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藍皮書: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5)》發佈
- 發佈時間:2014-12-23 11:16:21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孫毅
中國網財經12月23日訊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金融藍皮書: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5)》今日在京發佈。
金融藍皮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組織編寫的年度性研究報告,旨在對2013年第四季度到2014年第三季度中國金融發展和運作中的各方面主要情況進行概括和分析,對所發生的一些主要金融事件進行研討和評論。報告由三大部分構成,分別對2014年的中國貨幣政策與金融走勢、金融業發展與金融市場運作進行了回顧和梳理,並對2015年金融發展各方面的前景進行了展望。本報告內容可供相關研究領域的學者、金融業內人士和政策部門參考,也有助於國際學界了解中國金融改革與發展的最新動態。
1.《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5)》指出——
央行不應當過多、過廣地對局部流動性風險進行直接干預
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最後一年,又是承接“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從國際角度看,全球經濟仍將在進一步分化中發展。美國經濟還將進一步復蘇,與此對應,美元走強將影響各國和地區的經濟走勢;歐元區和日本要走出衰退仍然需要時日。特別是,地緣政策因素將對全球經濟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但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下跌,將有助於抑制2015年的全球通脹,這為我國貨幣政策的調整創造了積極的條件。就國內而言,隨著固定資産投資增長率的下行、房地産市場的調整以及與之相關産業的二次調整,中國經濟運作有著較強的下行壓力,但GDP增長率仍將保持在7%,CPI增長率也將持續保持在低位。這表明,在“新常態”運作中,我國經濟增長率將在中高速區間展開,以利於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效益提高,從而提高經濟運作的品質。在此背景下,不宜採取過於激進的擴張措施,應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但同時需要高度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情況。
首先,宏觀經濟政策取向應當更多地關注就業市場的變化,繼續實施維持M2增長率相對穩定的貨幣政策,在此基礎上,提高貨幣政策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
其次,中國人民銀行在運用貨幣政策展開宏觀調控過程中,關注的重心應從短期金融穩定轉向長期金融穩定,不應當過多、過廣地對出現的局部流動性風險進行直接干預,以免金融風險救助産生道德風險,導致金融穩定對中國人民銀行過度依賴,損害央行的信用獨立性。
最後,進一步落實金融改革的各項措施,積極推進我國金融體系的市場化改革進程,其中包括積極推進貨幣政策調控機制從直接的行政調控向間接的市場調控轉變、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化改革、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的完善、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業務轉型和金融交易可兌換進程等。
(參見《金融藍皮書: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5)》p29-30,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12月)
2.《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5)》指出——
2015年貨幣政策調控過程中可能需要出臺一些刺激力度有所強化的措施
2015年,中國經濟運作面臨較為嚴重的下行壓力。要繼續貫徹“穩中求進”的總思路,保持經濟增長率在7%左右,面對通貨緊縮引致的種種負面效應,在貨幣政策調控過程中可能需要出臺一些刺激力度有所強化的措施,其中包括:M2的預期增長率可能有所調高,在14%左右(即突破13%的限制);新增貸款規模可能在11萬億元左右(即突破10萬億元的限制),以保障貸款增長率維持在14%左右。另外,在CPI持續走低的條件下,如果CPI增長率在1%左右,那麼可能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2次左右,以降低實體企業的融資成本;在國際收支順差數額減少的條件下,可能再次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包括定向降準),以緩解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壓力。
(參見《金融藍皮書: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5)》p30,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12月)
