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2月22日訊(記者 暢帥帥)“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經濟工作的首要部署。消費是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居民消費是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重要抓手。
那麼,下一步我國如何進一步擴內需、促消費?看看專家學者怎麼説?
2023年首要任務:擴內需 促消費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有世界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已超過1.2萬美元,居民消費優化升級同現代生産方式相結合,是全球最具成長性的消費市場,全面促進消費潛力巨大。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壓艙石。然而,在疫情的影響下,我國消費需求和消費信心受到衝擊。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告訴中國網財經,今年以來,市場預期有所惡化,居民消費信心指數已經降至1990年有統計以來的最低水準,甚至出現罕見的“資産負債表衰退”苗頭,企業的生産經營活動預期也降至2020年初以來的最低水準,擴産投資的意願並不強烈。
提信心擴內需促消費迫在眉睫。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經濟工作千頭萬緒,要從戰略全局出發,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綱舉目張做好工作。
“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是明年經濟工作的第一大任務。
會議強調,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援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
在投資方面,要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強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對符合國家發展規劃重大項目的融資支援。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要繼續發揮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積極擴大先進技術、重要設備、能源資源等産品進口。
如何擴內需、促消費?
近年來,我國消費規模穩步擴大、結構持續優化,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持續凸顯,最終消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連續11年保持在50%以上。
如何進一步擴內需、促消費?專家學者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解讀。
中央財辦有關負責同志表示,針對這幾年受疫情影響,老百姓收入增長放緩、預期下降,不敢消費、不便消費,存錢避險傾向上升的情況,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採取強有力措施,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增加消費場景,使消費潛力充分釋放出來。
如何讓居民敢消費?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市場研究部副主任張繼行認為,重點從三個方面發力:第一是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未來要特別注重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提升居民消費能力。第二就是擴大消費的供給,豐富消費模式,未來應大力支援基於數字技術的消費模式創新。第三就是加大政策支援,提高促消費政策力度和精準度。
收入是消費的前提。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7650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5.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2%。如何促進居民增收?
業內指出,要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特別是提高消費傾向高、但受疫情影響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費能力。適當增加消費信貸。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支援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産業和企業,及時有效緩解結構性物價上漲給困難群眾帶來的影響。
穩就業與穩消費息息相關。在溫彬看來,明年新增畢業生人數將達到1158萬,再度刷新歷史新高,就業壓力仍然巨大。降低就業壓力,一方面要“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另一方面也要盡可能創造更多就業崗位,要充分發揮平臺企業、房地産行業等在創造就業方面的作用。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