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7日訊(記者 李春暉)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廣大農民深受鼓舞並熱切期盼,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也對此作出專門部署。如何才能實現鄉村振興?實現鄉村振興之後,中國農村會呈現什麼樣的變化?
在3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用“三個讓”描繪了實現鄉村振興的美好圖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中國網 高聰 攝影)
抓好“三個重大” 繪製鄉村振興美好圖景
“三農”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在上述記者會上,韓長賦介紹,農業部啟動了“百鄉萬戶”調查,派了120個幹部深入到30個省市區、60個村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駐村調查,對農村基層的實際情況進行全景式調查,包括把農村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社會、基層組織建設等這些情況都摸清楚,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第一手的材料。
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韓長賦認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抓好“三個重大”:
一是制定重大規劃。鄉村振興是一個長期的戰略任務,而中國的農村千差萬別,所以需要有科學的規劃來指引。這方面中央有關部門正在編制規劃,由發改委牽頭,農業部和其他一些部門參與。總的考慮是,按照“五位一體”的要求,從産業發展、鄉村佈局、土地利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進行謀劃,畫好一張藍圖,並且堅持一張藍圖幹到底。
二是出臺重大政策。鄉村振興體現中央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就是補短板,鄉村發展還是薄弱環節,所以需要有一系列的支援政策,包括要貫徹“以城帶鄉、以工哺農”的方針。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來做到“四個優先”,即在幹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圍繞這些指導思想和總的要求,我們要研究和出臺相關的政策,推動體制機制創新,來增強農村的發展活力。”韓長賦表示。
三是要實施重大行動。要貫徹以農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鄉村振興要真金白銀的投,也到真刀真槍的幹。總的來説,堅持問題導向、堅持補短板。目前農業部正在謀劃和陸續出臺一些重大行動,比如説要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三年行動,給農民一個清潔、清新的美好家園;比如説實施産業興村強縣行動,打造一批富民強縣的産業;再比如要打好三年精準脫貧攻堅戰,解決貧困人口的問題。
韓長賦稱,鄉村振興的圖景一定是美好的,可以用“三個讓”來描繪:一是要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就是搞農業不僅有幹頭,還要有説頭、有看頭、有賺頭。二是要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一説農民,傳統的概念就是臉朝黃土背朝天。今後隨著科技進步,隨著産業發展,農民將是一個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民從身份稱謂回歸職業稱謂,將來想當農民不容易。三是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將來農村人不僅可以享受城裏人那樣的公共設施、公共服務,而且還擁有優美環境、田園風光。農村將來會成為稀缺資源,會成為城裏人嚮往的地方。
推動農業由數量擴張向品質提升轉變
2018年2月,農業部在福建召開全國推進品質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工作會議,提出了農業發展要由數量擴張到品質提升轉變。“這確實是我們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的轉變。”韓長賦在7日的記者會上表示。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高品質發展”,我國農業農村經濟也已經到了推進高品質發展的新階段。韓長賦表示,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糧食生産能力、農業現代化水準、農民收入水準、農業結構調整等,這些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數量不是當前的主要問題了,農業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我們重點是解決品質好不好的問題。”韓長賦稱。
韓長賦表示要大力推進品質興農、綠色興農,為此要實現“三個轉變”:一是加快推進農業政策由增産導向轉向提質導向。二是發展方式由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轉向節約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三是農業科技由追求增産轉向更加注重優質、安全、高效、生態。
韓長賦表示,按照上述方向和要求,我國農業發展目標和轉型的要求是“六個高”:一是産品品質高。綠色、品牌農産品要增加,要更好滿足個性化、多樣化、高品質的消費需求。二是産業效益高。使農業投入産出帳更有得算,農業的增值空間更大。三是生産效率高。農業生産更加綠色,勞動生産率、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全面提高。四是經營者素質高。新型職業農民要成為農業生産經營的主力軍,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引領力量。五是國際競爭力高。農産品在國際市場要佔有一席之地,我國是農業大國,我國的農業貿易要和大國地位相稱。六是農民收入高。增加新型經營主體的收入,同時也要使小農戶有好的收入。
“如果我們能夠實現這‘六個高’,農業轉型升級,新時代中國農業會是一幅更好的圖景。” 韓長賦稱。
既要優化糧食結構 又要保證糧食安全
韓長賦介紹,近年來我國糧食連年豐收,供求關係出現了新的變化,階段性的供大於求與部分品種供給不足並存,糧食庫存處於歷史高位。針對這個問題,農業部按照中央的部署,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種植結構,調減資源消耗比較多、非優勢地區的玉米和水稻種植。
不過韓長賦強調,這種調整絕不是説我國不需要糧食生産了。“我們有13多億人,糧食安全那是個天大的事。習近平總書記講,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裏,而且飯碗裏主要裝中國糧。這是必須保證的。”韓長賦稱。
韓長賦表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包括適度調減玉米和水稻,絕不是要放棄糧食生産,而是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法減法一起做,在穩定和優化糧食生産的同時,調優産品結構,調精品質結構,調高産業結構,從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促進農業供求在一個較高的水準上實現平衡。
韓長賦稱,下一步,既要調整結構,又要保證糧食安全。主要是以下一些考慮:
一是堅定不移地穩産能、保口糧。根據供求形勢的變化,不追求年度産量,過去是幾連增,現在不追求連增,但是産能要穩定,産能穩定就是有需求能生産,能供得上。堅守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戰略底線,要實施“兩藏”戰略,即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在科技方面要推進農業機械化,推廣優質高效和綠色生産技術,建立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保護好地方政府抓糧和農戶種糧的積極性。
二是繼續優化糧食生産結構。雖然糧食是特殊商品,但也是商品,所以也要適應市場的變化來調減生産,特別是調整品種結構。
三是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推進農林牧漁全面發展。現在老百姓生活水準高了,主食吃的少,肉蛋奶消費量上去了,但肉蛋奶也要靠糧食來轉化。要大力發展肉類、牛奶、禽蛋、水産、食用菌、蔬菜、水果這些産品來滿足人們更好的需求。
(責任編輯:吳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