3.《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5)》指出——
當前銀行業信用風險持續上升,不良貸款增速明顯
受國內經濟增速下滑、經濟結構調整持續深入等因素影響,部分行業、部分地區的信用風險暴露仍在繼續上升。2014年第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7669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749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16%,比上年末上升0.17個百分點。
如果只從上述數據看,銀行業的信用風險還不特別令人擔憂。畢竟,無論是與國內歷史還是與其他國家銀行業對比,1.16%的不良貸款率都算是相當溫和的水準。但若做一些結構和動態上的分析,信用風險的發展現狀和趨勢或許就不那麼令人樂觀了。
首先,從不良貸款數據本身來説。由於五級分類方法存在模糊性,在實踐中,一些事實上已經形成風險的瑕疵貸款(如逾期90天以內)並未被算作不良,而是被暫時放入關注類貸款。也有通過展期,將原本可能發生的風險在時間上往後推移,而沒有及時提現的情況,等等。而在監管當局嚴控風險,以及銀行績效考核與資産品質高度掛鉤的現實條件下,銀行一線也有一定的粉飾資産品質的動機。此外,銀監會所公佈的統計數據只涉及商業銀行,並不包含數量眾多(目前超過2000家)的仍未改制的信用合作社,這些機構的資産品質應遠低於商業銀行。綜合以上因素推測,我們認為,目前的不良貸款率數據或許有些被低估。
其次,局部地區和行業的風險狀況相對突出。在整體風險依然可控的情況下,部分地區企業破産、企業主“跑路”的現象有所抬頭。特別是在小微企業領域,由於銀行大量使用聯保貸款制度,一家企業違約很容易産生連帶的負面效應,造成風險的擴散和上升。目前,週期性行業、産能過剩行業以及小微企業信貸領域,風險狀況尤其值得警惕。更令人擔憂的是,隨著風險成本的顯著上升,部分地區的銀企關係開始明顯惡化,這愈加強化了“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短期內難有根本性的解決之道。
最後,從變化趨勢看,信用風險的持續上升可能還將維持一段時間。從2011年9月末至今,不良貸款率和不良貸款餘額已經連續12個季度“雙升”,不良貸款率從0.9%提高到了2014年9月末的1.16%。不良貸款餘額則從4078億元上升至7669億元。從變化率來看,不良貸款餘額的同比增速在過去三年中基本維持在15%以上,2013年第三季度以來則超過20%,且逐步加快,2014年第三季度的同比增速達到了36%。環比增長也呈現惡化趨勢,2013年第三季度以來,不良貸款餘額的季度環比從4%左右迅速上升到2014年第三季度的10%以上。考慮到銀行業2014年普遍加大了壞賬核銷力度(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上半年16家上市銀行核銷不良貸款約709.93億元),如果把這部分核銷計入,不良貸款(即便是以目前公佈的數據為準)的增速會更加驚人。
(參見《金融藍皮書: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5)》p44,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12月)
4.《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5)》指出——
2015年將是我國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的重要一年
2014年8月出臺的“新國十條”明確提出了保險業發展的具體數量指標和目標完成時間點,即“到2020年,保險深度達到5%,保險密度達到3500元/人”。而2013年我國保險深度為3.03%,保險密度為1265.7元/人。7年時間,保險深度需增加0.65倍,保險密度需增加1.77倍。若未來7年GDP年均增長率為7%左右,那麼,保費收入年均增長率將達到15%左右,大約是GDP年均增長率的2倍;若未來7年GDP年均增長率為8%左右,那麼保費收入年均增長率將達到16%左右,同樣大約是GDP年均增長率的2倍。根據國務院《人口發展“十一五”和2020年規劃》中提出的“到2020年,人口總量將達到14.5億人”估算,到2020年保費收入規模將達到5萬億元左右,同時保險資金運用規模預計將超過20萬億元。與此同時,“新國十條”提出的“具有較強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目標,要求我國保險業在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也需提高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即保險業的發展速度與品質並重。
總而言之,我國保險業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保險業的發展空間仍未被充分發掘,但是行業信任危機、保險費率改革緩慢等制約保險業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亟須解決。2015年,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充分運用大數據和網際網路技術,遵循保險業發展的基本規律,強化保險的風險管理核心功能和保障本質,逐步解決制約保險業發展的深層次問題,我國保險業的發展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2015年是實現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的重要一年,也是開啟“十三五”時期保險業發展的關鍵一年。
