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保持“神秘感” 布好“追溯網”

  • 發佈時間:2014-11-14 09:34:59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彭燮

  在剛剛過去的“雙11”網購狂歡節前後,一則題為《質檢總局扮“神秘買家”抽檢電商》的消息在各大媒體和網路、微信朋友圈裏廣泛傳播。從消息的跟帖和評論來看,不少人都對這種新的監管方式錶示肯定,也有一些網友對抽檢過程表示很好奇。新華社評論稱,“這種有益的嘗試,不但能給今年‘雙11’保駕護航,還可以給未來電子商務法的出臺積累經驗,最終把電子商務的運作納入法治軌道,讓電子商務的消費環境更加健康、更加繁榮。”

  電子商務産品品質監督抽查與線下的監督抽查有何不同?質檢系統的“神秘買家”是如何工作的?在抽查中他們都遇到了哪些棘手問題?本報記者採訪到了幾位“內部人士”,請他們來揭秘相關工作背後的故事。

  難就難在“一頭一尾”

  質檢總局産品品質監督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産品品質監督抽查是質監部門為監督産品品質,依法組織對在我國境內生産、銷售的産品進行有計劃的隨機抽樣、檢驗,並對抽查結果公佈和處理的活動。電子商務産品品質監督抽查,是質監部門針對電子商務這種新型銷售模式開展的監督抽查工作。今年上半年質檢總局組織了一次電子商務産品品質國家監督抽查,已將合格産品、不合格産品、不合格産品涉及的企業等資訊,全部向社會公佈,並由不合格産品生産企業所在地質監部門開展後續處理工作。目前正在開展針對“雙11”期間電商産品品質的監督抽查。

  該負責人透露,與線下的産品監督抽查工作相比,電子商務産品品質監督抽查的難點就在“一頭一尾”,也就是抽樣環節和追溯環節。

  據悉,日常的監督抽查,抽樣環節是由抽樣人員在市場上或者企業成品倉庫內待銷的産品中隨機抽取。而對於電子商務産品來説,抽樣方式變為兩種:一是工作人員作為“神秘買家”從網上直接購買樣品,二是工作人員到電商平臺倉庫抽樣。“傳統的線下抽樣方式運用於網上抽樣還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進行摸索和克服。”

  追溯環節則是更大的難題。按照“網上抽查、源頭追溯、屬地查處”的要求,抽查發現的每一批次不合格産品都要追溯到具體的生産廠家。相比線下抽查的“面對面”不同,電子商務産品品質監督抽查只能靠電商平臺提供的相關資訊和産品本身的標識來追溯生産企業,有些時候會出現找不到廠家、廠名廠址全是假的等問題,給源頭追溯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抽樣:保持“神秘感”是關鍵

  位於杭州的質檢總局電子商務産品品質風險監測中心,是電子商務産品品質監督抽查和風險監測工作的執行單位之一。中心抽樣工作負責人表示,保持“神秘感”是關鍵,“努力做到買家買什麼,我們就抽什麼。”

  據悉,工作人員每次集中抽樣之前都要根據質檢總局下達的計劃,選擇哪幾家電商平臺抽樣、具體抽哪些店舖、抽哪幾類産品,目的就是提高抽樣産品的覆蓋率和代表性。

  在抽樣過程中,作為“神秘買家”的工作人員在與賣家的聊天過程中,既要“套”出相關的品質資訊,為後續確認做好準備,又不能讓賣家産生懷疑,“不能讓人覺得你太專業”。為此,他們在實踐中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溝通技巧。

  據透露,負責抽樣的工作人員,每個人都有很多個“買家身份”,收貨地址也是刻意選擇的。“以前遇到過有的賣家一看(地址)是質檢中心,再加上一次買好幾個,直接就拒絕交易。”

  除此之外,中心負責抽樣的工作人員對自己的工作性質也是儘量保密,甚至有些家裏人都不知道他們具體在做什麼。面對記者採訪,他們的要求就是:“不要提名字,不要問細節。”

  (下轉2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