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自主品牌躺著中槍遭遇生存危機

  • 發佈時間:2014-08-26 09:37:06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張海燕

  近段時間來,汽車業最大的新聞莫過於國家發改委的反壟斷風暴了。上周,國家發改委對日本企業依法處以12億余元的天價罰單更是讓國人感到興奮,這固然有一些民族的情結在裏面,但更多的是對反壟斷做法的叫好。這12億余元的罰款包括對日本住友等8家零部件企業價格壟斷行為依法處罰8.3196億元,對日本精工等4家軸承企業價格壟斷行為依法處罰4.0344億元,合計罰款12.354億元。

  對壟斷行為依法從重處罰

  據國家發改委查實,在2000年1月至2010年2月間,日立、電裝、愛三、三菱電機、三葉、矢崎、古河、住友等8家日本汽車零部件生産企業為減少競爭,以最有利的價格得到汽車製造商的零部件訂單,在日本頻繁進行雙邊或多邊會談,互相協商價格,多次達成訂單報價協議並予實施。價格協商涉及中國市場並獲得訂單的産品包括起動機、交流發電機、節氣閥體、線束等13種。經價格協商的零部件用於本田、豐田、日産、鈴木、福特等品牌的20多種車型。截至2013年底,當事人經價格協商後獲得的與中國市場相關的多數訂單仍在供貨。

  另外,在2000年至2011年6月間,日本4家軸承生産企業不二越、精工、捷太格特、NTN在日本組織召開亞洲研究會,在上海組織召開出口市場會議,討論亞洲地區及中國市場的軸承漲價方針、漲價時機和幅度,交流漲價實施情況。當事人在中國境內銷售軸承時,依據亞洲研究會、出口市場會共同協商的價格或互相交換的漲價資訊,實施了漲價行為。

  國家發改委經查證認為,日本8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和4家軸承企業涉嫌達成並實施了汽車零部件、軸承的價格壟斷協議,違反了我國《反壟斷法》規定,排除、限制了市場競爭,不正當地影響了我國汽車零部件及整車、軸承的價格,損害了下游製造商的合法權益和我國消費者利益。兩個案件中,當事人多次達成並實施價格壟斷協議,違法行為持續時間超過10年,違法情節嚴重,國家發展改革委依法予以從重處罰,同時對主動提供重要證據的相關當事人適用了《反壟斷法》減輕或免除處罰的條款。

  日企反應迅速表示痛改前非

  12.35億元的處罰可以説是國家發改委對反壟斷開出的“最大罰單”了。記者日前在發改委的網站上了解到,罰單開出後,這12家涉案日本企業均提出了整改措施,包括立即根據中國法律對銷售政策和銷售行為進行整改;對公司全體成員進行反壟斷培訓,確保員工行為符合中國法律要求;消除過去違法行為的後果,主動維護競爭秩序,並惠及消費者。

  這12家日本企業均在各自的官方網站上對處罰作出了回應,大多表示會全力配合發改委反壟斷調查,制定改善措施,今後嚴格遵守《反壟斷法》。日本精工株式會社回應表示,公司內部已經過調查該軸承問題,並會全力配合中國政府調查。

  此次被免罰的日立汽車系統表示,由於日立汽車系統全面配合國家發改委的調查,並且主動報告並提供重要證據,最終被免除罰款等一切行政處罰。住友電工提到,本案係被認定2009年之前實施了訂單協調行為而受到的處罰,但公司已于2010年6月制定了《競爭法合規規程》,強化集團競爭法合規體制。而包括三菱電機、住友電工、愛三等企業都在回應中明確表示,繳納罰款不會對公司2015財年的合併業績預期帶來影響。捷太格特、三葉、NTN等企業則表示,繳納罰款對公司2015財年的合併業績預期産生的影響正在評估中。

  據了解,在被罰的8家汽車零部件企業中,電裝、精工、矢崎、三菱電機以及三葉等公司此前在美國就曾因壟斷行為被罰。據有關專家介紹,全球汽車産業對日本零部件的依賴性很強,為日本企業壟斷零部件價格創造了條件。如,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眾多日本汽車零部件工廠受損或因交通不暢,曾致全球各大汽車企業的整車生産受到影響。在2013年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單上,日本企業佔據29家,多於美國與德國。

  自主品牌遭遇前所未有衝擊

  發改委的反壟斷風暴可謂威力巨大,使得不少豪車品牌紛紛降低汽車售價及維修保養價格,連合資品牌也紛紛降價。然而,合資品牌不斷的價格下探讓自主品牌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發改委的意圖本是想讓汽車市場競爭可以更加的公平公正,但在鉅額罰款的震懾下,豪車品牌、合資品牌的降價註定會讓自主品牌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這樣的打擊恐怕是始料未及的。

  很顯然,自主品牌本來品牌影響力就不如合資品牌,生産銷售規模又無法與合資品牌相比,當合資品牌連維修保養價格都降低時,那麼自主品牌的劣勢就會越發的明顯了。反壟斷的意義本是想打破豪華品牌和合資品牌的縱向壟斷,從而能夠提升自主品牌的影響力。但豪車品牌頻頻降價,合資品牌也前赴後繼,在此次強力度的反壟斷調查中,在媒體的相繼報道後,反而給這些車企打了一個有影響力的廣告,而自主品牌的存在感卻是越發的孱弱。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的反壟斷行動並沒有給自主品牌帶來利好的影響,但從另一方面來説,自主品牌其實也可以將此次的反壟斷當作是一次歷練的機會,因為豪車品牌以及合資品牌的降價算是自主品牌與其一次正面交鋒,而自主品牌唯一能衝破突圍的辦法只有改進技術,找準市場定位,加深品牌形象,不斷自我調整,提高自己,強大自己。

  據悉,國家發改委將對此次調查過程中發現的其他違法線索繼續深入開展調查,確保公平執法,維護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合法權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