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計量保障能力 有效服務科學發展 推動提質增效升級
- 發佈時間:2014-09-03 09:35:12 來源:中國品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陜西省委省政府把強化計量管理、提升技術保障能力作為提質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大政策支援力度出臺了《陜西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加強計量科技基礎研究、計量服務與保障能力建設、計量監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目標和措施,旨在進一步加強陜西省計量基礎建設,提高計量技術水準,強化計量監管能力,增強陜西産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陜西省質監局圍繞計量基礎建設、法制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統籌規劃了陜西計量基標準和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發展規劃(2013-2020年);從科學計量、法制計量、民生計量、能源計量、工業計量5個方面提出了詳細工作目標和要求;從加強計量科技基礎研究、加強計量服務與保障能力建設和加強計量監督管理3方面明確了具體工作任務。
陜西是全國最早進行質監體制下劃的省份,在過去的3年時間,省質監局著力確保職能工作穩步推進,各地市計量檢測部門以服務經濟建設為宗旨,努力作為,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時結合發展的要求積極探索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下功夫提升技術實力,拓寬服務領域,以更有效手段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現把各市(區)計量技術機構負責人暢談改革思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效,以及結合當地市委市政府確定的發展思路,制定的計量技術機構發展規劃和目標進行收集整理,以期充分展示陜西質監系統在強化計量技術能力提升方面的點點滴滴。
陜西省計量院院長秦 宇——
加快改革 提升實力 服務發展
國務院《計量發展規劃》、省政府《陜西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實施意見》的出臺,充分説明在調整産業結構、促進發展方式轉變過程中, 全面提升計量科學的發展水準納入了國家發展戰略之中進行全面規劃和部署,也充分説明各級政府對計量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援。
陜西省計量院(以下簡稱省計量院)作為依法設立的國家技術機構,要結合陜西經濟發展實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為我省産業發展提供準確可靠的計量檢測服務。
目前,陜西省政府正在全力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建設。經濟工作也正以改革為統領,著力實施好穩中有為、提質增效戰略,努力打造陜西經濟升級版。
5年來,我院因為搬遷問題,工作環境受到制約,發展速度慢了一些,但是全院職工上下一心,克服重重困難,兢兢業業,犧牲了切身利益,做了大量工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做了努力,也得到了肯定。
成效 我院建立的西北最高醫學計量標準,使醫學計量量值傳遞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發光強度標準裝置、分佈溫度標準裝置、光照度標準裝置、光亮度檢定裝置、紫外照度標準裝置是西北地區最高社會計量標準,解決了西北地區光源製造企業的量值溯源問題。初步形成了設備、晶片與光源、應用産品等較為完整的技術創新與産業體系。特別在大功率光源封裝、行業應用産品與高效電源方面處於全國領先地位。
同時,我院整合系統內外優質計量檢定資源,實現強強聯合:分別與中原電測公司、西安理工大學、陜西省天然氣公司聯合,形成了高精度力感測器檢測室、現代光學計量檢試研究中心暨LED檢測實驗室、天然氣實流氣體流量標準實驗室等若干專業計量檢測中心;並完成國家過程儀錶質檢中心,國家半導體照明産品質檢中心的籌建,由此業務範圍將擴展至全國。
特別在服務經濟方面,我院在國家、省重點項目上開展計量服務,確保了重點工程項目順利進行。例如,西氣東輸、高速鐵路建設、高速公路建設、地鐵建設、三星電子等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計量檢測服務;與長慶油田、延長石油等國有大型行業的計量服務合作;為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開展駐廠計量校準工作、陜西省天然氣公司整體打包計量服務;與系統內計量機構合作開展熱能表檢測服務等。
