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漸入"新常態":未來投資房價增速等均將放緩
- 發佈時間:2014-08-04 09:55: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姚慧婷
在樓市的低迷期,各級政府不遺餘力的救市舉措,正在給房地産市場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機構數據顯示,7月多地樓市成交量比6月有小幅回升,市場隱現反彈跡象。
但更重要的影響在於,隨著市場交易出現反彈、宏觀經濟形勢企穩、戶籍改革措施出臺等一系列利好因素的出現,房地産市場的信心正在逐漸恢復。近期部分城市的房屋和土地供應均出現增長,正在為未來的市場升溫打下基礎。
專家認為,雖然市場處於低迷狀態,但一系列微小的變化,都將給市場帶來“蝴蝶效應”般的影響。短期的成交量回歸,恐怕並不意味著長期“牛市”的到來,低增長、價格平穩等將成為未來市場的常態。
鬆綁力度超預期
在經過長達4個月的嘗試後,地方政府鬆綁樓市的尺度驟然加大。四川省財政廳近日發佈通知強調,從2014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間,對首套普通住房購房者,要求貸款利率不超過基準利率。同時,按實際發放貸款金額的3%給予財政補助。
上述措施發佈後,迅速引起軒然大波。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成都這一救市政策,是目前為止動作最大救市措施,既是第一次明確用財政補貼購房者,也是第一次明確使用信貸政策救市。相比鬆綁限購等舉措,其效果將更為明顯。
不少業內人士對上述舉措提出反對並指出,用納稅人的錢補貼購房者,既不合法理又有違公平。贊成者則認為,此舉與此前經常採用的稅費補貼相比,並無根本區別。
截至目前,主管部門尚未對該項措施做出公開表態。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鬆綁限購的大軍中,房地産市場的政策正在出現明顯鬆動。
中原地産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日前,已有30個城市在限購方面有不同程度的鬆動,佔所有46個限購城市的比例為65%。此外,還有不少城市實施戶籍政策鬆綁、公積金政策鬆綁、稅費減免等政策。
該機構預計,年內還將有10個左右城市會出臺不同力度的鬆綁限購政策。也就是説,除一線城市外,其餘限購城市都將肯定在年內取消限購政策。
多數受訪者向中國證券報表示,從政策層面看,力度將會越來越放鬆。此前幾個月,住建部部長陳政高赴中西部多個省份調研並座談,並在座談中向部分省份明確了“刺激需求”的政策方向。分析指出,未來信貸政策仍有鬆綁的空間,並可能進一步刺激需求。
心理影響大於實際
從市場表現來看,樓市政策鬆綁的效果似乎正在顯現。中原地産的數據顯示,7月1日-27日,全國典型的54城市合計住宅簽約套數為15.2套,比6月同期輕微反彈了3%。其中,二三線城市成交量出現明顯上漲。
由於季節因素,7月往往是全年成交的淡季。業內人士指出,成交量之所以出現反彈,並不僅僅由於鬆綁限購所致,還因為壓抑許久的需求逐漸釋放,越來越多的房地産項目採取降價措施,以及宏觀經濟層面出現了積極變化。
機構數據顯示,杭州蕭山、濟南、成都等地的效果較為明顯,取消限購後日均成交量較之前飆升3倍。長春、武漢、寧波、南寧等4城市,取消限購後的日均成交量有5%左右的小幅提升。其餘城市的交易量並無明顯變化。
從上述數據不難看出,鬆綁限購對市場的實際影響十分有限。並非所有城市都受益於政策的調整,也並非有所城市的反彈勢頭都能夠持續。但在經歷了半年之久的市場低迷之後,區域市場積極信號的傳出,仍然有助於信心的恢復。
合景泰富集團行銷總經理周曜近期表示,在一些城市的核心區,鬆綁限購之後,成交量出現大幅回升,説明市場需求仍然旺盛。在該公司佈局的城市中,幾乎全部出臺過限購政策,如今市場的變化使之看到了積極的一面。
周曜認為,房地産市場正在經歷一個“築底”的過程,未來仍有不小的發展空間。北京某房企負責人也表示,在城鎮化的大背景下,未來的房地産市場需求仍然強勁。
近期,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雖未直接提及房地産業,但戶籍政策即將發生的重大變化,仍被認為是房地産市場的利好因素。多數受訪者認為,在多重利好的刺激下,房地産市場的景氣指數將迎來回升的過程。
低速增長將成常態
市場信心的恢復,已在供應量的指標上有所體現。據亞豪機構統計數據顯示,在7月21日至27日的一週內,北京樓市共有6個項目集中入市,累計新增供應5372套,環比上周大漲303%,創年內周供應新高。
機構數據顯示,8月北京共有32個樓盤項目計劃開盤,其中包括11個純新盤和21個老項目後期。今年3月以來,北京樓市供應規模上升,並連續6個月每月開盤項目量超過30個。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月度開盤項目量僅為20余個。
同時,進入下半年,北京加快土地供應步伐,繼7月中旬接連出讓5宗經營性地塊後,7月29日北京土地市場再次迎來5宗經營性地塊同時出讓。分析人士指出,供應端數據的改善,預示著未來北京樓市將可能出現持續回暖的局面,這種情況頗能反映整體市場的現狀。
最近10年來,我國房地産市場共經歷了三次下行週期,此輪市場波動被看作是市場的第四次下行。在以往的三次低迷之後,樓市均出現大幅上漲。但如今的種種跡象表明,雖然市場有升溫跡象,但大幅攀升的局面恐不復存在。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全國商品房庫存已連續多月出現增長,表明整體市場的供需關係已經出現逆轉,這也使得房地産市場的後發動力變得不足。
在這種大背景下,房地産企業的態度正在從以往的“樂觀”變為“謹慎樂觀”。在北京7月29日出讓的土地中,孫河區域的兩宗地塊遭遇流拍。究其原因,機構認為,去年該區域曾誕生過“地王”,如今的土地底價參照“地王”價格而定,但市場已不能接受。
分析人士認為,下半年土地交易量可能有所回升,但土地市場的整體熱度很難隨之升溫。在供大於求較為嚴重的二三線城市,土地市場低迷恐將持續較長時間。中原地産數據顯示,今年7月前30日,全國20強房企拿地額僅為109.8億元,創今年以來的新低,比今年1月下降了8成。
“公司拿地決策的週期明顯變長,而且不會拿價格特別高的地塊。”某上市房企負責人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從去年開始,該企業就調減了年度銷售增長目標,並在內部會議中指出,房地産企業規模擴張的時代已經結束。
多數機構認為,本輪市場調整期的大背景和市場表現,意味著未來的房地産市場形態將發生變化。其主要表現為,樓市將進入低速增長階段,房地産投資、土地交易、房屋交易量的增長均會變慢,房價增速同樣放緩。在本輪調整期過後,這種局面將可能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