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雙寧:從完整意義上認識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
- 發佈時間:2015-10-23 10:32:03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胡愛善
中國光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共中央黨史人物研究會副會長,中共中央文獻研究會副會長 唐雙寧
大家好!我報告的主題是“從完整意義上認識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這是我幾十年來對幾乎所有長征重大事件發生地進行實地考察的心得,基本觀點是,從完整意義上認識,一共有十一支紅軍隊伍進行長征,這十一支隊伍鑄造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長征的今天,長征精神對中華民族提升精氣神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由於文章很長,我只講幾個基本觀點供大家討論。
第一個觀點,關於長征的定義。
首先從表現形式上,它是 “九一八”事變後,各路紅軍以北上抗日、應對國民黨圍剿、擴大革命根據地、打通蘇聯通道四個主要目標所進行的一系列長途征戰;其次從性質上,它是中國共産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最困難的情況下,在最廣泛空間同時與國民黨軍隊、惡劣自然條件、黨內錯誤路線進行鬥爭,並對少數民族及地方群眾進行教育爭取,以及克服自身的裝備和給養嚴重不足,而進行的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最後從意義和作用上,它為中國共産黨實現第二次國共合作、奠定在抗日戰爭中的地位和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最終奪取政權奠定了思想、政治、組織、作風、軍事、民眾與共産國際“認可”的基礎。
第二個觀點,關於參加長征的隊伍。
以前述“四個主要目標”為基本口徑,共有十一支紅軍隊伍先後進行長征,包括:第一類以北上抗日為主要目標的六支,即1934年7月由尋淮洲、樂少華、粟裕等率領紅七軍團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隊;中央紅軍也就是紅一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程子華、吳煥先、徐海東率領的紅二十五軍也就是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毛澤東等率領的東征軍也就是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
第二類在反圍剿中以開闢新根據地為主要目標的三支,即1932年10月,張國燾、陳昌浩、徐向前率領的紅四方面軍撤出鄂豫皖開闢川陜根據地;1932年8月,賀龍、關向應率領的紅三軍撤出湘鄂西根據地開闢湘鄂川黔蘇區;1934年7月,任弼時、蕭克、王震率領的紅六軍團撤出湘贛根據地同紅三軍會師並鞏固擴大湘鄂川蘇區。
第三類以鞏固擴大革命根據地為主要目標的一支,即彭德懷率領的西方野戰軍。
第四類以打通蘇聯國際通道為主要目標的一支,即陳昌浩、徐向前率領的西路軍。
因為大家對史實都比較清楚,我就不展開講了,需要説明的是,同一路紅軍的長征有時身負多重任務,如北上抗日先遣隊同時有為主力紅軍長征探路、開闢根據地包括同方志敏領導的紅十軍會師等因素,其他長征隊伍也都有開闢新根據地或與其他紅軍會師的因素。紅六軍團同時擔負為中央紅軍長征探路的目的。中央紅軍撤出中央蘇區至遵義會議和兩河口會議前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應對國民黨圍剿。此外,主力紅軍長征後,留在南方八省的紅軍遊擊隊牽制了大量國民黨軍,從戰略上配合了主力紅軍行動;陜甘紅軍英勇奮戰創建的革命根據地,為紅軍長征提供了落腳點;東北抗聯最早同日本侵略者進行鬥爭;在國民黨統治區進行地下鬥爭的黨組織和黨領導的各方面力量,也為長征勝利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貢獻。
第三個觀點,關於紅軍長征的五條戰線。
簡單講一是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二是戰勝惡劣的自然條件;三是同黨內的錯誤路線、思想和行為進行鬥爭,先是左傾教條主義,後是張國燾的錯誤;四是教育説服少數民族群眾和地方群眾;五是克服自身的裝備和給養的嚴重不足。長征實際上是各路紅軍在這五條戰線同時進行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因為大家對史實都了解,也不展開了。
第四個觀點,關於長征的七個方面“奠基”意義。
一是思想方面,通過血與火的教訓認清了教條主義危害,認識了“實事求是”的正確性,為延安整風奠定了基礎;二是政治方面,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為實現第二次國共合作奠定了基礎,如果沒有長征勝利,不可能實現第二次國共合作;三是組織方面,為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四是精神作風方面,英勇不屈、頑強生存的精神,為我黨我軍的作風建設奠定了基礎;五是軍事方面,紅軍指戰員的素質大大提高,為改編為八路軍並奪取抗戰勝利,最後形成解放軍這支強大的人民軍隊奠定了基礎;六是民眾方面,沿途宣傳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為革命勝利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七是國際方面,為取得共産國際的認可和提升中共在國際共運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礎。由於時間關係這些也不展開了,展開可以講很多。
第五個觀點,需要從更廣的視野和歷史的高度對紅軍長征進行深入的全方位研究。一要全面研究界定紅軍長征的基本構成。長征不只是紅一、二、四三大主力紅軍和紅二十五軍的戰略轉移,而是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九一八”事變後,以北上抗日、應對國民黨圍剿、擴大革命根據地和打通國際通道四個主要目標,包括紅一、二、四方面軍等在內的十一支紅軍隊伍所進行的長途征戰。這一系列長途征戰,構成了完整意義上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二要全面深刻把握紅軍長征的基本內容。長征不只是中國工農紅軍在艱難的戰略轉移中與國民黨軍隊進行戰鬥,而且同時在五條不同的戰線進行鬥爭和工作,既有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也有戰勝惡劣的自然條件,還有同黨內的錯誤路線和思想進行鬥爭、教育説服少數民族群眾和地方群眾、克服自身的裝備和給養不足,涉及到思想、政治、軍事、經濟、民族、民眾等各個方面。三要著重研究紅軍長征的精神。紅軍長征不僅錘鍊了偉大的黨和偉大的人民軍隊,還熔鑄了偉大的長征精神。