我院與客戶建立了戰略協作關係,在企業遇到困難時,充分考慮企業需求,用技術反哺企業,與企業共渡難關。我院分別出臺了幫扶政策,主要包括:深入企業開展調查研究,關心企業發展需求,對困難企業採取有針對性的扶持措施,例如先行檢測,並且目前已為數十家困難企業減免檢定費200萬元。同時我院把計量作為確保貿易各方公平合理、消除技術壁壘、維護貿易秩序、促進國際貿易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積極從嚴格標準、正規程式及全方位服務、首問負責制、工作承諾制、到府送檢等方面對外貿企業加強服務。特別是在企業關心的計量檢定收費方面,明確給予整體優惠。為扶持和幫助市、縣級兩級技術機構,從2010年起對市、縣級兩級技術機構送檢的計量標準和工作用計量器具檢定費用實行了減免。
我院的這些舉措深受企業、基層單位的歡迎。
我院還組建了由13名來自陜西大專院校的院士、專家、學者組成的陜西計量科學技術決策諮詢委員會,成為陜西省計量科學研究院的高級智囊團,為加快計量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帶動科學技術、科研等相關測試領域的發展與創新提供重要支撐。
我院也在資訊化建設方面加大了力度,比如加快業務管理資訊化建設、完善客戶動態管理系統,使客戶潛在資源得以充分挖掘。
我院還開展了社會公益活動。今年由我院和陜西省教育學會美術專業委員會、陜西省美術家協會少兒美術藝術委員會共同承辦的“全省中小學生‘計量與生活’公益主題繪畫大賽”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我院文化建設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2012年省直機關工委在我院召開機關文化建設現場會,推廣經驗,並評我院為“省直機關文明單位”。
改革 目前,在國家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省級計量技術機構如何發展,才能適應國家經濟發展的要求。比如體制下劃後,計量技術機構如何有效整合,承擔的責任是什麼,如何建立科學的分配製度等,面對這些問題,我們也在討論、在思考。
現僅談談我個人的一些想法,不盡週全。其一,機構整合方面,將省級、地(市)級計量技術機構整合,成立陜西省計量科學研究院。地(市)級計量技術機構作為陜西省計量科學研究院分院。省級檢驗檢測院負責全省區域檢驗檢測工作,側重技術含量高、投入大的檢驗檢測項目;著重解決大量的工程參量測試和生産線上檢驗檢測裝備急需的動態、線上檢測技術問題;著重研究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高,生産線、加工中心以及電腦控制生産全過程的一些檢測技術問題,變事後檢測為過程式控制制乃至事前控制。地方分院負責本區域檢驗檢測工作,側重承擔本區域內量大面廣、涉及國計民生的檢驗檢測任務。縣(區)級不再設置技術機構,不建項目,遵循全省合理佈局的指導思想和規劃原則,避免項目重復建設造成本系統內的資源浪費,實現資源的統一調配和共用。撤銷部分檢驗檢測能力重復的檢驗授權技術機構。
其二,管理體制方面,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積極探索管辦分開的有效形式。減少對事業單位的微觀管理和直接管理,強化制定政策法規、行業規劃、標準規範和監督指導等職責,進一步落實事業單位法人自主權。合理界定政府和技術機構在人事、資産、財務等方面的責權關係,建立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權力運作機制,落實技術機構獨立法人地位和自主經營管理權。使事業單位成為真正獨立的法人實體。當然,還要涉及人事、收入分配、財政管理體制等配套政策。例如,著力創新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堅持政事分開和管辦分離,保證其依法決策、獨立自主開展活動並承擔責任,充分發揮事業單位的積極性。
全面推行聘用制。聘任制的核心是科學設崗,實行崗位管理制度。科學合理的設置崗位,明確崗位責任、任職條件、聘用期限,推行競爭上崗、雙向選擇。根據人員特點,實行人事制度分類管理;改革對院所長的單一委任制,採用公開招聘、職工選舉基礎上的聘用和委任等多種形式的院所長任用制度。中層管理人員競爭上崗,實行任期目標制;專業技術人員逐步建立職業資格註冊管理制度,職稱實行評聘分離。辦公和後勤管理人員建立能夠體現工作水準、能力、業績、資質和崗位需要的等級序列,推行職員制度。
改革是個大的課題,特別是計量院承擔著許多政府公益項目,加快推進的同時,還需要認真思考,需要統一規劃和部署。
發展 我院“十二五”規劃已經進入實施階段,這是圍繞陜西省“十二五”規劃中確定的發展方向制定的。是以加強基礎建設和保證量值準確可靠為工作中心,以民生計量和能源計量為工作重點,以能力建設和人才培養為技術保障,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主攻關鍵點。目的就要是保質保量完成西北大區量值傳遞任務及國家指令性計劃任務,轉變發展方式,積極創建計量檢測品牌,把特色項目、優勢項目,做精做強,以優質服務開拓市場、贏得客戶信賴。
要積極實施持續發展、技術創新及公益定位和市場開拓協調發展三大戰略,著重提升技術保障、人才支撐、科技創新和市場開拓4種能力。努力把計量院建設成國內先進、區域領先的計量檢測科研技術機構。
近期我們著力做好以下9個方面的工作:
