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鄉村振興的重要戰略任務。其中,“玉米調改”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抓手,也是廣大農民的關注焦點。玉米“調改”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政策層面上逐漸明確:到2020年“鐮刀彎”地區玉米麵積減少5000萬畝以上,涉及13個省區,其中西部省區共計8個,貴州也是“玉米調改”重點地區之一。
全國政協委員、中天金融集團董事長羅玉平委員深耕貴州、紮根貴州,心繫西部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關注西部玉米調改問題。在進行了長時間的調研後,他發現三方面的問題:一是土地多、時間短,“玉米調改”任務重,農民調改配合度低;二是針對“玉米調改”,全國層面沒有出臺任何補貼和傾斜政策;三是財政缺位、金融錯位,“玉米調改”缺乏行之有效的市場機制保障。
“玉米調改”有目標、有指標,但是沒抓手、沒招數,且缺乏必要的相關政策支援,故農民們多不願配合調減、改種。財政輸血、金融抽血,是造成農村貧困的根源。農村經濟發展與金融産業錯位的矛盾日益凸顯,導致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事項“玉米調改”工作推進困難。
因此,羅玉平委員建議以金融補位、長效造血,全力支援西部地區“玉米調改”。具體建議如下:
一是建立“玉米調改”産業發展基金,定向支援龍頭企業以“一鄉多業”、“一業多鄉”等方式實現規模種植、高效種植,帶動“玉米改種”農戶脫貧致富;二是建立農戶基礎資訊大數據系統,提供精準金融服務為農戶提供季節性生産資金支援,增加“玉米改種”農戶的生産性收入;三是將精準脫貧與“玉米改種”相結合,打造與“玉米改種”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化解“玉米改種”農戶的三大痛點:資金、技術、市場,著力解決“玉米改種”農戶“種難、賣難”;四是以“玉米調改”産業發展基金為樣板,推動實現扶貧産業基金的市場化、資本化,打造金融精準脫貧模式。
羅玉平委員認為,以金融之力來推動“玉米改種”帶動農戶脫貧致富,如成立“玉米調改”産業發展基金、推進普惠金融進村入戶。同時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通過平臺+農産品基地直採方式建立與“玉米改種”農戶的幫扶合作機制。最終打通“融、投、管、退”形成完整閉環,構建“金融企業+銀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聯結機制,大力推廣“生産基地+中央廚房+餐飲門店”、“生産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等産銷模式。最終形成“農産品+農産品銷售端+農村金融服務”的有效連接,實現金融資源下沉,服務千萬農戶,促進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及村集體經濟增收,給老百姓帶來實惠,助力西部地區脫貧攻堅。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