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紅軍血脈黨的槍

  • 發佈時間:2015-05-30 02:30:5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杜善國 姜玉坤 胡衛衛

  五月送惠風,人間盡芳菲。在“紅色血脈”旅標下,解放軍第40集團軍某摩步旅“紅三連”在追思英雄。

  英雄名字叫鄧培喜,在“紅三連”從戰士幹到連長。在參加國防施工中積勞成疾,獻出年僅36歲的寶貴生命。彌留之際他提出願望:“我是‘紅三連’的兵,死後把我葬在營房的後山上,別讓我離開這個家……”

  這個讓英雄生死相依的“紅三連”,是我軍首批“支部建在連上”的連隊。從1927年秋收起義至今88年來,連隊始終把“傳承紅軍血脈、保持紅軍本色、當好紅軍傳人”作為永恒追求,實現全面發展全面過硬,被評為“全軍先進基層單位”,榮立集體一等功2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

  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

  這是一個特殊而值得紀念的日子:1928年10月22日,在毛澤東同志帶領下,“紅三連”首批8名黨員,緊緊握住拳頭,面向鮮艷的黨旗莊嚴宣誓。

  86年後的同一天,畢業于瀋陽藥科大學藥學系的碩士研究生劉卓,站在黨旗下高聲宣讀入黨誓詞,決心“鐵心跟黨走,鐵拳捍黨旗”,續寫“紅軍傳人”的時代風采。

  人進步了,入伍時的“遠大理想”也水漲船高——連隊每年9月9日一起過秋收起義紀念日,10月22日一起過第一批黨員入黨日、一起過“尖刀銳利”榮譽稱號授稱日,他成了幹部的助手;官兵們高唱“紅色血脈黨的槍”《紅三連連歌》時,他聲音最洪亮……一年後,他成了訓練骨幹,評上優秀士兵,還當上副班長。前不久,以軍政素質第一的好成績,被預選為旅優秀士兵提幹對象。

  旅政委王洪剛説,“紅三連”的一茬茬幹部骨幹把紅色資源吃透了、嚼碎了,轉化為信仰的營養,再反哺滋養戰士,引導著代代官兵腳踏實地、緊跟時代、面向戰場大步地走,走出了270枚軍功章和180多枚金牌的擁有者,走出了共和國的390多名軍官。

  曾在“紅三連”當過排長的張亮,是吉林大學畢業的高材生。當時到連隊後卻成為大家幫助的對象。“紅三連不能有特殊的兵,更不允許出現特殊幹部。”在一次參加國防光纜施工時,幾名士官拎著馬扎凳坐在張亮這個“甩手掌櫃”床前,輪番為他話傳統、聊傳人,還把排裏37任排長帶領全排建立的功勳講述了一遍。

  張亮心靈受到強烈地震撼。第二天,他便主動把自己編到隊伍裏,和戰士一個標準分任務,一樣揮鍬掄鎬,手掌磨出血泡,虎口震裂了,胳膊累腫了,依舊揮汗如雨。在他的帶領下,全排第一個高標準完成施工任務,受到指揮部通報表彰。

  在榮光中續寫新輝煌

  這是一次特殊的交接儀式,莊嚴而隆重,嚴肅而認真。

  在全連官兵的見證下,提拔到二營擔任副營長的劉紅喜,鄭重地把連隊的“紅毛毯”“大事記”“尖刀銳利”錦旗交到第37任連長李元軍手中。

  交接的“三件寶”是連隊的“紅根子”。曾經,由黨代表羅榮桓和連長曾士峨、副連長張宗遜3人組成的首任黨支部,披著這個“紅毛毯”召開第一會議——享譽全軍的“被窩支委會”,成為連隊建設發展的分水嶺;厚厚的“大事記”,記下連隊建立的卓著功勳和鏗鏘足跡;連隊在260多次作戰中贏得“百戰百勝”美譽,“尖刀銳利”錦旗是在最慘烈的一場戰鬥中授予的。

  憶連史,唱連歌,交接“三件寶”,向“紅色血脈”旅標宣誓,這樣的主官交接儀式從未間斷過,連隊也始終保持著鐵心向黨、敢打硬仗、官兵一致、執紀如鐵、堡壘堅強的鮮明特色。

  2010年8月,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襲擊了丹東,虎山大壩出現潰塌,13萬群眾被迫緊急轉移。千鈞一髮之際,“紅三連”奉命緊急馳援,百餘名官兵與波濤洶湧的洪水展開殊死搏鬥。在長達15個小時的搶險中,水下兩百多根木樁橫腰攔在潰塌處,累計背扛沙袋21000多包,搬運土石方1000多立方米,大堤終於堵住了。年底,“有紅軍部隊在,請江城人民放心!”入選群眾評出的感動丹東“十大流行語”。