1.以新實驗室建設為契機,認真分析需求,科學規劃設計。全面完成實驗室建設任務;2.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結合大區計量標準體系的建設,計量標準總數達到300項以上;3.全院業務持續發展,産值穩定增加。爭取到“十二五”末院年綜合收入過億元。平均增長速度和當地社會經濟增長速度相適配;4.按照事業發展的要求,職工隊伍總人數達400人,實現正式職工和聘用職工1:1。博士生3~5名左右,碩士研究生50名以上;培養2~3名國家、省級突出貢獻專家;5.力爭培育建設2~3個國家級或省級重點實驗室,建設5~10個院內重點實驗室,選擇覆蓋計量標準、測試技術等多個專業領域的多個研究方向;6.力爭完成一批較高水準的科研成果,爭取完成10~15項省部級科研成果。完成院內科研項目30個;力爭3~5項科技成果獲國家或省部級獎;7.力爭建設2~3個碩士研究生培養專業,培養5名研究生指導老師。爭取和高校合作,在重點專業建立博士後流動站;8.組建1個全國標準化委員會(TC),建立1~2個分技術委員會(TC/SC);9.保障科研經費的持續投入,逐步提高院科研基金額度,爭取開發3~5個計量技術標準或計量儀器。
實際上,我們深知,與其他地區省級計量機構比,發展的慢了,與別人的差距拉大了。五年時間租用別人8500多平方米的辦公用房,已經完全不能滿足事業發展的需要。今年省發改委立項的計量院基地建設項目工程就要開始,建成後,全面佈局和科學規劃的省計量院一定會煥發出勃勃生機。
寶雞市計量測試所所長王永紅——
整合資源 提升能力
深化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的工作部署,按照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要求,市局制定了寶雞市質檢技術機構改革的方案,寶雞計量技術機構將和其他質檢技術機構進行合併重組,到時計量技術機構將在系統內進行整合,實現資源共用、提升人員實力,形成質檢合力的技術機構,更好的發揮質檢技術機構的保障作用,為寶雞市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我所在省、市質監局的大力支援下,充分發揮法定職能,充分調動全體職工的能動性,為計量檢測服務計量行政監管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並在原有開展220多項計量檢定校準項目基礎上,從2010年年檢測6萬多臺件發展到2013年年檢測能力近14萬台件。近幾年,我所以民生計量、安全計量等領域為重點,努力拓展服務項目,産生良好社會效益:
為適應寶雞市政府節能減排、建設環保城市的要求,開展集中供熱分戶計量和已有建築分戶供熱計量改造。及時爭取各方支援,投資近百萬元籌建了熱能表檢定裝置,開展了對全市熱能表首次檢定工作,保證了全市供熱分戶計量工作的順利進行,得到市政府相關部門和全市群眾的肯定,産生了積極的社會反響。
為配合寶雞麟北煤田開發的順利進行,我所及時建立了礦用安全計量標準裝置,開展檢定工作,為煤礦生産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為寶雞特色産業——以鈦為主的有色金屬産業的蓬勃發展提供相關計量檢測器具的檢定校準服務。寶雞擁有“中國鈦谷”之美譽,寶雞新材料國家高技術産業基地是陜西的唯一,也是中國的唯一。為了促進産業健康發展,建立了黑体爐標準裝置(非接觸式測溫儀錶檢定裝置),開展紅外測溫儀器的檢定校準,為産業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為適應寶雞建設文明城市的需要,積極開展集貿市場衡器、家用血壓計的免費檢定工作,加強計量服務便民窗口建設,強化了全體職工服務便民的意識和硬體建設。
對原有計量標準裝置按照新的規程規範和現代化要求進行更新完善,使檢測能力得到大力改善和提高。分別對量塊檢定裝置購買了量塊比較儀、對砝碼計量標準購買了品質比較儀、電子天平等;更新了力值感測器、熱工儀錶檢定系統、絕緣電阻檢定儀、秒錶檢定儀、電學多功能校準源等,這些大大提高了我所檢測能力。
近3年來,我所在省、市質監局的大力支援下,新建立了熱能表檢定裝置、非接觸式測溫儀檢定裝置、醫用CT機檢定裝置、光譜儀檢定裝置等15項計量標準裝置,新增開展48個檢定校準項目。
今年,我們籌劃準備建立汽車安檢設備檢定校準用計量標準、大流量計量標準、大品質計量標準、食品品質檢測用計量器具檢定校準用計量標準和汽車雷達測速儀器檢測計量標準等項目,努力拓寬服務領域,更好發揮計量的保障作用,提高服務寶雞經濟社會提質增效的能力。
目前,市政府已經批准寶雞市品質技術檢測中心(大樓)建設綜合項目,兩年後,按照《寶雞市質檢技術機構改革方案》,計量檢測實驗室將建設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的現代化的實驗室,服務領域進一步拓寬、人員素質進一步提升、綜合實力進一步提高,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會全面增強。
咸陽計量測試所所長劉海靈——
積極適應改革發展 不斷探索思路方向
“項目是根本、人才是關鍵、科研為方向、服務顯作用”這是咸陽計量測試所確定的發展總體思路。
在這個思路指導下,我所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目前已批准和考核合格的計量標準66項,商品量檢測1項,授權的檢定項目有115個,校準項目121個,省質監局授權掛牌了《陜西省熱量表檢測中心咸陽分中心》,較好達到了覆蓋區域性計量檢測的能力,技術裝備和綜合實力走在了全省前列。
其中有些檢測項目取得很好的社會效益。礦用計量檢測確保了煤礦安全生産。2007年籌建了咸陽市計量測試所礦用計量器具檢測彬縣分站、旬邑縣工作室。按照國內領先、全省一流的標準,不斷加強技術裝備建設,煤礦行業在用計量器具檢測達到了95%以上,極大提升了當地煤礦生産的安全系數。目前還建有催化燃燒式甲烷測定器檢定裝置、光干涉甲烷測定器檢定裝置、低速風洞標準裝置、甲烷感測器檢定裝置共4項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為煤礦安全生産奠定基礎。
