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農電子商務助推農村經濟社會轉型
- 發佈時間:2014-11-13 03:30:00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孫業文
電子商務正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大創新推動力,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當電子商務的“基因”,進入中國古老鄉村的“肌體”,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本期對話欄目對中國社會科學院資訊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東進行了專訪,以期展示涉農電商從理論到現實的整體圖景:涉農電商不僅僅是在農村空間範圍和消費市場的擴展,更重要的是,打破了資訊不對稱,為農戶參與市場提供了新的可能和實現手段;越來越多的草根農村網商足不出戶就與遠端的生意夥伴交易,形成訂單,享受到另一種全新的交易自由;代表著資訊時代中國農民新的市場觀、資源觀、價值觀和發展觀。
嘉賓:中國社會科學院資訊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東
涉農電子商務爆髮式增長的多重驅動力
主持人:原來,農業與電子商務離的最遠,農村與網購離的最遠,農民與網店離得也最遠,如今,這些都是過去式了。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和人員流動的帶動,農村、農業和農民正在成為電子商務的新大陸,您如何看待這種變化?
嘉賓:長期以來,我國涉農電子商務整體發展水準和發展速度並不突出。據農業部的數據,至“十一五”末,我國涉農網站達31000多家,但大多生存狀況不佳,政府、民間進行了多種方式的探索。近年,涉農電子商務終於有了突破!阿裏研究院10月13日發佈《農村電子商務消費報告(2014)》顯示,中國農村電商消費市場近年來持續擴大,預計全國農村網購市場規模2014年將達到1800億元人民幣。以淘寶網購數據為例,其農村消費佔比已從2012年第二季度的7.11%提升到了2014年第一季度的9.11%。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高紅冰表示,雖然這一佔比依然較低,但呈現出平穩上漲趨勢,而隨著農村網民及網際網路普及率的穩步提升,農村電商消費市場潛力大,預計2016年時市場總量或將突破4600億元。
在農村電商總量不斷壯大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地方不斷涌現出各有特色的電子商務模式,我國涉農電子商務處於爆髮式發展的臨界點,人們有理由對其星火燎原的前景充滿期待。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在基本面上有了實質性突破,已經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從原來由政府主導、業務形態以資訊服務為主、主要強調農村電子商務經濟作用的階段,轉向現在由多元主體聯合推動、業務形態向線上交易拓展、電子商務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轉型的新的發展階段。
主持人:涉農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是什麼?嘉賓:涉農電子商務主要有三種驅動力聯合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國家政策。自2005年以來,國家確立並持續實施新農村建設戰略,貫徹實行了“城市反哺農村”、城鄉統籌發展的方針政策。在此背景下,國家各涉農部門進一步加大對農業農村的建設性投入,改善了全社會對農村的發展預期,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和社會機構也開始嘗試或進一步加強了在農村市場拓展的戰略部署,越來越多的資源被投入到農業農村中來,從而,涉農電子商務的發展獲得了更多的支援,特別是開展涉農電子商務所需的資訊基礎設施、交通物流條件等進一步得到改善。二是市場環境。近年,社會化、市場化的各類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日趨成熟,電子商務服務業有了長足的進步,明顯改善了草根農民開展電子商務的條件,為農民從事電子商務提供了便利。三是用戶拓展。我國的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應用發展到了從城市向鄉村自然拓展的階段。通過要素在城鄉間的流動,電子商務應用由城市向農村蔓延已成為必然趨勢,農村中蘊藏的電子商務潛能也必然越來越多地被激發出來。農村網商中的成功者,為身邊鄉親們利用網路脫貧致富,提供了看得見、學得會的示範,如同燎原的星火,正以點帶面地吸引著更多農民投身到農村電子商務中來。
從政府主導到多元推動,從自上而下到上下結合
主持人:從原來由政府主導轉向現在由多元主體聯合推動,也就是“從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這種發展方式是怎麼完成轉變的呢?這種發展方式有什麼戰略意義?
