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反壟斷拿日係零部件開刀 刻意還是姿態?

  • 發佈時間:2014-08-21 07:06:5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黃少華  責任編輯:陳晶

  從豪華車開始蔓延到整個汽車行業的反壟斷案,已經沸沸颺颺持續了一個多月。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第一個收到國家發改委罰單的竟然不是已經被定性為壟斷的奧迪、賓士和克萊斯勒等豪華車企業,而是日係零部件公司。

  8月20日,國家發改委宣佈,對日本住友等8家零部件企業價格壟斷行為依法處罰8.3196億元,對日本精工等4家軸承企業價格壟斷行為依法處罰4.0344億元,合計罰款12.354億元。這是《反壟斷法》實施以來汽車行業的最大罰單。

  在此之前,由於發改委已經確認奧迪及其湖北經銷商涉嫌壟斷行為,因此,媒體普遍猜測汽車行業反壟斷的第一張罰單會開給奧迪。而此前也有媒體報道稱,奧迪經銷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罰款金額或將高達18億元。儘管這個數據很快就被奧迪所否認,但由此引發的罰款金額猜想卻成為媒體報道的焦點。

  沒想到峰迴路轉,第一個收到國家發改委罰單的不是奧迪、賓士等豪華車企,而是日係零部件企業。為此,有媒體認為,政府選擇拿日本零部件企業開刀,反壟斷只是藉口,真正的原因是中日關係。在此前的8月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派助理以“自民黨總裁”的身份向靖國神社獻上祭祀費,數名安倍閣僚和80多名國會議員當日則直接去“拜鬼”。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反壟斷是法律行為,不是外交行為。事實上,早在月初,發改委就宣佈已查明12家日係零部件企業涉嫌抱團操控價格的行為。在國際範圍內,日係零部件企業在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抱團壟斷零部件價格,也都曾經受到嚴厲處罰。2013年9月,9家總部設在日本的零部件供應商抱團壟斷座椅、安全帶、散熱器和動力轉向組件價格,受到美國司法部調查,被處以7.45億美元罰款;2014年2月,日本普利司通承認抱團操控汽車零部件銷售價格違犯美國《反壟斷法》,同意向美國司法部支付4.25億美元罰款;2014年3月,日本精工、NFC等密謀組建汽車軸承卡特爾聯盟,遭到歐盟處罰;緊接著在澳大利亞也受到處罰。

  屢犯不改,接受處罰,是日本零部件企業抱團壟斷的特性。然而,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豪華車市場的反壟斷鬧得沸沸颺颺,最終卻只是先拿二線零部件企業開刀,有“雷聲大雨點小”之嫌。畢竟,豪華車市場會不會因為此次反壟斷讓消費者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才是中國消費者最為關心的事情。

  8月13日,湖北省物價局就通報了武漢市場4家寶馬經銷店協商統一收取PDI檢測費的違法行為問題,並依據《反壟斷法》對4家寶馬汽車經銷店給予行政處罰,4家經銷店分別收到93.79萬元、34.16萬元、19.72萬元和15萬元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

  儘管金額不大,卻拉開了反壟斷處罰的序幕。然而,國家發改委還未出手,歐盟商會就開始“叫冤”,稱中國政府近來的反壟斷措施並不公正,外資企業因蒙受壓力而接受處罰,並且沒有充分舉辦聽證會。“在某些被調查的行業,中國本土企業並沒有受到類似的針對。而在部分涉及合資公司的案例中,僅有外方成為被調查的一方”。

  豪華車企也開始了密集的政府公關活動。比如奧迪從8月1日起主動下調國産車型的原裝備件價格;8月8日,一汽-大眾總經理張丕傑還攜奧迪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薄石、執行副總經理葛樹文以及相關區域市場負責人,赴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就有關情況做了彙報:“奧迪已第一時間採取措施,停止了違規做法。奧迪將誠懇接受國家相關部門對此事的處理,並進一步加強對區域銷售服務業務的規範和管理,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根據規定,發改委的處罰標準為奧迪2013年全年在湖北全境銷售額的1%~10%,並參考企業觸犯《反壟斷法》的程度以及認錯態度等關鍵因素。儘管最終罰款數額還未公佈,而奧迪也還在緊鑼密鼓與國家發改委進行協商,但有接近奧迪的內部人士透露,處罰金額或為2.48億元。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賓士、克萊斯勒身上。業內人士認為,最終豪華車企是否受到應有的處罰,將考驗發改委是否會在歐盟商會的施壓和豪華車企的公關行為下妥協,也將檢驗發改委之前的強硬是否只是擺姿態、吹泡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