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濫竽充數 還能充多久?

  • 發佈時間:2014-10-21 09:35:43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濫竽充數

  還能充多久?

  □ 胡立彪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9月份自主品牌汽車共銷售65.36萬輛,環比增長19.89%,同比增長6.98%,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8.54%,佔有率比上月提升1.4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升0.19個百分點。而此前的連續12個月,自主品牌一直跌跌不休。

  結束了連跌的尷尬,這無論如何都算是個喜訊,就像一陣清風拂過,把籠罩在自主品牌汽車企業頭頂的陰霾吹散了一些。不過,即使如此,因過去自主品牌太長時間的糟糕表現而引發的輿論批評,卻並未就此停歇。在部分批評者看來,自主品牌成長乏力,霧霾長鎖,關鍵是內部出了問題。治霾要找準源頭,從根子上入手,像現在一些污染嚴重的城市那樣“好天氣基本靠風”,這種不可持續、茍延被動之舉,是絕對沒戲的。

  這個“沒戲”,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是可以量化的。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認為,這次止跌回升並不會給自主品牌帶來實質性的改變,“一點點的提升並不能説明自主品牌已經觸底反彈,這一變化只是季節性的銷量波動,整體來看,自主品牌並未擺脫弱勢困境,制約因素依然存在。也就是説,自主品牌仍處在下行軌道上。”他預測,在接下來的市場鏖戰中,可能會有一半的自主品牌被淘汰,並且這個時間不會太長,大概在3~5年內。

  “有一半自主品牌被淘汰”,著實是危言,但絕非只是為了聳聽的主觀臆斷。根據J·D·POWER去年的數據,目前美國市場銷售的車型(年銷量超過1000輛的乘用車)共有289個,品牌不超過40個;中國市場銷售的車型則達到522個,品牌94個。而2000年中國在售的乘用車車型只有43個。透過這組數據人們明顯可以看到的一個問題是,中國汽車市場目前的汽車品牌太多了,裏面定有很多濫竽充數者。長安汽車黨委書記朱華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有些自主品牌連基地都沒有,不是靠正常的經營來維持生存,而是靠中國特殊的環境、資本運作、土地和當地政府的扶持政策撐著。一旦政策有變,企業自身沒有造血能力,很快就完了。

  濫竽之外,那些正常經營的自主汽車企業也面臨巨大威脅。有論者稱,在中國市場撈錢的外資汽車企業,都是行走江湖幾十年、上百年,從競爭的血雨腥風中殺出來的狠角色。在中國車市瘋狂增長的年代,他們光顧著吃肉,懶得去啃骨頭喝湯,把利潤較低的中低端市場留下了一塊給自主品牌。但當整個車市增長放緩,競爭加劇的時候,他們就向自主品牌齜牙,要來搶骨頭爭湯了。跟這些虎狼之徒爭食,自主品牌沒有幾個是他們的對手,所以市場份額會一點點丟掉。長此以往,終究會有大批自主品牌消失。

  自主品牌缺乏競爭力,歸結到根源上,就是沒有造出好産品。回頭點數一下,看看自主品牌究竟拿出過多少像樣的産品,真的沒幾個。為什麼?因為根本就沒有在開發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好産品上真正用心。許多汽車企業至今還遵從這樣一個思維模式:開發産品不是以消費者滿意為標準,而是唯領導馬首是瞻。這種情況在國有自主汽車企業裏面非常普遍。儘管誰都清楚,以市場為本關注消費者可以賺錢,但只有以官為本關注領導才可以陞官,而且,企業不是自己的,就算經營壞了也不會影響自己的收入,不會擔責受罰,所以,國有汽車企業的老總們少有真正為造出好産品用心的。而民營汽車企業沒有好産品,主要是因為太過急功近利,把心思都放在賺快錢上,心態浮躁,不願在研發上投入。

  現在中國汽車市場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再沒有快錢可賺,再不用真心、下狠心造出好産品,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真的就沒戲了。而現在政府方面正在深化改革,要簡政放權,看來也不想再過多插手市場,不再保護誰,而是放手,讓一些自主品牌死掉。可以預測,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在未來幾年還會繼續下滑,但經過一輪大浪淘沙,留下來的必定是強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