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

財經 > 醫藥 > 醫藥觀察 > 正文

字號:  

受人口老齡化等影響我國醫療供需矛盾或長期存在

  • 發佈時間:2016-04-26 18:29:27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中國網財經4月26日訊 日前,在第29屆中國醫藥産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人社部醫保司醫改辦處長王國棟發言表示,受人口老齡化等因素影響,“十三五”或者更長時間,我國的社會醫療需求與供給矛盾可能長期存在。

  王國棟表示,在“十三五”或者更長的時間,有兩個矛盾可能會長期存在。一個是社會的醫療需求,與我國醫療保險所能提供的有限或者基本保障這一矛盾,二是社會醫療需求與醫療供給包括醫院、藥店,醫療供給之間的矛盾。實際上,第一個矛盾即政府或者社會保險它的保障是適度的、有限的、基本的,所以需要建立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包括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要。第二個醫療需求與醫療供給之間的矛盾,是社會上這種需求與我國醫療服務體系所能提供的保障供給之間這種矛盾,現在公立醫院只能提供部分的醫療供給,所以還要發展民營醫院,讓社整個社會來提供不同層次的醫療供給。

  其指出,還有三個因素,一是人口老齡化,二是經濟進入新常態,三是醫療消費的增長。首先,人口老齡化,既對醫保基金的收入有影響,也對醫保基金的支出有影響。2011年全國在職和退休比是3.02:1,2015年是2.84:1,雖變化幅度不大,但實際上反映到整個的繳費人群上、消費人群上影響是非常大的,按照我國政策,目前退休人員是不繳費的,只有在職的職工繳費。現在的情況就是在職職工繳費的人在變少,享受待遇的人在增加,所以這對醫保有一個很大的影響。所以人口老齡化帶來直接的影響是醫療保險大量的支出。

  經濟新常態下,一是繳費企業現在用工需求在減少;二是一些企業會出現選擇性參保,或者斷保,最直接的因素就是繳費人數減少,醫保金收益減少。醫療費用快速增長實際上反映的是醫療需求、也是直接拉動了醫療保險基金的支出,所以在今後一個比較長的時間,醫療需求的剛性上漲和醫保收入的平穩增長之間會有一種張力,並且會長時間的存在。當然醫保也要轉變觀念、轉變方式,要提升品質注重體制機制建設,注重內涵發展,改善管理,當然也要依法推進醫保,既要開源也要節流。

  王國棟還表示,“十三五”的基本思路是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在引導預期方面,目前醫療費用四萬億,醫療機構的收入是兩萬億,醫保基金的收入是一萬億,這是目前的格局。醫療機構要發展,社會的醫療需求要提高,那就需要增加醫保金的收入,但現在只能滿足50%的醫療需求機構收入,只有50%的比例。未來也還是要提高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根據收入的情況提高醫保基金的籌資能力,但是對社會來講消費又是剛性的,一旦上漲就不可能或者難以再降低。所以要有一個合理的預期,不可能無限制的滿足。現在各個疾病群體包括政府,實際上對醫療的消費都有一個比較高的預期。主線還是按照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包括城鄉之間不同群體之間更加公平,人群的公平、地區的公平,更可持續。醫療保險制度要有一個比較長時間的、健康和穩定的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備在這方面下功夫。

  他還總結歸納了“十三五”期間醫療領域的幾項重點工作。一是整合城鄉居民醫保制度,今年2月國務院頒布了三號文叫《整合城鄉醫療保險制度整合意見》提出了六個統一,包括待遇、基金方面的六個統一,現在各地也在積極的推行。去年全國九個省已經實現了城鄉醫療保險制度的整合,叫城鄉醫療保險制度。今年以來又有幾個省完成整合,當然這個整合也還需要一段時間進行磨合。