測力項目提升了咸陽計量品牌影響力,我所始終跟蹤中鐵十五局為代表的國家重點項目(咸陽中心試驗室測力項目),工程延伸到哪,我們的測力服務就跟到哪。這些年來,我所為漢中洋縣南水北調水庫工程、重慶老窖溪水電站、湖北竹山縣潘口水電站、龍背灣水電站,寮國南衫水電站提供計量服務,走向了全國、走出了國門。
積極探索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技術機構改革新路子,樹立咸陽計量的品牌形象,是我所近期的重點工作之一。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強化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科技興所”項目帶動理念,依靠能力建設和項目實施,加快自身發展的步伐。
這就要求我們結合經濟發展的實際,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拿出實實在在的舉措,才能取得實效。
首先要抓好科研工作。充分發揮和中國計量學院簽訂的人才合作培養戰略協議書平臺作用,引進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的高層次專業人才2~3名;培養一級註冊計量師10名、二級註冊計量師15名,在全所選拔培養1~2名學術帶頭人、5名技術帶頭人,15名技術骨幹。要在已實現的“線上工業酸度計檢定校準方法的研究”等科研經驗上,著力培養人才、培養科研項目。
其次,抓好實驗基地建設。能力建設不僅要體現在現有技術裝備上、業務宣傳上、服務措施上,更為重要的是要大膽創新。今後規劃中,我們還擬下大力氣協調1家國家級項目實驗室、2家省級項目實驗室落戶咸陽,從根本上解決市級技術機構一直以來低層次發展的局限性。
為此,我們確定了“1323”總體目標。即圍繞一個中心,打好3項基礎,做好兩項工作,實現3項目標。即圍繞保障國家計量單位制的統一和量值的準確可靠這個中心,在3項基礎工作上(提高全體員工的政治思想素質和業務技術素質,引進高學歷的技術人才;建立完善配套的量傳、溯源體系;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下功夫。做好計量器具的市場調研、開發、新標準的建立和計量器具的檢定、校準工作和人事制度改革、用工制度改革和分配製度改革兩項工作。實現進入全市先進單位行列、技術能力達到全省地級市中同行業先進水準、至少有2到3項標準成為全省乃至西北具有特色或具有影響項目的目標。
具體説,項目建設方面,再新增項目58項;能力建設方面,重點完善石油天然氣流量計、互感器等計量檢測手段,滿足耗能企業計量技術需求。強制檢定中,重點完善涉及食品安全的化學計量項目,抓好衡器、醫用計量器具、計程車計價器等民生計量項目的改造和建設。機構建設中,每年籌措15%的自有資金用於項目建設和投入,建立3~5項專業技術上達到省內領先的高標準項目;設立專項科研經費,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升檢測整體科技技術實力;基礎建設方面,完成對現有實驗室進行大面積改造擴建,積極主動地適應形勢變化和地方經濟發展需要。
渭南市計量測試所所長梁金星——
腳踏實地 提高效率
渭南,陜西東大門。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搶抓“關天經濟區”、“陜甘寧革命老區”、“晉陜豫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3個國家級經濟區和陜西東大門建設等優惠政策疊加機遇,努力形成以技術、品牌、品質、服務為核心的競爭新優勢,切實實施好提質增效戰略,促進全市經濟逐步走上品質效益並重的科學發展之路。
渭南市計量測試所立足於當地市委市政府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思路,結合主導産業,不斷增加計量標準項目,服務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特別是2011年以來,我所緊抓發展機遇,多方協調資金,開展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計量標準項目建設,3年來新建40余套社會公用計量標準,使我所計量標準總數增至77套,主要涉及長度、熱工、力學、化學、光學、電學6個領域,具體開展項目是:
民生計量的水錶、電錶、燃氣表、熱能表計量檢定項目;醫療機構的醫用B超、醫用CT機、X光機、CR、DR等射線輻射源以及呼吸機、嬰兒培養箱、血壓計、生化分析儀、心腦電圖議、血細胞分析儀等計量檢定項目;車輛檢測線的機動車方向盤檢測儀、機動車制動踏板檢測儀、尾氣排放檢測儀、照度儀等20余項計量檢定項目;各類化學、工程實驗室的液相氣相色譜儀、分光光度計、酸度計、天平砝碼、乾濕溫度計、水浴鍋、乾燥箱、培養箱、熱電偶、鉑電阻、硬度計、測力環、水泥軟鏈、千斤頂等37項計量檢定項目;安全防護方面的可燃氣體報警器和有毒有害氣體報警器、壓力錶等計量檢定項目;貿易結算方面的各類衡器、計程車計價器、燃油加油機、加氣機、商品凈含量檢測等計量檢定檢測項目;焦度計、驗光機、驗光鏡片箱等眼鏡計量檢定項目。並建立了眼鏡産品品質監督檢驗站,開展眼鏡片、配裝眼鏡品質監督檢驗工作。