  “紅三連”經受住了實兵演習、國防施工、抗洪搶險、河道清淤等急難險重任務考驗,充分發揮大項任務的“磨刀石”“試金石”作用,40多次在重大活動中率先請戰,演習訓練當尖刀分隊、搶險救災上險難地段、施工任務敢啃硬骨頭,參加上級比武130多次,奪得180多枚金牌,30余次出色完成打頭陣、當先鋒的軍事行動任務,連續10年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

  聚精會神抓戰鬥力建設。連隊三大專業、11種武器裝備、大小160個訓練課目,無一偏訓漏訓,上等兵以上人人達到軍事訓練成績評定優等,士官人人一專多能,幹部人人達到懂性能、會操作、能組訓、熟知戰法運用;“八大員”全部由訓練尖子擔任,訓練場上是“小老虎”,軍事行動中是“刀尖子”。

  “紅三連”用全部身心肩負起強軍興軍的使命擔當,不斷續寫新的時代輝煌。繼2013年被集團軍樹為“基層建設標兵連”之後,去年該連榮膺軍區“踐行強軍目標標兵單位”,榮立集體一等功。

  培育“四有”軍人樣子

  進入盛夏,第40集團軍組織建制班大比武,50余個班走進硝煙瀰漫的演兵場,展開了百餘個專業技能的角逐。曾在全旅專業技能比賽中多次奪冠的“紅三連”大學生士兵黃建鋒,隨班出征。

  理想在,血性就在。可輪到他上場的那天,胃腸感冒突然而至,他高燒41攝氏度持續不退。連隊幹部讓他臥床休息,可他脖子一梗:“關鍵時候若當逃兵,今後還有什麼臉面呆在‘紅三連’呢?”

  黃建峰肩槍帶彈上陣,出色地完成手榴彈投擲、地雷埋設、400米障礙。喘息未定,“戰”紅了眼的他,又背起25公斤的裝具,轉入下一場“行動”——重裝武裝越野。

  槍響聲落,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衝出起跑線,跑到1000米之時,只覺得兩腿發軟,幾乎想要癱倒。100米、50米、30米……在山呼海嘯的加油聲中,他以超過第二名34秒的好成績奪冠。

  2008年春夏之交,旅裏發出探索山林地野戰生存與作戰的動員令。“紅三連”官兵全裝挺進原始森林。連續半個多月的綿綿陰雨,林內濕度達70%,衣服和被子就像在水裏浸泡一樣;道路崎嶇泥濘、山石阻橫,通視距離不到5米,車輛、人員難以通行;晝夜溫差大,山高、林密、草深、坡陡,難以找到存身之所,時常還遭遇野生動物襲擾。可他們堅持不帶一粒米、一袋糧挺進林海深處。連續幾天找不到吃的,有時餓得直打晃,依然咬牙堅持。一個月之後,不僅掌握46種可食用植物、13種藥材和16種動物的識別及食用方法,還利用山中的木材、藤條等搭設一面坡型、屋脊型、蒙古包型等15種宜居的高腳屋和地火龍、烘乾房。

  近3個月間,他們拓展3人協作攀登、山林地重裝奔襲等基礎課目和偵察兵攜器材攀岩、有線兵全副武裝攀登等專業課目,摸索出20余種武器裝備山林地訓法戰法,編撰出《步兵連山林地適應性訓練綱目》《步兵山林地訓練基礎手冊》,被集團軍和軍區推廣。

  為奪得陸軍聯演勝利,班長楊萬腳踝扭傷,不顧疼痛帶領尖兵班瘋狂奔襲6公里,把連旗插上了“敵人”陣地;為爭奪10公里奔襲冠軍,戰士徐超被毒蜂蟄傷數十處,渾身奇癢無比,仍堅持衝到終點;為打破400米障礙紀錄,戰士魯天彬從雲梯上摔下,在右腕骨裂的情況下,仍咬牙堅持通過所有障礙……

  近3年來,全連有26人通過自學考試取得大專以上學歷,6人考學提幹,32人通過國家電腦等級考試,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尖兵。班長夏曉強手榴彈一齣手就是70米以上,號稱“投彈大王”;戰士董廣帥打破集團軍400米障礙紀錄,被譽為“小飛俠”;戰士李傑張明星步槍射擊百發百中,是名符其實的“神槍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