(參見《金融藍皮書: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5)》p78,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12月)
5.《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5)》指出——
通過金融監管改革釋放市場活力,推動金融體系改革邁向更高的層次仍將是2015年金融監管的工作重點
現有的金融監管改革在實踐中已經初見成效,這為未來的金融發展和下一步金融監管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面對中國經濟“新常態”的挑戰,通過金融監管改革釋放市場活力,推動金融體系改革邁向更高的層次仍將是2015年的工作重點。
從金融監管機構看。第一,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全面深化金融改革,推動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進入實質性階段;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網際網路金融監管框架;擴大金融體系對內對外開放,創新金融産品和服務方式;人民幣跨境使用的範圍和規模進一步擴大,繼續開展同相應國家開展外幣直接交易或是同外國央行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第二,銀監會將在簡政放權、優化行政審批的基礎之上引導銀行業深入改革;引入推出機制和出臺破産管理條例,保證銀行業穩健運作;切實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引導信貸資源支援實體經濟,並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第三,證監會仍將主要落實監管轉型,簡化事前準入和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制度;豐富債券市場發行主體類型和層次,創新資本市場工具;優先股發行工作不斷完善,推進新股發行註冊制改革並出臺市場退出機制;滬港通業務的相關制度規範逐步建立。第四,保監會將著重建立現代保險服務體系,積極推動巨災保險在全國更多區域的試點;研究制定負面清單下的監管方式和市場退出機制,完善第二代償付體系建設。
從金融監管的具體工作看。首先,網際網路金融監管是未來一段時間內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清醒地認識網際網路金融的金融功能屬性和金融風險屬性是網際網路金融監管的基礎,堅持防範發生金融風險的“底線思維”,正確處理推動網際網路金融創新與規範網際網路金融服務之間的關係,保證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確保金融穩定。其次,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適應了當前金融業的經營特點,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提高金融監管協調的有效性還需要更多的努力。最後,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金融監管工作將更加公平、透明和重視資訊披露,維護金融消費者的知情權,嚴厲查處銷售過程中的欺瞞行為,使社會大眾自覺遵守市場秩序,並參與金融監管工作。
(參見《金融藍皮書: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5)》p95-96,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12月)
6.《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5)》指出——
2015年,若監管部門對理財業務實施分類監管和持牌經營,部分銀行可能被取消理財産品創設資格
在假設國際國內政治、軍事及經濟形勢運作平穩,國內財富管理市場尤其是銀行理財産品市場的監管方向無重大調整以及國內財富管理行業競爭格局基本保持不變的條件下,就2015年銀行理財市場的基本情況做如下預測。發行量方面,預計銀行理財産品市場的募集資金規模將繼續平穩增長,截至2014年6月末,銀行理財産品餘額達12.7萬億元,相比2013年末增長23.54%,以近兩年來的平均增速測算,2014年末銀行理財産品餘額有望達到15萬億元左右。2015年,若監管部門對理財業務實施分類監管和持牌經營,部分銀行可能被取消理財産品創設資格,理財産品合格發行機構的減少,可能對銀行理財産品發行數量造成短暫衝擊,但對理財産品的募集資金規模不會構成太大影響。收益率方面,鋻於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仍是當前貨幣政策的重要任務。預計2015年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率將平穩運作,難有較大抬升,同時伴隨著理財業務突破“剛性兌付”向資管業務的轉型發展,凈值型産品的佔比將逐漸提升。市場結構方面,從歷史數據來看,2014年上半年,私人銀行客戶專屬産品增長顯著,同比增長110.21%,佔比由2013年末的4.5%上升至2014年6月末的5.3%;機構客戶專屬産品的資金餘額為3.89萬億元,佔比由2013年末的25.88%上升至2014年6月末的30.76%。相較于個人理財産品,2015年機構客戶專屬産品和私人銀行專屬産品將有更廣闊的增長空間。
(參見《金融藍皮書: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5)》p135-136,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12月)