嘉賓:多年來,政府非常希望以資訊化、電子商務造福“三農”,做了很多工作。從上世紀90年代推出“金農”工程以來,就非常重視推進涉農資訊化建設,各個相關部委都花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從三電合一、村通工程、電腦下鄉、資訊下鄉到人員培訓,主要的推進方式是自上而下。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這遇到的突出問題,是農民應用及應用的收效不理想。政府可以主導在農村鋪網路、建平臺,可以組織本地的賣家在上面銷售,但沒有辦法用行政的力量和財政補貼讓買家到上面來買,而且買了還想再來買。有賣無買,就很難形成交易,沒有交易農民就無法從中增收。
近年,隨著以淘寶網為代表的市場化電子商務平臺和電子商務服務業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戶和其他市場主體在此類社會第三方市場化網路平臺上,依靠自己和社會的資源投入開展電子商務,從而形成一類新型的自下而上式的農村電子商務,靠的是市場需求牽引、農戶自發和市場化平臺。草根農民以電子商務創業找到了可以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淘寶網上雲集了海量的買家、賣家和商品,進入市場的門檻非常低,草根農民通過這個平臺可以直接對接大市場。領頭羊們的成功,很快引來周圍鄉親們紛紛仿傚,淘寶店像細胞裂變式地增長,淘寶村、淘寶鎮也應運而生。
主持人:目前涉農電子商務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嘉賓:從目前全國的情況看,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兩類不同的涉農電子商務同時並存,雖有相互促進的作用,但最大的問題是各自為戰,這種狀態影響到涉農電子商務的發展狀態,尚未通過良好的機制,將各類主體的正能量整合起來。“上下結合”應該成為我國涉農電子商務帶戰略意義的重大選擇。
政府平臺主動與市場化平臺合作,本質上是政府平臺主動貼近自己的目標用戶和讓服務更好地抵達服務對象,上下結合最好採用連結嵌入的方式,政府不宜直接做交易平臺,但要努力將自己對電子商務交易的支撐服務,及時便捷地體現在現實的交易環節中。其中,特別是那些即時性強、用戶關注度高、對是否成交影響大的支撐服務,如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經營主體與商品認證、經營者誠信資訊檢索、公平交易資訊查詢等,更需優先嵌入到交易環節中。
上下結合的深淺程度,影響當地農産品電商的發展狀況。有些地方以地方館作為一個載體,內嵌監管、服務,與平臺、運營商、賣家、服務商結成很好的機制,在農産品電商環節如品質保障、農産品安全、認證、商流組織、品牌建設、市場行銷、危機預案等方面開展工作,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有些可以由政府來做,有些可以由市場來做。
轉型:改變了結構,賦能于“細胞”,轉變著“基因”
主持人:為什麼説電子商務能夠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轉型?又是如何推動轉型的呢?
嘉賓:涉農電子商務助力農村經濟社會轉型的作用,可歸結為改變了結構,賦能于“細胞”,轉變著“基因”。
改變了結構:電子商務助推農村經濟社會轉型的作用,不僅限于農村經濟社會活動的表層,而且改變了農村的深層結構。自農村改革實行分田到戶、家庭聯産承包制以來,在農戶分散的小生産如何對接大市場的關鍵問題上,一直存在著結構性缺陷。農戶要麼直接對接市場,要麼在“統分結合、雙層經營”的“公司+農戶”結構下,通過仲介公司去對接市場。這兩種方式都存在明顯的資訊不對稱的缺陷,農戶因資訊劣勢帶來其經濟和社會地位的弱勢是明顯的事實。在實踐中,“公司+農戶”其實並沒有真正解決農戶對接市場的問題。一些公司利用自身的市場優勢地位,牽著農戶鼻子走,與農戶爭利。現在,“網路”這個要素的介入,打破了“公司+農戶”資訊不對稱的結構,為農戶了解市場資訊,把握市場變化,克服資訊弱勢地位,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和現實的手段。農戶借助網路,既可以不通過傳統仲介公司直接對接大市場,也可以因掌握更多的資訊,在與仲介公司打交道時擁有更多的話語權,這當然有利於糾正原來的結構性缺陷。
賦能于“細胞”:電子商務對農村網商來説,已不再是一個外生的因素,不再是政府或IT公司推送給他們的可有可無的東西,相反已經成為他們根據自己的內在需求主動選擇的勞動方式和生活依靠。電子商務給農民帶來的不僅僅是交易半徑和交易規模上的量變,更是對接市場時在訂單權和定價權上的質變。電子商務讓越來越多的草根農村網商可以足不出戶地與遠端的生意夥伴交易,平等地討價還價,形成訂單,從而享受到另一種全新的交易自由。電子商務為農村網商這種農村經濟社會“細胞”的賦能,正在改變著農戶對接大市場時原有的那種不合理的權利對比格局。這種賦能的規模和程度,正隨著農村網商的快速發展與日俱增。
轉變著“基因”:電子商務讓農村網商以及他們身邊越來越多的鄉親們,看到了網路帶來的嶄新天地和發展機會,收穫到其祖輩從未有過的、由資訊化帶來的全新感悟。他們堅信,即使市場發生變化,只要掌握了電子商務的能力,就可以靈活應對市場的風雲變幻。他們的感悟和自信,代表著資訊時代中國農民新的市場觀、資源觀、價值觀和發展觀。在中國“三農”發展中,電子商務給人帶來發展理念和素質的改變,堪稱是農村經濟社會的“轉基因工程”,這對中國農村經濟社會轉型所起到的作用將是長久而深刻的。
具體來説,農村人口中越來越多的電子商務參與者以此改變了社會身份,從農民變身為網商、工人、客服、服務商、經紀人;促進了農民工返鄉創業和農民就近就業,吸收包括城鎮居民、大學生在內的外地人到農村來為網商打工,為農村城鎮化道路提供了新的啟示;由於農村電子商務推動農民工返鄉,明顯改善了他們的家庭生活品質,讓農村“空巢”帶來的社會問題迎刃而解,令農村面貌重新煥發出生機;激發了農民提升自身素質和能力、向善、向上的積極性,也能把老人、文化水準不高的農婦、殘疾人包容進來,提升了農民的幸福感,推動農村網商更多地關心和參與地方公共事務管理和發展決策等等。
涉農電商快速發展需各類主體長期努力,共同推進
主持人:涉農電商還面臨一些其他的問題,如農産品的非標性,冷鏈、資金、物流、人才的缺乏、信任難題等,該怎樣解決?
