到位、低端服務覆蓋不到位的特點。

  投入僅僅“加大”還不夠

  從2009年開始,深圳公共財政支出中醫療衛生行業支出的比重明顯提高。2005年到2008年間平均為3%左右,2009年為5%,2012年和2013年,這一比重提高到6%左右。“公共財政支出中醫療衛生支出比重越高,意味著財政對醫療的投入越多。”一位衛生經濟學研究者表示。

  數據顯示,深圳財政醫療衛生支出絕對規模由2000年的8.4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105.61億元。其中,佔財政醫療衛生支出份額最大的衛生事業費支出,由2000年的8.1億元增加到2013年的70.53億元。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深圳市衛生醫療事業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的投入都在逐年增加。不過,深圳市民對於深圳的醫療衛生品質仍極度不滿,這之間的反差值得反思。醫療衛生的開支,究竟該優先加大規模化醫療服務供給,還是應當打造均衡的醫療服務體系;是該加大對公立醫療的投入,還是規範醫療服務市場,這都需要科學地去思考與配置。

  儘管存在“短板”,深圳在打造醫療名城方面依然存在諸多優勢。除了2014年的“3名工程”,即面向全球引進名醫、名院、名診所,深圳還曾在全國率先實施了公立醫院管辦分離醫藥分開,率先全面取消了公立醫院的藥品加權,積極創新醫保支付方式等等,所以,補上了醫療資源供需矛盾這個“短板”,深圳無疑將是一個更加宜居、更具魅力的國際大都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