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不因“個小”失其“新”

  • 發佈時間:2014-10-24 09:34:47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聚焦身邊

  □ 李 榮 潘 旭

  綠葉菜價格保險,全國首創;探索家庭農場,上了中央“一號文件”;試行農民退休制度,全國帶頭……上海都市農業不因“個小”失其“新”,在上海的農田裏,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

  首創綠葉菜價格保險

  上海都市農業絕不是“精緻盆景”。上海市農委主任孫雷説,上海市民吃的綠葉菜,九成來自滬郊的田間地頭,“這是實打實的供應保障”。

  上海堅持基本農産品的最低保有制度,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確保耕地面積和品質。其中綠葉菜,明確以郊菜為主,理由有三:一是上海居民的消費習慣,“一日不見青,兩眼冒火星”;二是鮮菜不耐貯運,現收現運現賣,郊菜最方便;三是遇到災害天氣,菜源緊張,從外地調菜也不易。

  在平衡“菜賤傷農”和“菜貴傷民”的過程中,上海有了“全國第一”的得意之作,那就是建立綠葉菜淡季成本價格保險。在夏冬兩個蔬菜生産淡季,根據菜農平均生産成本和前3年平均價格以及物價指數的變動因素進行綜合測算,確定成本價格“基準線”,只要實際市場價格低於“基準線”,保險公司就對投保菜農進行理賠。

  有了這個保障,菜農放心下種。有了種植量,保證了供應量。

  家庭農場上了“一號文件”

  滬郊松江的家庭農場,去年上了中央“一號文件”。

  作為新農業的“新角色”,家庭農場主是三“者”合一:既是打工者,又是投資者,更是管理者,一身兼三任。

  之所以三“者”合一,有其內在規律。農業生産是與“有生命的農産品”打交道,“生命體”複雜多樣,加上風霜雨雪等氣候因素瞬息萬變,只能承擔“無限責任”。

  在家庭農場探索的背後,上海農地已悄然進入“合同管理”時代,陸續推進了二輪延包確地確權確利、建立流轉平臺、形成糾紛調解仲裁機制等基礎性的制度建設,形成一道風景線。

  松江區農委主任封堅強認為,對於家庭農場,適度規模經營的“度”十分重要。在松江這樣的都市郊區,“度”控制在平均6.67公頃至10公頃(100畝至150畝)為宜。規模太小了,體現不出農地流轉集中後的規模效益;規模太大了,農機水準跟不上,還得雇用勞動力,成本上升、土地産出率下降,進而喪失家庭經營的優勢。在松江,種糧的家庭農場和種養結合的家庭農場平均年收入分別超過10萬元和16萬元。

  老年農民實行退休制

  新農業給農民帶來新生活。上海在松江率先探索建立老年農民退休制度,讓農民也像城裏人一樣退休,安度晚年。

  松江根據測算,打開了探索老年農民退休的制度“窗口”。女性年滿55周歲、男性年滿60周歲,可自願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保留承包權。在原來農保退養補貼金的基礎上,每人每月增加退養補助金,由區社會保障部門統一發放至個人儲蓄卡。退養補助金的標準參照上海職工平均工資增長幅度和消費價格指數的變化情況,適時予以調整。

  據最新統計,松江區已有3萬多名老年農民參加“退休保障”計劃,涉及全區7個鎮,基本覆蓋了當地整個農業地區,佔到應享受人群的99.6%。

  有了退休制度,就有了農業上的“新老交替”。泖港鎮腰涇村家庭農場主李春風就是在他父親年滿60周歲退休的那年,毅然從企業辭職回家,接手家庭農場,用他的話説叫“子承父業”。

  目前松江家庭農場主年齡49歲及以下的佔到近一半,年輕人正在接上“農”字班。

  農業可以這樣美

  稻田本身就是城市季節性濕地,果林、魚塘旁邊開辦農家樂、漁家樂,上海近郊成了市民“春遊”的好去處。寶山櫻花節、奉賢菜花節、浦東豐收節……都是上海旅遊部門向遊客重點推薦的短途節慶活動項目。

  金山區農委主任張亞軍説,“都市農業是天然的旅遊資源。只要換一換腦筋,農業可以做到這樣美。如果任其自開自謝,實在可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