嘉賓:這些現實的制約並非無解,有些是可以一邊做起來一邊去發展解決的,有些很難一蹴而就,需要一個過程。農産品與工業品不一樣,個體差異很大,比如每一串葡萄都不一樣,但這不等於不能做電商。全冷鏈成本很高,市場會有創新,比如不少網商用礦泉水瓶子裝上冰水來降溫保鮮。困難是創新的溫床,現實中有很多好的探索,不著急,慢慢來,這裡面潛力很大。有些農民自己做網店,闖出了路子。而政府、服務商助力,跳出電商來解決電商,路要更寬一些。比如,農業部正在開展資訊進村入戶的試點,通過這種方式把當地分散的買賣、服務需求聚合在一起,就能讓沒有經濟性的事變成有經濟性的事。通過這種方式為電商奠定基礎,開始可能是非農産品電商,沒關係,有了物流、服務等條件再發展農産品電商也行。
主持人:為了使涉農電商更快更好發展,您有什麼政策建議?
嘉賓:除了加快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如道路交通的建設外,要特別重視物流配送、商流組織“軟”的方面,積極探索通過有效的商務模式、組織模式創新和資訊化手段,克服農民需求分散性帶來的困難;大力發展農村草根物流,要高度重視近年我國城鄉數字鴻溝有所拉大的現象,將農村資訊化放在更迫切、更優先的地位。
整合相關資源,有效推進涉農電子商務。鼓勵更多的社會主體進入農村電子商務領域,探索和創新政府與市場主體間合力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的體制機制。將政府平臺的支撐服務與電子商務交易相嵌合。要將政府主導已建成的農村電子商務的體系,與廣大農民脫貧致富的內在需求對接起來,與市場化平臺企業開展業務合作、股權合作甚至兼併重組,以市場規律實現資源配置合理化;要糾正農民科學文化素質較低難以從事電子商務的偏見,鼓勵廣大農民利用市場化平臺開展電子商務經營;充分肯定和進一步發揮市場化電子商務平臺的作用,鼓勵和幫助他們進一步拓展農村市場,提升服務品質。
加快強農、惠農、富農的電子商務政策體系,營造和改善涉農電子商務環境。政府應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進行政策宣傳,讓廣大農民知曉、理解和利用好已有的政策;要將鼓勵涉農電子商務,納入扶持農民返鄉創業、大學生自主創業、鄉鎮下崗職工再就業、農村信貸、小微企業、農村扶貧等政策中來,破除政策落實中的人為障礙;要在涉農電子商務産業生態的發展、用地、融資、人才、信用體系建設等方面,繼續探索新的扶持政策。現階段,推動涉農電子商務的發展,一定要不拘一格,順勢而為。
改進農村電子商務的績效考核體系,激發農民電子商務能量。經驗表明,農村經濟社會轉型真正成功的經驗大多發自於草根,建議國家涉農主管部門切實加強基層農村電子商務調研,以及時發現、總結和推廣基層創新經驗。高度重視農村電子商務“領頭羊”的示範作用,重點鼓勵有上網經驗的返鄉大學生、務工人員和大學生村官等帶頭開展電子商務,鼓勵引導各類電子商務專業人士到農村開展創業培訓,鼓勵成功的先行者現身説法,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和農村“熟人社會”有利知識擴散的機制,廣泛撒播電子商務的“神火”,促進涉農電子商務儘快星火燎原。
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組織“細胞”和“基因”的轉變。農村經濟社會轉型,根本上是作為農村經濟社會最基本組織細胞的農戶和農民的轉型。要引導農戶和農民提高自身的組織化水準和程度,提高他們及其組織的資訊化意識、能力、水準和程度。建議政府主管部門以農村專業合作社、農村服務網點及機構、各類村民組織等為重點,以提高農戶與農民的組織化率和資訊化率為基礎,納入新農村建設的發展規劃和工作部署,發揮農村電子商務推動農戶和農民積極轉變的作用。組織部門高度重視遴選、培育和使用農村已經、今後還會更多涌現的既有資訊能力、又熟知農村經濟社會規律的優秀人才,發揮農村網商這一新興全體發展和改革需求動力足、見多識廣、能力更強的特點,為他們參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決策和公共事務管理,助力農村經濟社會轉型,創造更好的制度化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