  二是機制方面的建設,主要是籌資機制和保障調整機制。按照中央“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國家的“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穩定可持續的醫療保險籌資和報銷比例調整機制,這是兩個最關鍵的機制。一個決定要交多少錢,第二個就決定你先享受到什麼水準,享受到什麼樣的保障水準。籌資方面主要的考慮是籌資要與經濟社會發展、與居民收入相結合,現在居民是定額籌資,跟收入沒有太多關係。從長遠來看,穩定性方面還是有待改進,但是職工醫保稍微好一點。籌資水準確定對經濟發展也有很大的影響,前兩天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降低社保費率,像上海社保費率養老和醫療下降了2.5個百分點,對企業而言就是大大減輕企業負擔,所以籌資是非常關鍵的機制。第二個要有責任分擔原則,政府和個人有合適的比例,在企業方面費率要適度的穩定,在居民方面要調整籌資結構個人要承擔更多一點的繳費義務,目前在居民醫保方面政府補助佔了比較大的份額,接近80%,個人只有20%這也是需要改進的。在保障方面,主要是考慮要有一個比較科學的、法定的程式,避免隨意性。享受什麼樣的保障水準,報銷比例達到多少,怎麼樣調整是需要法律的授權或者有明確的法律,這在很多國家法律條文都是非常精細的。

  三是研究改進個人帳戶,開展門診費用統籌,這項工作“十三五”規劃也有明確的要求。個人帳戶的問題有它的歷史,還是要尊重歷史實事求是。1998年建立職工醫保的時候選擇的是統賬結合的制度,當時考慮這種制度要借鑒德國和新加坡的制度,新加坡是儲蓄制度,德國是社會醫療保險制度,想把兩種制度的優點結合起來,當時確實也發揮了很大作用,但是現在看來確實有些問題。步驟上還是希望積極與穩妥,各地都在探索比如説定額的劃入不再按比例劃入,然後拓展它的功能。以後的改革還是要依法改革,現在改革都要有法有據所以還是要依法推薦,面向未來應對人口老齡化在門診統籌方面做一些工作。

  四是醫保支付制度改革。總的還是要考慮加強醫保基金的預算管理,世界上任何國家都有基金的預算管理,沒有預算的政策或者是制度是難以持續的,也是比較隨意的,所以要加強預算管理。2010年國務院才實行社會保險預算管理,時間不長還在完善。第二是完善醫保的付費總額控制,形成對醫療機構的激勵約束。第三是要推行按病種付費,門診按人頭付費,還有按服務單元、按服務付費這樣一些複合式的方式。第四是醫保藥品和醫療服務的支付標準,按照國務院的要求我們正在抓緊制定這個政策標準,這是一個嶄新的工作,還缺乏經驗摸索。第五是建立醫療機構和藥品供應商和經辦機構之間的談判協商機制。第六是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另外,商業健康保險也是國家醫療保障體系很重要的一方面,能夠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求人群的需要。

  此外,王國棟還分析了醫保與醫改的話題。他指出,對於醫保“十二五”規劃裏面明確提出要發揮醫保的基礎性作用,但這個基礎性作用到底是什麼含義?從國際改革的趨勢來看,醫療服務體系和保障體系的相對分離這個趨勢是非常明確的,這個是非常明晰的,即使在英國也是這樣。原來英國國家既管醫療服務供給也負責籌資和支出,但是現在看來他們也在推行內部的市場化適度進行分離,形成一個制約,兩者之間形成談判協商的機制我們叫契約精神或者叫合同精神。我國醫保基金已佔到醫療機構收入的52%以上,二級醫院高一點,基層醫療機構更高一點,縣級大概70%,基層醫療機構鄉村衛生院和社區服務中心是70%到80%,三級醫院是50%到60%的水準,所以醫保基金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裏面最重要的供血系統。這兩年醫療機構的發展,社會醫療保障水準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籌資的提高,得益於醫療保障制度的完善,最主要方式還是採用一個市場化的方式,一個購買服務的機制形成制約與激勵、支援與規範這樣一個機制,可能管理手段當然包括醫保目錄、費用結算、協議管理、付費方式還有監管等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