通過以上計量標準的運作,充分發揮了法定計量技術機構的職能作用,為渭南市人民生活及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計量檢測服務,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得到了市政府及上級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連續3年被省市評為先進單位,2012年度被省局表彰為業務管理先進單位,2013年度被省局表彰為西部計量強省先進單位。
目前,國家機構改革的步伐在加快,作為承擔量值傳遞和強制檢定的計量技術機構,應該有一個合理準確的定位。根據計量的特性,計量測試所應該定為公益類事業單位,有必要的財政政策支援,這樣不論從技術裝備,還是人員素質,都會有大幅提升,能更好地服務於民生需要、服務於産業升級需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根據渭南市委市政府産業規劃,我們確定了我所今後的發展思路,在搞好計量檢測服務的同時,繼續加強市場分析調研,不斷探索開發新的服務項目,拓展新的服務領域,促使計量技術機構的發展能夠對産業發展起到引領、支撐的作用。為此,近幾年要重點抓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1.對現有項目進行完善,通過小範圍的補充、改造、創新,進一步提高現有標準器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擴大服務範圍;2.加強市場調研,不斷拓展新的計量標準項目。近期我所擬新建LNG加氣機檢定裝置、醫用核磁共振檢定裝置、三相電能表檢定裝置、互感器檢定裝置等等;3.對實驗室進行標準化改造,改善實驗環境,提高計量檢定檢測精確度;4.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一方面通過高精尖人才引進渠道招聘部分碩士學歷人才,一方面加大現有人員在職培訓,提高全體人員素質,加大研究型人才培養,逐漸建立起一支高素質、研究型、創新型的人才隊伍。
楊淩品質技術檢測檢驗所所長陳峰濤——
夯實計量基礎工作 提升産業發展水準
楊淩示範區是目前我國唯一的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結合這一特點,我們在計量檢測服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實效。
農業標準化推廣工作是楊淩質監局在示範區工作的重要切入點,計量工作為農業標準化驗證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援。2013年,我所對十余個標準化驗證基地以及農産品檢驗中心的50余臺各類計量器具進行了檢測,為認證、檢驗等環節提供了技術保障,推進了農業標準化推廣工作。
農業科技工作是轄區的重點任務,我所為楊淩轄區45家科研院所及相關企業提供了計量檢測服務,為科研單位量值傳遞和檢測結果準確可靠提供了保障。
同時我們紮實做好民生計量工作,開展免費檢測諮詢活動,對轄區內超市、餐飲服務業、集貿市場、醫療機構和配鏡行業進行集中檢測。為3家企業成功申報省名牌,35個食品企業、15個制藥企業、50余家飼料企業通過認證提供了計量檢測服務。
在取得成效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們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還不強,我們的創新意識沒有被完全激發。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事業單位改革是國家在社會領域所進行的重大改革,事業單位改革以促進公益事業發展為目的,以深化機制體制改革為核心,進一步增強事業單位活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和經濟社會發展對公益服務的需求。
我們也正融入改革浪潮之中,要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在改革中一是要制定系統完善的規劃,需要從總體規劃、制定戰略的角度,將其納入社會、經濟發展大局統籌考慮,既要著眼發展大局,也要切合實際情況;二是要制定完善的管理體系,最大程度保障工作的有序開展、保障職工合法權益、激發職工的工作熱情。三是要提高資源整合的能力,要跳出資源獨佔、自我迴圈的框框,在跨領域、深層次整合資源上搶佔先機,形成跨行業、跨地區資源共用、風險共擔、利益共贏的共同體。四是要加強自身技術能力建設,不斷加強人員和設備能力,增加新的建標項目,增強自給能力。
為此,我們規劃要組建一支作風過硬、技術過強的技術隊伍,依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院校在設備、技術以及人員方面的優勢,積極爭取以精量灌溉等涉農科研項目為主導,帶動相關涉農計量項目研究,加強對其他計量相關科研項目的輻射,不斷增強技術創新能力與科學研究能力,建立全國較為先進的集科研、檢測、計量諮詢服務於一身的綜合性計量檢測機構,實現更好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目標。
