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對不起”不等於“我錯了”

  • 發佈時間:2014-11-24 09:33:06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出場人物:老胡 小彭

  臺前引語:和過去遇到品質問題時“打死也不鬆口”不同,現在的廠商似乎學乖了。一開新聞發佈會,老總先來個90度鞠躬,外加一句“向消費者表示誠摯的歉意”。態度看著是挺好,可仔細琢磨人家的用詞,你會發現,他們的“對不起”其實並不等於“我錯了”,更不等於“這事我負責”。不用負責的“對不起”是道歉還是遮掩?我們能從這種“對不起”裏聽出點兒什麼弦外之音?今天的民生二人轉,咱們就來聊聊,“對不起”的潛臺詞是什麼。

  小彭:現在當企業老闆,不光得會做生意,身體柔韌性也很重要。都是鞠躬致歉,人家來一個90度,你才45度,誠意立馬就打了個對折。

  老胡:照你這意思,企業家應該報個瑜伽班去?最好能把頭碰到腿,來個180度的鞠躬,就夠誠意了?

  小彭:我的意思是説,本來出了品質問題,消費者正在氣頭上。要是企業再不拿出誠意來,那就不成了火上澆油了嘛。

  老胡:誠意的確很重要,可你要是拿彎腰的度數來衡量企業的誠意,那就太小兒科了。就算是他眼含熱淚外加鞠躬90度説一句“對不起”,那也未必真有誠意。就拿最近因為召回鬧得滿城風雨的汽車廠家來説吧,我看了他們好幾篇媒體專訪,篇篇都在説“對不起”、“代表企業向消費者致歉”。

  小彭:人家這態度不是挺好的嗎?説對不起也沒有問題啊,總比以前那些打死也不鬆口的企業要有誠意吧。

  老胡:態度好不好,你得看他除了説“對不起”之外還説了點啥。我個人的理解是,他們的“對不起”是一種“禮貌性的同情”,是建立在不承認自己産品有問題的基礎上。説白了,他們的“對不起”不等於“我錯了”。

  小彭:這事鬧到現在還沒個準確的説法,不是他們錯了,難不成還是消費者錯了?得虧你看得細,不然咱都被他們的“對不起”障眼法給忽悠了,

  老胡:這倒不至於。對於消費者來説,真正需要的不是“對不起”,而是“我負責”。否則,就算他們天天在電視臺上打廣告説對不起,也很難讓大傢夥滿意。

  小彭:你説這個倒是提醒我了。有時候廠商態度看著特好,有事沒事都説“對不起”,可要是仔細想想,他們除了説“對不起”好像啥也沒幹,就等著你心一軟或者是懶得折騰,這事就算了結了。

  老胡:你這話説到點子上了。現在這企業比過去聰明多了,過去是不管有錯沒錯,都板著個臉堅決不説。現在呢,“對不起”成了口頭禪,甭管是不是他的問題,先來上一句再説。

  小彭:比如説,飛機一晚點,機場廣播就會反覆地説“我們抱歉地通知您……”可是,滯留旅客怎麼辦?到飯點了怎麼辦?都沒説。道歉能當飯吃嗎?能當水喝嗎?

  老胡:你這還算好的,畢竟這也不是機場故意的,頂多是後續服務跟不上。我們上次去吃飯,明明事先確認可以用團購券,等買單的時候告訴我們説用不了。經理一個勁地説對不起,但啥處理辦法都沒有,就等著你掏錢。

  小彭:憑什麼啊?都説好了的事,他們説不能用就不能用?這哪是道歉啊,純粹是耍賴。要換了是我,就説一句“對不起,本小姐只有團購劵,愛要不要。”

  老胡:你嫂子就是這麼説的。最後他們一看我們態度挺堅決,也就用券了。可你説平白無故跟他們扯半天嘴皮子生閒氣,虧不虧啊,反正這家店我是不會再去了。

  小彭:你放心,就衝這説話不算話,就知道拿“對不起”擋事兒的店,開不了多久就得黃。做生意靠的是什麼,就是誠信。要是老想著和顧客玩心眼,鬥智鬥勇,那這生意肯定做不好。

  老胡:小飯店是這個道理,其實大企業也一樣。這年頭消費者也不傻,別以為鞠個躬説句“對不起”這事兒就過去了。把該負的責任負起來,知錯就改,大家還會給你機會。要是偷姦耍滑,光練嘴皮子,最後就該變成消費者和你説“對不起”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