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4月22日訊(記者 暢帥帥)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人們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同時隱私洩露等問題也隨之而來。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期間,全球開放型數字經濟研究機構羅漢堂發佈報告《了解大數據:數字時代的數據和隱私》。
發佈現場(中國網財經暢帥帥 攝)
據悉,該報告由羅漢堂內部研究團隊與外部學者共同完成,其中包括邁克爾·斯賓塞等四名因開創資訊經濟學而獲得諾貝經濟學獎的學者。報告主要通過經濟學理論框架,回應了數據的價值,數據分享的風險和解決方案,同時還嘗試建立了一套理解數據的整體性框架。
作為報告的主要撰寫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及羅漢堂學術委員邁克爾·斯賓塞認為,在數字時代,只有認清數據的本質和價值,才能真正找到合理利用的方向和方法。
《報告》提出,人類的發展史實質上是一部資訊記錄、分享的歷史。社會的經濟活動,本質上是如何利用那些任何個體都不可能掌握的整體資訊的問題,在資訊交流基礎上交易和分工協同,缺少資訊交互生産效率也就無法提高,消費者福利也不能滿足。
提到數據分享的價值,報告負責人、羅漢堂秘書長陳龍表示,我們會發現,資訊活動是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建立連接、信任,並産生更明智的決策。
當數據成為重要的“生産要素”,是否會帶來“贏家通吃”?陳龍認為,數據是一個重要的商業要素,一個維度,但是只是商業模式的一個部分。最終來説,企業之間的競爭還是商業模式的競爭,而且數據並非是越多越好,數據的價值週期衰亡比較快,
此外,邁克爾·斯賓塞提到,從全球用戶的行為看,都存在“隱私悖論”,就是用戶一邊擔憂自己的隱私風險,同時又願意為了某種使用便利來讓渡自己的一些隱私資訊。
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呢?《報告》從源頭提出了解決方法,即需要將隱私工程和隱私增強技術結合起來。換句話説,就是要將保護個人隱私的意識,融入到産品的開發和設計中去,同時結合隱私保護技術,這樣才能達到有效保護個人隱私的目的。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