近期,結合楊淩示範區經濟發展需要,將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計量工作能力建設: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以“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為原則,建立“開放、競爭、協作”的用人機制;加強內部建設,優化工作流程,做到簡明、清晰、準確;提升民生計量、安全計量、能源計量的檢測能力;完善管理體系建設,通過推行檢定工作檢定員負責制度、績效考核制度、薪酬制度等管理制度,建立符合現代化計量事業發展的品質管理體系;充分發揮陜西省計量科學研究院楊淩分站的作用,加快人員培訓和項目建設進度,夯實項目建設,更好地為示範區經濟發展服務。
銅川市計量測試所所長郭水良——
轉變觀念 加快發展
銅川市正在加快轉型升級,由資源型城市向建設綠色生態宜居城市轉型。近幾年,産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一批新興環保産業快速發展 ,連續幾年生産總值每年增速在15%左右,高於全省平均水準,我們的計量服務能力也在提高。
具體説,建所53年,我所建立了長、熱、力、電、聲、化、光7類30套檢測標準,檢測覆蓋40余種量大面廣的計量器具。開展醫用計量器具檢定,開展企業壓力錶、瓦斯計、報警器等涉及安全保障的計量器具檢定,對涉及貿易結算用的汽車衡、計價秤、包裝機、計程車計價器、加油機、電能表、燃氣表進行檢定,每年安排對全市50余家大型超市和食品、純凈水、酒類生産企業的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抽檢。結合銅川重點産業,加強對水泥實驗室天平、試驗機、溫度儀錶等計量設備的定期檢定,指導企業加強技術改進或搜尋問題根源,確保水泥檢驗準確可靠。開展“計量進鄉鎮、進社區、進醫院、進企業”、“推進誠信計量建設和諧城鄉”、“計量惠民雙十工程”等活動,每年對銅川市王益、印臺、耀州、新區的九大集貿市場經營戶進行計量免費檢定,受益商戶2000戶以上。對4個區域的30多個小區的居民開展免費檢定人體秤和血壓計活動。
計量技術機構承擔著諸多任務,政府極為重視,因此在推進事業單位改革進程中,建議將計量技術機構劃為一類事業單位。這是從産業的快速發展急需建立和更新符合産業發展要求的計量標準;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創建滿足人民群眾生活需要的生活環境等方面考慮提出的。
目前銅川計量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標準不足,急需籌建強制檢定標準。二是現有部分標準陳舊老化,急需更新強制檢定標準。三非強制檢定標準需更新和新建的標準達39項,目前實驗室面積只有300平方米,與1000平方米的預期差距很大,這些都需要市級財政大力支援。
再就是要推進人事考評的科學化,做好崗位設置工作,明確了崗位名稱、職責任務、任職條件。在年度考核為主的基礎上,做好平時考核、聘期考核、專項考核。用考核結果評價職工工作的成效。做好在職人員的崗前培訓、在崗培訓、轉崗培訓及專項培訓,落實好註冊計量師制度。
加強制度規範化建設。全面推進標準器管理、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實驗室管理、績效管理、財務管理、廉政建設等,逐步形成單位內部管理規範化制度化的運作格局。
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積極從事企業生産控制、産品檢驗、銷售環節計量技術手段應用開發,使計量工作更具有創造力。
項目規劃方面,按照《陜西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實施意見》的要求,從民生計量,建立符合裝備製造、能源化工等行業特點的計量測試服務平臺,建立線上、動態和智慧儀器等過程式控制制測量儀器的量值索源技術和方法3方面考量,銅川實際需要新建或更新的檢測標準項目涉及水泥生産建築檢驗、煤炭生産檢驗鋁電生産檢驗、醫藥食品生産檢驗、裝備製造檢驗5大類共計39項。其中前3項是銅川支柱産業,後兩項是銅川市轉型發展項目。
隊伍建設方面,通過加強學歷教育,促使職工提升學歷,逐步淘汰技術工人,陸續招聘大專以上人員,確保專業技術崗位人員達到全部人員的70%以上;採取各種措施支援鼓勵在崗人員參加註冊計量師考試,中級以上人員爭取取得一級註冊計量師資格,其他人員取得二級以上註冊計量師資格並註冊;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確保每年培訓並考試通過,不斷提升在職專業技術人員業務素質;鼓勵在職人員參加研究生和專升本函授學習,提升我所高級技術人才的比例。
延安市計量測試所所長馬瑞輪——
拓寬服務領域 增強核心競爭力
作為公益型事業單位,要堅持科學發展觀,要與國家深化改革的總體格局相適應,延安市計量測試所要從下面3個方面堅持改革創新:
打造“三支隊伍”,完善管理制度。建設一支素質全面、團結求實的班子隊伍;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技藝精湛的計量專業隊伍;建設一支服務到位、執行力強的保障隊伍。同時借助下劃延安市政府直管的契機,在現有制度基礎上,及時調整完善,使考核制度更加科學、執行力度更加有力,提高服務地方發展的能力。
拓展服務領域,做強公益業務。公益性是我所的本質屬性,只有把公益主導業務做大做強,才能獲得社會及公眾的認可。爭取市財政支援,完善包括集貿市場、醫療、交通、民用四表、加油站、液化氣充裝站六大領域,尤其是民用四表的檢定工作,不斷增加公益服務品種,開拓新的特色業務。
加強特色文化建設,提升改革發展動力。需要我們更新觀念、打破常規,從文化、技術、服務3個方面創先爭優。制定完善《崗位職責》、《工作規範》、《管理細則》等工作制度來加以保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文化機制。
