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建築品質病怎麼治

  • 發佈時間:2014-11-14 09:35:00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觀象臺

  □ 胡立彪

  不久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部分省份的工程項目品質進行了一次督察,結果顯示,小到墻面起泡、開裂,大到構造柱嚴重位移,90個督察項目,88個有不同程度的品質問題。

  近些年,隔三差五齣現的“樓脆脆”、“樓歪歪”報道,已經讓人們對現在的建築工程品質問題見怪不怪,但上述督察顯示,品質問題發現率高達97.77%,這樣一個結果,還是令人吃驚不小。

  事實上,與出現起泡、開裂等品質問題同樣普遍,但後果要可怕得多的是,許多建築工程壽命非常短——雖然建築物大都被寄予了百年期許,但有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建築物的平均使用壽命只有30年左右。這就意味著,最初伴隨著改革開放“長”起來的那批建築物,現在已經進入到老年期。體弱多病的它們,成了建築品質安全事件的多發群體。只要壽命只有30年左右的建築物還在被製造,表現為起泡、開裂等小問題及“脆脆”、“歪歪”等大問題就會不斷暴露出來。

  有建築界人士解釋説,客觀上,我國改革開放前期處在經濟快速發展階段,城市建築的新陳代謝速度快有一定的合理性。現在的一些建築儘管當時建造時還不錯,但以現在人們的需求來衡量,在功能、舒適度上已經比較落後。同時,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帶來的不可避免的舊城改造擴建,也成為部分建築短命的重要原因。

  然而,這種解釋的“合理性”更多會轉化為一種藉口,而隨意“合理”地剝奪建築生命(各地均有許多為這一目的而建卻在未使用幾年後即被為另一目的拆除的短命建築)的惡劣後果之一,即會導致建築整體品質的下降。這其中的邏輯很簡單:既然任何建築都有可能在30年左右被“合理”拆除,那麼把它們造得那麼好、那麼堅固有什麼意義呢?在這種情況下,“脆脆”、“歪歪”作為一種邏輯品質結果大量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建築短命的根源,一言以蔽之,在於規劃者的短視。有網友戲言:“規劃規劃,紙上畫畫,墻上挂挂,橡皮擦擦,實施與否,領導發話。”按説,規劃是城市建設的龍頭,城市建設和發展必須以科學的規劃來引領,然而現實中,許多地方在制定規劃時缺乏科學論證,不少根本就是拍腦門拍出來的,而規劃製造後,又不按其執行,變更頻繁,且也沒有什麼標準,想拆拆,想建建,十分隨意,過家家一般,能活夠天年的建築差不多成奇跡了。

  除“一屆政府一套規劃”的短視行為,GDP崇拜、形象工程情結等錯誤政績觀也是建築多病短命的幫兇。在拆拆建建中,人們看到了城市的改造、生活的變樣和經濟的繁榮,但這些都是虛假的、表面的,是以大量舊建築的現實犧牲及新建築的未來獻身為代價的。當然,一度火爆的地産經濟使建築滲入了大量利益因素,這很容易將建築品質侵蝕,抽奪其壽命。

  顯然,我國建築多病,病不在建築本身而在於人。所以,要治病,還得在人身上下藥,下猛藥。第一個要治的就是拆建太隨意的拍腦門做法。專家建議,必須強調規劃的嚴肅性,樹立起可持續的建築理念。可參照國外做法,成立包括建築、規劃、文物、文化等行業權威人士組成的委員會,就建築拆建進行論證研究,甚至可舉行聽證。出臺相應政策並完善建築法律法規,要建立建築拆除的法定程式,明確拆除條件,切實做到建築拆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時,對違規製造建築短命事件的相關責任人追究責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