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的 寒冬來了?
- 發佈時間:2014-08-29 09:36:14 來源:中國品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零售業的
寒冬來了?
□ 余 方
北京朝陽區北苑周邊的居民最近在晚飯後遛彎兒時發現附近的華堂商場北苑店正在進行“閉店感恩”折扣銷售,説是月底就要關門了。這個消息讓大家唏噓不已,很多人已經開始懷念這個店的往日時光了,貨架高度剛剛好,視野開闊方便選擇,還有免費打的乒乓球臺。但這家店開業5年一直未能實現盈利,加上人工、租金等運營成本不斷上升,難以為繼。這是伊藤洋華堂在最近兩年裏關閉的第3家店,此前勁松店、望京店也都是因為多年虧損而被關閉。
感覺華堂北苑店的關閉在意料之中而且不會是唯一面臨危機的,附近相似業態競爭很激烈,在方圓幾公里範圍內密集分佈著十幾個大型零售企業,説不準哪天就還有誰會敗下陣來。北苑地區的情況實際上是零售業現狀的一個縮影,根據聯商網的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業在國內關閉了158家門店,其中有些是開了10年以上的店卻瞬間倒了,而2013年全年的閉店數只有35家。從已經發佈半年報的零售業上市公司數據看,只能用“一片慘澹”來形容,紅旗連鎖、友阿股份、大連友誼、合肥百貨大樓、新疆友好集團、南寧百貨等主要零售上市企業均出現毛利率下滑情況。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百貨業業績尤為糟糕,例如北京4家上市百貨營業收入全部下滑,在凈利方面僅有王府井百貨保持增長。超市也成為凈利下滑重災區,閉店已不是個別現象了,北京地區的連鎖超市企業物美商業、京客隆上半年的凈利潤都在下跌,全國性連鎖零售企業華潤集團上半年零售業務凈利潤較去年同期減少29.6%。外資零售的日子也不大好過,卜蜂蓮花上半年虧損3898.7萬元,這是繼2012年虧損3.92億元、2013年虧損9680萬元後的再次虧損。
大型零售業態頹勢已現,都面臨戰略調整。何以至此?主要影響因素不外乎盲目擴張、運營成本大幅上升、電商快速發展、限制三公消費等。據相關測算,零售業的總成本平均上升20%至30%,加之大環境不景氣,品牌商也在收縮戰線,使得以往非常倚重入駐品牌扣點提成收入的零售業面臨招商困難。這些都是零售業遭遇危機的客觀原因,但還有更主觀的原因是大型零售業過了多年坐著就賺錢的好日子,早就對消費市場的變化不敏感了,已經與市場需求格格不入了。通病是格局陳列老舊,品牌定位含糊不清,高中低檔混雜一堂。想想看,打價格戰拼不過電商,個性體驗或服務水準又比不過專賣店,大型零售店日益陷入困境是必然的。
如今市場已經變化了,需求在更新升級,消費者群體也在分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必鬚髮現顧客需求並快速做出回應和引導,對目標消費群進行重新定位。伊藤洋華堂反思認為,近年來的低價制勝策略導致陷入定位尷尬,忽視了目標消費群體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與目標消費群體的預期産生錯位。消費者不再需要更多百貨店了,百貨店也需要收縮戰線,集中力量在黃金地段搞精品,同時要走“觸電”等泛渠道出路,研究社交化購物時代的新型顧客關係,與新型社交媒體完成對接。未來零售業可能會走兩個極端,要麼小精專,要麼高大全。前者是一些精品專賣店、便利店、社區超市一類的小業態,後者是提供體驗消費和精品消費並涵蓋主流業態的商業綜合體。網上有個説法我十分認同,沒有夕陽的産業,只有被淘汰的企業。零售業作為一個與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重要行業,即使不能保持百年紅但也總有機會的,就看能不能在變化的時代跟上趟兒了。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