近幾年,我所在省質監局指導下,通過持續完善量值溯源體系、強化強制檢定計量器具民生計量監管,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深入開展“關注民生、計量惠民”活動。加大與人民群眾利益關係密切的燃氣表首檢工作力度,進一步強化醫用強檢計量器具定期檢驗工作;提高計量宣傳實效。抽調工作人員,深入轄區內各超市、醫院、集貿市場等單位,採取懸挂宣傳橫幅、印刷宣傳單、媒體報道等多種形式進行計量宣傳;加強礦用安全計量器具管理,與延安市煤炭工業局合作,開展礦用安全計量器具檢定工作開展,為煤礦等單位安全生産提供技術支撐。
在實施改革的過程中,提高服務保障能力,需要我們做好近期、遠期規劃。
我所要力爭在3年時間內實現“個、十、百、千”4個目標。即:一個總目標,建成西北領先、全省三佳的市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建成十大科室,在現有7個科室的基礎上,平均每年增加一個檢定科室,拓寬服務領域。可開展的計量檢定項目突破100項,年預算收入超過1000萬元。
同時,按照“急需先上、逐步到位、優化配置、資源共用”的原則,利用1~3年時間,形成結構較為合理的計量檢測服務體系,完善量值溯源體系,使計量檢定項目滿足經濟社會和地方産業發展的需求。重點解決石油天然氣計量、煤炭資源計量能源效率檢測等産業發展中的計量檢測瓶頸約束。規劃新增水資源、水環境監控和保護、土壤污染監控和保護、環境振動噪聲等方面計量檢測項目,為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提供計量技術支撐。規範檢定工作流程,提高檢定數據可靠性;完善計量檢定數據庫資訊,建立強制檢定計量器具明細檔案,完善計量數據採集、統計、分析和平衡系統;切實提高計量器具的受檢率,至2016底,力爭我市計量標準、標準物質和量傳體系覆蓋率達到95%以上。
當然,今年我們要下功夫完成重點工作,為事業發展打好基礎。比如, 2014年,我所擬新增醫用數字攝影CR/DR系統X射線輻射源透視機、溫濕度表、指示表、冷水錶、濁度計、球形金屬罐容量、液化天然氣加氣機、一氧化碳報警器、心(腦)電圖機等 9個新項。另有液壓千斤頂檢定裝置項目能力建設已上報省局並已通過專家論證。還將全面啟動計量檢定管理軟體系統,全方位實現計量器具資訊化管理功能。對計量器具的溯源管理、動態管理,全面提高計量工作的工作效率,保證計量工作的及時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漢中市計量測試所所長張洪彬——
深化改革 提升能力 服務提質增效
計量水準直接影響經濟發展水準,關係提質增效。今年年初,國務院發佈了《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之後,陜西省政府出臺《陜西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實施意見》,旨在進一步加強陜西省計量基礎建設,提高計量技術水準,強化計量監管能力。可見加強計量工作、提升保障水準,成為各級政府的重要工作內容。
漢中市計量測試所自1976年創建,承擔了全市範圍內強制檢定和量值傳遞工作,為實施計量監督、計量仲裁和行政執法工作提供科學、公正的檢測數據。
特別是近年來,圍繞當地政府中心工作強化能力建設,實現了快速發展。我所辦公和業務處理基本實現了自動化和資訊化,辦公、實驗室面積1250平方米,固定資産313萬元,專業設備220台套。我所編制43人,在編40人,中、高級職稱13人,一級註冊計量師1人,二級註冊計量師8人。
目前,建有社會公用計量標準54項。其中最高計量標準44項,次級計量標準10項,授權檢定項目96項、校準項目98項、商品量檢測3項(品質、體積、長度)。對社會開展長度、溫度、力學、電磁、化學、光學、聲學、無線電、電離輻射和九大類近200余種計量儀器的檢定、校準及測試工作。
漢中正在步入多措並舉提質增效新階段,漢中市計量測試所要滿足漢中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要,為經濟發展提供堅實技術保障,必須加大改革力度,深挖潛力,增強實力,服務發展。面對我所的現狀,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改革的力度:
構建人才引進機制,形成適應經濟發展的人才團隊。目前我所的高端人才極為缺乏,遠遠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構建人才引進機制,加快高端人才引進,特別是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同時加大對現有人員的能力培訓,構建適應計量發展要求的人才隊伍。
探索管理新機制,激發員工積極向上的競爭意識。目前的管理模式不能有效激發員工的積極性,不能形成創先進位的工作熱情。因此,從強化內部管理入手,逐漸建立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激勵機制,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
做好事業發展規劃,提高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只有能力提升了,才能更好地參與到地方經濟建設大局中來。因此,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做好事業發展規劃,著手建立滿足需求的計量標準,提升服務把關能力。
