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鹽工工資 還須“扶本抑末”
- 發佈時間:2014-08-20 09:34:38 來源:中國品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提高鹽工工資
還須“扶本抑末”
□曾志楊
每年的7月至9月,是福建海鹽的生産旺季。一線鹽工都是露天作業,頭頂烈日,腳踩在攝氏40多度的鹽池裏。每遇到颱風暴雨時,護灘搶鹽,比烈日下勞作更辛苦……但他們的待遇,比如高溫補貼、法定節假日休息、女工特殊保護、職業病侵害,一直得不到相關方面的關注。生産成本與市場銷售價格的長期倒挂,使企業無力改善職工待遇、生産環境,造成鹽工後繼無人,且流失嚴重……
(據8月16日《工人日報》)
每天在高溫下露天工作八九個小時,而有多年工齡的老鹽工月收入只有1600元,這在職工收入水準較高的泉州地區來説,的確是件讓人痛心的事情。鹽工工資水準不高,原因是生産成本高而售價低,成本與售價的倒挂導致了鹽工收入入不敷出。報道中説:“噸鹽成本不斷提高,噸鹽産品的出場價卻一直沒有相應調整。”市場上的商品定價沒有一成不變的道理,物價的上漲、人工費用的提高、原材料的漲價,都需要因地制宜地調整商品銷售價格。但在“鹽”這個生活必需品上,調整售價似乎是件難於上青天的事情。由於擔心影響民生,於是對鹽場所生産的鹽進行價格凍結。鹽的售價受到抑制,付出的成本得不到應有的補償,於是就出現了傷及職工工資的事情。
其實鹽的銷售並非無利可圖,在市場上鹽的零售價是原鹽出場價的2~6倍,只不過其中的大部分銷售利潤被鹽業公司和零售商所得。流動渠道得其暴利,生産環節卻無利可圖,這是商品經營之大弊。生産環節定價過低,必然影響生産積極性,長此以往,商品生産必受影響。福建原有四大國有鹽場,如今僅剩3家,再拿職工人數來説,從2008年的1.86萬人銳減至目前的6000人,減少了2/3。一位鹽場場長對此憂心忡忡地説:“一線鹽工勞動強度大,工資低,致使很多青壯年人不願到鹽場做鹽工,鹽場職工逐年減少。”
如何解決鹽場職工後繼無人的問題?關鍵還在於提高原鹽的收購價,不能通過凍結鹽場價格來平抑市場,讓職工為之付出代價。如今生産者不得其利,交易者反而賺得缽滿盆滿,這顯然違反商品生産規律。
筆者以為提高原鹽收購價格是改變鹽工生活困境的正確途徑。原鹽銷售價格低,鹽場入不敷出之下,只能將困難轉嫁給職工,於是就造成了職工工資水準低、福利水準差的狀況,而這種狀況顯然違背了“讓職工體面勞動”的原則。由此看來,在鹽業生産上只有做到“扶本抑末”,才能解決鹽業工人工資低的問題。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