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你若粉我天高海闊

  • 發佈時間:2014-08-15 07:57:39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你若粉我

  天高海闊

  □ 余 方

  最近有一匹“黑馬”讓戲劇界傳統人士跌破眼鏡。截至8月11日的數據,正在上海演出的《盜墓筆記Ⅱ》45場總票房達到2000萬元左右,加上《盜墓筆記Ⅰ》的3500萬元票房,“盜墓系列”舞臺劇目前已經累計5500萬元票房了。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呢?比如非常牛的北京人藝,其2013年的票房總收入是4000萬元,由此可見“盜墓系列”的票房成績足夠驚艷,儘管這匹黑馬被很多評論人士批為“不是舞臺藝術”。也許更重要的一個數據是,“盜墓系列”的觀眾中有80%是第一次走進劇場,他們有個共同的身份——“稻米”(暢銷小説《盜墓筆記》系列的粉絲)。

  從電影《小時代》系列到《後會無期》,再到《盜墓筆記》系列舞臺劇,它們所創造的票房勝利可以説基本上與劇本無關與演技無關,只是一再證明了産品體驗和用戶體驗的商業價值,總而言之是不斷證明了粉絲經濟的力量。粉絲的存在其實不算是新鮮事,舊時代那些捧角的戲迷、老唱片發燒友等等都應該算鐵桿粉絲,只是粉絲這個詞是最近一二十年才開始流行的,並逐漸發展出具有強大消費力量的粉絲經濟。粉絲經濟的影響力最初在音樂、影視等領域體現得最為典型,貓王、列儂和邁克爾·傑克遜等巨星去世多年之後唱片銷量依然不菲,對他們而言,死亡絕不是其音樂事業輝煌歷程的完結。在粉絲眼裏,他們的作品、形象、軼事等等一切依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而很多粉絲甚至是在巨星身故後很久才出生的。

  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依靠粉絲經濟取得成功的不僅是娛樂工業,製造業、服務業、電商、社交媒體等都紛紛加入,很多在短期內取得成功的品牌都很懂得借助粉絲的力量,在品牌與粉絲之間建立起持久的情感聯繫。比如小米手機,雷軍的部落格有800萬粉絲,他們是小米産品的核心顧客群,是小米的忠誠愛好者和狂熱追隨者。無論是個人擁有的還是企業和品牌擁有的,忠誠粉絲在網際網路推動下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價值,那就是能夠産生“裂變”效應,每個粉絲都可能會發展出幾個或者一群新粉絲。粉絲是忠誠的消費者,是慷慨的並有持續消費意願的消費者,還是樂於互動並積極參與意見的消費者。粉絲不僅心甘情願花錢支援偶像的所有事情,還會利用微網志、微信等手段秀産品幫宣傳,引發朋友圈關注,等於是志願做媒體公關、産品推廣、效果跟蹤,比專業的更敬業。依靠粉絲裂變帶來的品牌傳播和銷售增長,效果十分驚人。可以説,如今這個時代,無粉絲不成事,欲得天下先要得粉絲。如果沒有“粉”撐著,做任何事情之前怕是要三思而行,輕易不要出手。

  其實粉絲跟傳統媒體的觀眾、讀者的概念類似,把關注與被關注的能量集合起來並實現盈利的方式就是粉絲經濟。不過在網際網路時代,有了更精準的行銷工具以及從小眾到分眾再到大眾的有效傳播鏈條,使得粉絲經濟更有效率。任何生産製造都要迎合最忠誠的粉絲,這要求生産者在産品設計、生産和行銷過程中都要特別關注粉絲的反應和需求以便做出調整。不僅是單純賣産品更要精心經營客戶,這就是粉絲經濟時代對客戶關係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當然,不認可粉絲經濟的也是大有人在。有人説,粉絲已經毀了文學、音樂、電影,正在毀戲劇,以及更多的東西,當粉絲價值高於一切時,藝術消失了,只剩娛樂。這話的確有道理,但即使是譏諷粉絲經濟是腦殘經濟幼稚經濟的人,也不得不承認粉絲力不可忽視。一個人紅不紅,一件事成不成,粉絲力説了算,而且可以用數據直觀體現出來。投資方敢給導演界新人郭敬明投資是因為其粉絲數以千萬計,只要有百分之一的粉絲去看電影,這單生意就準定賠不了。投資人的眼光果然不錯,3部電影總票房達到13億元。單從商業價值看,絕對是“亂拳打死老師傅”。

  50後、60後甚至70後在《盜墓筆記》演出現場感覺如坐針氈,《中國好聲音》裏齊秦導師非常努力就是不招學員待見……到底哪出錯啦?也許老同志們只是錯在太老了,在粉來粉去的江湖裏已經難有存在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