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9月24日訊(記者 郭偉瑩) 長壽時代已至,百歲人生來臨。老齡化和少子化將導致適齡勞動人口數量逐步下降,民眾的健康和財富需求不斷提高,建設和完善以國家、企業、個人為三支柱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已成為響應長壽時代和“健康中國”號召的重要舉措。企事業單位作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關鍵環節,不僅是第二支柱的付費主體,也在第一支柱基本保障和第三支柱個人補充保障中,發揮著費用代收代繳、福利規劃引導的重要作用。
昨日,由泰康保險集團主辦、泰康養老承辦的長壽時代——第三屆中國醫養保險高峰論壇在京成功召開。本次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長壽時代發展趨勢和我國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現狀,為企事業單位員工醫養保障體系建設獻計獻策。
中國社會保險學會會長胡曉義指出,在醫養結合方面,“老有所養”要有廣泛的內涵和外延,主要是三“養”,第一養是“養命”,即保障基本生活;第二養是“養身”,即保障基本健康;第三養是“養性”,即保持開朗心態。“老有所醫”層面,對老年群體的醫療務必區分于其他群體,醫療資源供給方面要與醫療機構的專業技術結合,形成政府、家庭、社會多方合力的立體架構。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指出,民生發展的最大訴求是健康和養老,這其中不光是經濟問題,也存在服務問題。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需要政府、企業、市場形成多方合力。對於企業而言,好的員工福利也在發揮改進民生和增進人民福祉的作用,具有很強人文關懷,也能促進勞資關係和諧。不同行業在滿足員工福利普遍性需求的同時,也要滿足個性需求,做到員工福利機制的健康發展。這方面,泰康養老應繼續發揮領頭羊作用。
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陳東升表示,“長壽時代”可以用兩句話進行通俗地解釋:一是,人類社會即將進入百歲人生時代。二是,人類社會即將進入健康時代。百歲人生來臨的核心特徵就是“人人帶病長期生存”。此外,“長壽時代”是一個積極的人口理論,因為長壽時代必然會帶來長壽經濟。泰康保險集團成立24年來,打造了四位一體商業模式,圍繞健康、長壽、富足三大閉環構建商業體系,將人壽保險和實體醫養結合起來,正在中國推動一場養老革命。泰康模式是具有國際性、獨創性,未來更會具備普遍性。泰康希望通過長壽時代的泰康方案,推動三支柱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商業力量。
泰康保險集團執行副總裁兼泰康養老董事長李艷華發表了《中國企事業單位醫養保障所有解決方案》。她表示,長壽時代大背景下,我國多層次醫養保障體系框架已基本建成,企業是多層次醫養保障體系建設的主力。員工從在職到退休始終享有福利保障,不僅能增強企業的凝聚力,也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泰康養老在市場上形成了獨特的商業模式,業務全面覆蓋國家醫養保障三支柱體系。第一支柱積極參與政府醫保業務經辦,第二支柱為企事業單位提供年金和員工福利保障,第三支柱為企業搭建福利保障平臺,便捷員工購買補充醫養保險。泰康養老以客戶需求為驅動力,具有豐富的産品體系,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
此外,泰康保險集團委託尼爾森(中國)調研的《中國企事業員工醫療養老保障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也于當日發佈。
《白皮書》是我國首份對企事業單位員工醫療、養老保障現狀進行深刻洞察的權威報告,基於我國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湖北、河南、山東與四川等地區的大中型企業及員工的調研數據,就企事業單位員工福利保障規劃提出專業意見。
《白皮書》指出,目前我國多數大中型企業已搭建企業補充層保障,並逐步提升保障力度、完善保障範圍並惠及員工家人。但是,有44%的企業認為員工對企業提供的醫養保障感知度低,同時,企業提供的補充保障和員工的實際需求仍有差距。企業可以考慮借助專業外部供應商力量,充分發揮規劃引導作用,撬動員工補充第三支柱個人保障,最大限度滿足員工日益增長的保障需求。
(責任編輯:孟茜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