根據實際,近期主要工作一是保穩定,要保證正常的業務工作有序推進,保證量值傳遞工作的正常開展,保證強制檢定工作按週期進行,把年初制定的各項工作計劃落到實處。
二是求發展,要把新建項目的服務領域拓展好,我們新建的加氣機、可燃氣體報警器、千斤頂、電流、電壓互感器都還有很大的發展。
三是辦實事,繼續推行免費為居民個人檢修電錶、水錶、氣表和血壓計等關乎民生的計量器具,體現服務社會的本質。
四是求突破,針對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要在開展科學方法鑒定上有突破。例如,反映比較多的檢測車輛超速的計量設備能否精確計量問題,我們正在加緊設置車輛超速檢測系統的檢定裝置,解決老百姓關心的問題。
五是講大局,多與相關部門溝通,形成治理的合力,例如,在雷達測速項目上多與公安部門協調,在可燃氣體報警器方面多與消防部門協調。
今後一段時間,我所將以理化中心、力學中心、長度流量中心和電學中心為主要業務支撐,完善漢中的量傳體系,建立100項計量標準,具有為全市7305戶企業90%的在用計量器具提供檢定、校準、檢測服務的能力,滿足漢中經濟發展和法制計量監管的需求。
商洛市計量測試所黨支部書記王 理——
擴大合作交流 服務經濟發展
商洛市計量測試所成立於1986年,當初稱為商洛地區計量測試所,2000年進行了更名。主要承擔全市計量量值傳遞,定量包裝産品計量監督檢測,部分強制檢定和法管計量器具的檢定職責和工作任務。目前已發展為擁有儀器設備118台(套),固定資産總額281萬元(2012年一年增加77萬元),2008年正式通過省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考核並獲得授權。目前共建有社會公用計量標準29項,可開展全市57項80余種計量器具的檢定、校準和商品凈含量檢測檢驗任務。
陜西質監系統體制調整之後,根據商洛經濟快速發展的形勢要求,商洛市質監局結合現狀,提出了技術機構“要充分依託省局的技術資源優勢,幫帶發展,借力強推”的指導思想,成立陜西省計量科學研究院商洛工作站。這一想法得到陜西省質監局充分肯定,得到商洛市政府的積極推動,省計量院大力支援、有力配合,決定以“資源共用、優勢互補、互惠互利、誠實守信、共同發展”的原則進行合作。
商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主管副市長曹博慧參加認為,計量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是生産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凡是進行物質生産、貿易交換與科學研究的一切部門和領域都離不開計量。而這個學科建設發展既要有應有的科學平臺,也要有足夠的人才支撐,更要有雄厚的資金支援。陜西省計量科學研究院商洛工作站的成立對商洛計量工作的發展是個大好事,更是一次有力推動。要求我們要全力以赴,依託省計量院的強大技術力量和人才優勢,積極探索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新舉措,為推動商洛經濟健康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今後一段時間,商洛市計量測試所和省計量院將在資源開發、體系運作、科研立項、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開展合作,確保量值傳遞準確、計量服務領域進一步拓寬,充分發揮好計量在經濟建設中的有效作用。
但是,針對現狀我們分析,計量資源配置不盡合理,重復建設形成的資源浪費和由此帶來的弊端日益突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使計量技術機構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已是我們目前的重點課題,針對商洛實際,我們著手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加強自身技術裝備改造,適應市場發展要求。市級計量技術機構由於長期處於經費不足的處境,計量標準水準嚴重滯後於當地經濟、社會和科技的發展。計量檢測要依靠先進的設備改變傳統的計量方式,必須要以科研為依託,必須加快檢測設備更新改造的步伐,才能滿足市場需求。
加強人才培訓,提升隊伍素質。 現在體制存在用人機制僵化的現象,嚴重制約人才的穩定和發展。計量技術人員常年在低檔次的設備和低技術含量的項目中從事簡單重復的技術勞動,沒有創新的技術氛圍,學術帶頭人才匱乏,要引進高水準、高學歷的人才,形成一支經驗豐富、檢測水準高、專業覆蓋面廣、年齡結構合理的檢測隊伍,使職工的整體素質隨著計量事業的發展而不斷提高。
開拓特色服務項目,增強技術實力。一是依託陜西省計量研究院商洛工作站這個平臺,把本行政區域內用戶要檢定(校準)的高、精、難測量的設備 “一個窗口”承接下來進行分類集中,統一送檢或邀檢,節約服務對象的時間和費用,滿足市場各種用戶檢定(校準)要求。二是通過軟體管理建好計量設備臺賬,摸清底子,編制好檢定週期,把計量管理工作落實到檢測一線,同時與各縣計量技術機構明確責任和義務。
改進工作機制,樹立服務先行理念。要主動適應市場需求,變等、靠、要、用戶到府要服務為積極申請政府大力支援,自籌、自建,單位企業共建等形式,做到用戶的需要就是我們的工作,主動到府服務,完成檢測、校準工作任務。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