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校服品質盼多方“裁製”

  • 發佈時間:2014-08-27 09:38:18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王媛

  “新學年除了買書,另一大任務就是買校服。”8月19日,在人大附屬中學朝陽分校外,一位家長如是説。

  2013年,上海“問題校服”事件引發全社會對學生校服品質的關注,在媒體和社會的持續關注下,上海市“中小學學生校服管理辦法”應運而生。自“問題校服”事件發生後,全國各地校服品質已有明顯提升,但記者查看近期各級質監部門監督抽查情況發現,校服色牢度、纖維含量等基本指標不合格率仍較高。另外,容易誘發各類疾病的整理劑、致癌物等有害物質也時常出現。校服不合格背後的原因有哪些?為什麼這些因素會影響校服品質?記者展開了調查。

  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不合格

  據了解,現有國家標準《國家紡織産品基本安全技術規範》(GB18401-2010)規定了紡織産品的基本安全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等,對色牢度、纖維含量等基本指標也有明確要求。作為強制性國家標準,加工企業需依照該標準要求生産相關産品,但抽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不合格産品都涉及這些項目。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校服抽檢中不合格的項目不合格因素較多,應綜合考慮。

  中國纖維檢驗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認為,出現基本問題(例如著色不佳、纖維含量不足等)與企業的技術工藝有一定聯繫,規模較小的企業容易出現工藝不達標問題。

  北京服裝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副院長王建明認為,不僅是校服,所有服裝類産品在製作時,基於生産加工環境、氣溫,甚至是批次不同,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企業生産的産品最好在出廠前就嚴格檢測,符合校服相關規定再出廠。”王建明同時指出,一些布料成衣後,經幾次洗水後的改變也是不同的,因此類似色牢度、纖維含量這樣的指標,抽檢經常會出問題。其次,檢測手段、方法、檢測設備和檢測人員的不同也會帶來結果的偏差。

  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安全健康防護用品委員會秘書長陳海達則認為,缺乏專業設計,只重生産,缺少符合青少年穿著的款式設計等都是導致校服品質問題多發的因素。

  採購環節很關鍵

  隨著國內服裝加工企業技術水準的不斷提高,技術、工藝等方面的問題已不再是影響産品品質的主要因素。

  “出現不合格的原因,與企業控製成本有直接聯繫。”中國纖維檢驗局一位技術人員告訴記者,企業在生産、管理、服務的每個環節都需要付出成本。“企業的每個動作都是在消費,而作為需要盈利的企業,忽略一些環節,可以省去一定成本。例如服裝在出廠時需進行脫甲醛工序,忽略這一步驟就是為了節約成本。”該技術人員表示。

  “主要原因是校服的購置不經過市場流通,而是直接由學校委託服裝廠加工製作,品質要求由加工合同約定,因此,質監部門難以實施有效監管。”陳海達指出,校服採購沒有市場化,僅僅是學校與工廠之間約定,容易造成款式、價格、品質出現問題,此外,教育主管部門雖然關注校服的品質,但對校服的品質標準、服裝安全性等品質要求了解並不多,也難以對校服有明確要求。

  高標準嚴要求才能確保品質

  此前有報道指出,我國有望在今年底出臺學生校服國家標準。王建明建議,對於校服,特別是其中有關學生健康的指標,相關部門應適當提高標準,例如將色牢度標準相關指標提升半級,一方面是為了減少檢測過程中評定時存在的“半級”誤差,另一方面是要求布料和服裝的生産廠家盡可能提高産品的品質,避免“60分萬歲”的思想。“對學齡兒童、少年來説,高標準、嚴要求,才可能保證校服品質,也才能保護他們的健康。”王建明説。

  “質監部門應大幅度增加抽檢比例和頻次,聯合教育、工商、公安等部門,從原料到銷售渠道、加工環節等實行全過程監管,一旦發現問題産品立即召回整改,並嚴肅處罰。”中國紡織商業協會秘書長雷利民在呼籲監管部門加強過程監管的同時,適時推出相關召回制度,以保障學生的健康與安全。

  陳海達認為,學校及相關教育主管部門在採購學生校服中要儘量做到全面細緻,一旦發現校服有品質問題,應當立即與校服生産企業進行交涉,依照校服採購合同約定,要求校服生産企業辦理退賠等事宜,同時向品質監督部門舉報,教育部門要對相關採購人員存在違反採購程式、收取回扣等違法違規的行為依法進行處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