7.《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5)》指出——
風險項目處置將成2015年信託行業焦點問題
藍皮書預計,2015年信託市場一方面規模還將有所擴大,但增幅明顯回落;另一方面,信託資産的風險積累與暴露還將延續上升趨勢,風險項目處置將以較大的可能性成為行業焦點問題,甚至不排除部分信託公司因自有資金消耗殆盡而陷入財務困境。類似于美國次貸危機的交易鏈條長、風險環節多等成因在信託産品交易中突出存在,目前還缺乏類似于後危機時期的事後矯治措施。因此,隨著相關聯的傳統領域信貸活動進入衰退週期,信託市場的風險暴露進程可能加快。此外,危機意識也將引領信託産品與服務更多地介入優質資産,加速資産置換,即有可能出現類似于衰退時期金融機構“逃往品質”(flight to quality)的緊縮措施。
(參見《金融藍皮書: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5)》p147,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12月)
8.《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5)》指出——
A股市場的上證綜合指數重上5000點可期待
展望2015年的股票市場,基本結論依然是樂觀的,因為推動2014年股價上漲的內在邏輯因素在2015年不會發生改變。
隨著經濟增長速度的持續放緩及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在財政約束上的加強,金融市場的無風險收益率有望進一步下降,股票市場估值中樞將繼續提高。
隨著旨在加強我國與周邊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一路一帶”戰略的實施,與此相關的行業將受惠,與該戰略有關聯的上市公司的營利預期將好轉,進而刺激股價上升。
藍皮書指出,滬港通的成功運作使中國股票市場的對外開放步伐加快。短期內對股市有正面刺激作用,國際市場的低成本資金會通過該機制進入中國股票市場,低估值的藍籌股因此會獲得價格提振。另外,隨著多渠道拓展股權融資的各項政策的落實,股市將持續活躍,但由於滬港通等新的交易機制的作用,股價會出現新的分化,藍籌股會獲得市場的更多關注。在與香港股市的對接中,如果A股市場實行T+0的制度,則意味著股市可交易資金的倍增,由此,A股市場的上證綜合指數突破3000點、重上5000點都是可期待的。
(參見《金融藍皮書: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5)》p195,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12月)
9.《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5)》指出——
在金融改革深化的過程中,未來商務部和中國銀監會監管的租賃公司將合為同一部門監管
與《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4)》相比,2015年金融藍皮書在結構、內容和篇幅等方面沒有大的調整,報告主要數據的截止時間為2014年9月。但根據中國金融業的發展狀況,在“中國金融市場運作”一篇中增加了“金融租賃市場”一章。這是因為,租賃業在近年的中國金融業中快速發展,各類租賃公司運作的資産總額已在中國金融各業中異軍突起,發展速度令人矚目。我們之所以將其稱為“金融租賃市場”,主要是因為中國的租賃業涉及的主要是各類租賃公司。一方面,受監管體制機制制約,儘管它們稱呼不同,但所從事的基本屬於同類業務,在英文中均以“Finance”表述;另一方面,從未來的發展看,在金融改革深化的過程中,這些分別由商務部和中國銀監會監管的租賃公司遲早是要合為同一部門監管的。在發達國家中,金融租賃公司管理運作的資産僅次於銀行業,與此相比,中國的金融租賃還處於起步階段,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當前,我國金融租賃業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整個市場處於擴張的趨勢之中,不論是企業數量、資産規模,還是業務總量和領域都在逐步擴大。這一方面得益於租賃業自身與實體産業經濟聯繫緊密,市場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也與行業政策和國家經濟環境的利好密切關聯。2014年,整個行業不僅在總量和規模上進入了快速發展通道,同時在行業結構的優化以及業務創新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在此背景下,租賃業正值發展新時期,不難預期2015年的融資租賃仍將在較為寬鬆的政策環境下快速發展。其中,外資租賃企業仍將在行業中佔大多數;但在業務總量方面,銀監會監管下的金融租賃公司依然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將會佔據行業業務總量的大頭;不過,隨著市場逐漸成熟以及監管機制的完善,內資試點融資租賃未來將是中國租賃業中的又一主力。此外,隨著融資租賃資産證券化的創新和嘗試,未來一年的此類業務或將出現爭相效倣的局面,對此,相關監管機構以及市場機制的跟蹤完善顯得尤為重要,一切都應以促進全面深化改革、符合市場規律、有助於經濟發展、推進行業成熟為目的,避免出現“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局面。
(參見《金融藍皮書: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5)》摘要、p195,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