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趙錫軍:新常態下政府制定政策時思路已轉變

  • 發佈時間:2014-09-30 16:09:39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姚慧婷

  中國經濟新常態是當下頗為流行的新名詞,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也多次提到新常態。究竟什麼是中國經濟的新常態?新常態新在哪?一時間眾説紛紜。

    中國網財經9月30日訊(記者 姚慧婷)在“三期”疊加的背景下,當前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經濟運作較以往更複雜。“從新常態的角度下,今後我國考察經濟可能更加全面、完整、均衡、系統,要反映經濟的全貌、揭示經濟存在的問題。”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在接受中國網財經採訪時作出如上表述。

  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態勢總體趨穩。然而8月份固定資産投資增速的不斷走低對投資增速的拖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等經濟指標的下滑,中國經濟承壓前行。

  告別了十年高速增長,中國經濟正在適應新常態。何謂的新常態?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接受中國網財經專訪時稱:“由於經濟增速的變化,引發我們考察宏觀經濟乃至經濟增速的關係、思路、方法、手段,以及認識問題及對策發生變化,這是一個系列的變化。”

  在趙錫軍看來,傳統發展思路強調更多的是速度和規模,而要反映經濟的全貌、揭示經濟存在的問題,則需通過更多的傳統指標以外的東西來考察,“新常態更多的是我們理解經濟的思路和理解方式的變化”。

  “經濟本身是客觀存在的東西,參與經濟運作的管理者等主體,都是從自身的工作觀察經濟,長期以來形成了一套考察的範式。”

  趙錫軍坦言,傳統考察經濟的指標中,最關注的或許就是GDP、物價、貨幣供應、信貸投放、財政收支等數據。他直言:“當我們用傳統的思路和指標體系來考察現在的經濟狀態,就會發現這種狀態和考察已經不能讓我們對整個經濟及要採取的措施做出更好的判斷和更加的對策。”

  “傳統思路強調更多的是速度和規模的指標。強調投資的擴張,對品質、效益的指標,經濟以外的民生、生態指標,以及經濟和社會各個部分聯繫的指標關注的比較少。”他説。

  從新常態的角度下,今後我國考察經濟可能更加全面、完整、均衡、系統。趙錫軍認為,目前經濟遇到的問題,除了增長、物價、速度、規模等指標外,要反映經濟的全貌、揭示經濟的問題,可能需要通過更多的傳統指標以外的東西來考察,才能比較完整的理解。他稱,這就意味著考察的眼光、角度、思路以及將來制定對策的思路可能都要發生改變。

  趙錫軍稱,“以前經濟增速也有速度的起伏,比如金融危機時期經濟增速一度降到7%,但是我們沒有提出新常態,而是提出了‘所有計劃’。”

  他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速度是一方面,但是考察思路是另一方面。由於增長速度的變化,引發我們考察、分析經濟社會活動的思路、方法、角度發生變化。

  “在這一背景下,還需考察各級政府之間的關係。怎樣通過更好的設計、安排好政府和市場的機製作用,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趙錫軍認為當面政府在制定經濟政策的時候思路已出現轉變。即不是採取一刀切的做法,而是採用定量、定點、定向的“微刺激”或有針對性的對策。由此,政策、對策的方式也會發生新變化。(中國網財經中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