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新一代通信網保駕護航
- 發佈時間:2014-11-27 09:11:35 來源:中國品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楊 蕾
11月19日至21日,浙江烏鎮召開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會上,移動網際網路成為代表們的熱點討論話題。代表們認為,移動網際網路作為當前最大的資訊消費市場,最活躍的創新領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加速驅動經濟轉型升級。中國行動通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慧鏑更是在演講中透露,中國移動用戶短短10多個月的時間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網路,截至10月底,中國移動4G基站數已經超過60萬個,4G的用戶數已經突破五千萬,預計今年底,基站將達到70萬,世界客戶數會達到7千萬……
新一代通信網路技術日新月異,我們在享受新技術帶來的各種便利、變革的同時,我們的身體也處在各種基站、終端形成的電磁輻射包圍之中。什麼樣的電磁環境對人體才是安全可靠的?如何科學評價新一代無線通信網技術在電磁輻射方面帶給人們身體健康的影響?
伴隨著無線技術和微波技術的快速發展,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電磁輻射是指變化的電場和變化的磁場相互作用而産生的一種能量流的輻射。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電磁輻射對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機體免疫功能、心血管系統、生殖系統、視覺系統,甚至會産生致癌影響。由於電磁波的不可見性及無嗅無味特性,很多人往往是在健康受到危害之後才意識到周圍環境中的電磁輻射暴露量已超出身體的承受能力。但另一方面,部分公眾又會出現對電磁輻射的過度反應。有的居民抗議在小區周圍設置通信基站;有的特殊人群例如孕婦採用了對電磁輻射的過度保護措施,影響了工作生活。
“我們正在進行的射頻電磁環境暴露量計量標準及測量技術研究就是要建立準確可靠的計量標準和電磁環境測量方法,對新一代寬頻無線行動通訊發展技術中所産生的電磁輻射問題進行準確測量,特別是對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進行科學測量。”中國計量院電磁環境研究室主任武彤介紹。
在電磁環境領域,描述電磁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時,採用暴露量作為評價指標。各種電磁環境暴露量標準的限值首先採用基本限值,射頻電磁環境暴露基本限值量是比吸收率,其計量單位是W/kg。比吸收率計量是研究電磁場生物效應、電磁輻射暴露量測量、電磁環境監測和標準化等工作的基礎。
武彤介紹,我國在電磁環境暴露量導出限值如功率密度、磁感應強度、低頻電場強度、射頻電場強度方面已經建立了一系列基標準,基本可以滿足環境監測和科學發展的需要。但要更科學直觀地評價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必須使用基本限值量比吸收率。而我國在基本限值方面,計量基標準缺失,尚未建立計量基標準,特別是在行動通訊、廣播電視等廣泛應用的射頻領域,基本限值量的計量標準空白,影響了我國電磁環境領域的環境監測和科學研究的發展。
“射頻頻段是目前無線電波應用最為廣泛的頻段,我們的行動通訊、短距離無線通信和廣播電視,都是利用的這個頻段,我國電磁環境監測量需求最多的也是這個頻段。目前我國超過100萬個行動通訊基站在運作,近幾年來我們開始建設新一代無線行動通訊網,還會建設大量的基站。因此這個頻段的電磁環境基本限值量是目前最急需的。”武彤表示,他們的測試客戶主要就是國內的三大網路運營商、各電網公司等。隨著4G通信技術在中國的運用,針對通信基站的電磁輻射測量需求會越來越大。
項目從2013年1月啟動,預計在2016年底完成。“項目的難度遠遠超過我們的預期。在項目進行中,我們大大拓寬了合作對象,尋求了很多幫助。”武彤説,項目的技術難點不少,電磁環境暴露基本限值量比吸收率的計量標準不同於其他物理量,是在模擬人體組織液中建立標準場強。由於模擬組織液的特性等原因,在液體中建立標準場強比在空氣中難度大很多,涉及到模擬組織液的測量以及組織液特性對電磁場的影響;其次,我們原來所處環境中電磁輻射源較為單一,因此早期的電磁環境測量方法一般針對單一電磁輻射源。而現在的電磁環境越來越複雜,4G行動通訊技術更是採用了頻譜連接技術。研究多輻射源複雜電磁環境的測量方法也是新的挑戰;智慧天線電磁輻射計算及模型的建立也並不容易。
談到項目成果可能帶來的效益,武彤認為,研究成果將有力支撐我國新一代無線行動通訊重大專項和通信産業的發展,解決建設中遇到的電磁環境測量問題。同時,他們的研究還將制定出科學合理的電磁輻射暴露限值,同時進行準確的測量,讓公眾了解電磁輻射的狀況,既採用合理的防護措施,又不造成恐慌;既有利於保護公眾健康,又不會阻礙産業的發展。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