我在中央黨校、中國社科院等舉辦的長征70週年的報告中曾將長征精神概括為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嚴格的紀律、不怕犧牲的精神、尊重實際的作風、眾志成城的凝聚力六個方面。今天重新研究長征精神,就是在中央領導下,堅持把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服從中央、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長征中由於條件限制,許多時候各路紅軍不能正常取得聯繫,但各路紅軍相信中央、服從隨一方面軍長征的中央指揮;遵義會議形成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後,雖然發生了張國燾另立中央這一嚴重違反政治紀律政治規矩的事件,但最後在中央的領導下,粉碎了張國燾的企圖,維護了全黨的團結;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産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範的生動寫照,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長征精神不僅為長征勝利提供了精神動力,而且在日後成為我黨我軍作風建設的基因。長征精神需要也必將永遠流傳下去。
第六個觀點,通過更大規模的宣傳教育使紅軍長征的精神成為全民族的精神,這個我講三點。
一要深刻認識長征精神的歷史意義。長征的勝利,鼓舞了全中國人民,直接促進了我們黨和軍隊在抗日戰爭中的大發展。
二要充分認識長征精神的現實價值。長征精神教育和鼓舞了幾代中國共産黨人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前仆後繼,艱苦奮鬥,徹底改變了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正是有了偉大的長征精神,中國共産黨才能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和困難所屈服。長征精神的關鍵一條是“服從中央、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維護團結”。今天,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全國人民正在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雖然歷史條件與革命時期已大不相同,但長征精神並沒有過時,而且永遠不會過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強調政治紀律政治規矩的今天,認識長征精神,結合各路紅軍的正面典範和張國燾的反面教訓,特別要認識“服從中央、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維護團結”的現實意義。在新的征途上,長征精神永遠是我們不斷前進的強大動力。
三要通過弘揚長征精神使之成為全民族的精神。長征精神,是我們黨、人民軍隊和整個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一場新的長征,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説是紅軍長征在當代中國的繼續和延伸。大力弘揚長征精神,為中華民族吸精補氣,提升中國人的精氣神,使之成為全民族的精神,對於推動新長征的勝利,加快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第七個觀點,積極申報長征路線為世界文化遺産、長征精神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
一是長征路線應積極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産。世界文化遺産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的具有科學、審美、文化價值的自然景觀與人類歷史遺存。申報世界文化遺産有著嚴格的標準,諸如能夠為一種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或特殊的見證,能夠展示出人類歷史上一個重要階段,能夠與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或現行思想或信仰有直接或實質的聯繫,等等。以此來審視長征路線,完全具備了上述條件。因此,應積極申報長征路線為世界文化遺産,讓世界人民領略長征的精神魅力。據我所知四川已著手這方面工作,並聘我為總顧問,但這其實是全國的事,有關各省都應積極參與,由全國統一統籌考慮。最近看到鐵映同志,我和他講了這件事,他非常贊同,並表示向延東同志轉達,因為延東同志分管這個事情。
二是長征精神應積極申報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最大特點是不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生産方式,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活”的顯現。它依託於人本身而存在,以身口相傳作為文化鏈而得以延續。長征精神是我們黨和軍隊優良傳統和作風的高度凝結,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是中國人民對人類文明的重要貢獻。長征精神已經成為流淌在中國人血液裏的文化因子。作為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産黨個性文化的“活”的體現,長征精神應當申報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
以上這些是我幾十年來對十一路紅軍長征重要事件發生地進行全面實地考察的所得,今天簡單地向參加會議的各省黨史辦的領導同志和專家學者做個彙報。
另外,這篇報告沒有寫進的是,十年前我給時任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同志和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同志寫信,建議整合打造“長征路”這一品牌。我説我幾十年來曾利用休假和公出的機會,幾乎到過紅軍長征所有重要事件的發生地。這些地區,是老少邊窮地區的代表,也是西部開發之所在。這些地區目前大多由不同等級的公路包括鄉村公路零星連接著,許多地區交通十分不便。為此,我建議在這些已有路段的基礎上,通過少量投入予以連接改造,建成一條相對通暢的“長征路”。這樣,一可解決這些地區的交通問題,二可帶動西部開發,三可發展旅遊事業包括紅色旅遊和自然風光旅遊,四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少花錢,多辦事,一舉多得。曾培炎、馬凱和時任交通部部長的李盛霖同志都做了批示。那時我還在銀監會工作,我還批給有關各省銀監局,幫助敲敲邊鼓。之後我就被中央調到光大集團,最近我已部署光大集團進一步推動籌劃這件事情。
另外,我還提一個建議,就是在中國中共黨史學會下設長征史研究會,以便更深入研究長征,研究長征精神。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