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品質不只是“經久耐用”

  • 發佈時間:2014-10-10 09:31:57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何可

  “你換手機是因為它壞了嗎?”9月16日,參加全國品質月品質發展與創新論壇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可靠性首席專家任佔勇,在會議間歇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拋出了一個“普普通通”的問題。

  無需多言,大家都知道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它與論壇的主題——“品質發展與創新”又有什麼關係呢?“根據現時代的消費特點,生産技術必須滿足消費者對産品品質定制化的需求。”任佔勇解釋道。

  以往,消費者對於消費品品質的需求是“經久耐用”,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這種消費觀念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發生了改變,産品的功能革新或者外觀的美化程度都會左右消費者對消費品價值的判定。生産企業不得不面對一個新的課題:很多被消費者淘汰的産品並不是由於材料崩潰和結構的故障。

  “在這种經濟形勢下,誕生了一個新的商業産品概念——消費生命週期。”任佔勇説,“經久耐用”這個傳統的品質定義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因為這種設計理念勢必會造成産品研發和製造成本的增加,可是增加的成本消費者卻感覺不到。舉個例子來説,被設計使用壽命為10年的家電産品,到5年的時候就差不多被淘汰光了,此時,成本就變成了浪費,在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浪費就等於喪失成本優勢。

  在任佔勇看來,如今品質已經具有了全新的內涵,是一種能夠滿足定制化、定時化需求的可靠性設計。

  無獨有偶,把品質和創新這對概念“捆綁起來”研究的還有華為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剛認為,品質的創新,離不開科技的創新,而另一方面,科技的創新也不是孤立的,尤其對企業而言,它是建立在良好的管理體系、可供應用的産品平臺、可持續性的發展模式之上的。

  毋庸置疑,我國技術創新帶動了産品品質的明顯改善。目前,許多産品的品質已經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水準,高鐵、核電等領域品質水準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中國製造”在品質的支撐下暢銷全球,中國品質成為中國裝備走出去的底氣。但品質的提升在哪個環節都馬虎不得,任佔勇就指出,中國品質發展的羸弱之處在於“基礎材料創新力不足,導致品質提升持久動力較弱。”

  “好品質不是用出來的。”這是品質管理界的一句名言。舉例來講,一款産品存在缺陷,如果在早期發現,消除缺陷的成本可能是一塊錢;但是到了晚期,産品已經流向客戶,再來消除這個缺陷,其成本可能是百倍、千倍。“好的品質貫穿于研發、生産的全過程,華為整合産品開發的流程恰恰印證了這一點。”李剛説。

  長期以來支援中國經濟增長的傳統優勢正在減弱,新的動力、新的優勢亟待打造,中國經濟正處於“爬坡過坎”的關鍵時刻,産業結構不合理、科技創新能力弱,這些問題集中體現在增長的品質和效益不高上,無論是産品品質,還是工程品質、服務品質、環境品質,都存在不少需要改進之處,更需要注入品質的活力、創新的動力。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近日亦在首屆中國品質大會上公開表示,續寫中國經濟的精彩故事,必須在著力提升品質上下功夫,以品質的提升“對衝”速度的放緩。

  近年來,有許多新興的技術領域,能夠對品質的發展與創新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比如説大數據、工業4.0的概念。德國長久以來以高品質形象出口機電産品、電子産品等,其工業4.0的戰略便功不可沒,在該體系下的各個環節就是應用網際網路技術,將數字資訊與現實社會之間的聯繫可視化,將生産工藝與管理流程全面融合,由此生産出智慧産品,而且在這個體系中,産品的品質是可追根溯源的。而在美國東北大學教授薩加爾的眼中,大數據分析技術同樣可以在生産製造、倣真分析、風險管理、品質管控等方面發揮作用。

  隨著産品的製造越來越複雜,過程式控制制和可靠性研究對於系統地確保最終産品的品質意義越來越重要。任佔勇説,可靠性是産品的一項重要品質特性,《品質發展綱要》中提出了要加強産品可靠性設計,提升可靠性水準,促進我國産品品質由符合性和適用性、高可靠性轉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