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釋疑糧食為何遇旱增收:科學抗旱有力有效
- 發佈時間:2014-12-05 12:13:12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張少雷
中國網財經12月5日訊 國新辦今日舉行發佈會,介紹中國今年糧食生産形勢等有關情況。針對河南、遼寧今年發生嚴重旱災依然豐收的疑問,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畢美家進行了詳細解答。
畢美家表示,今年夏秋季節,黃淮和東北部分地區發生了嚴重的伏秋旱,這些地方都是我們國家糧食的主産區,應該説,今年遼寧、河南夏季的乾旱是比較嚴重的,但是局部的,主要集中在河南的西部和遼寧的西部,這兩個地方自然條件差一些,灌溉條件很少,基本上可以説是靠天吃飯。
他表示,最後統計,今年遼寧秋糧減産88億斤。河南的情況好一些,因為受災的豫西不是主産區,其他大部分地區的灌溉條件比較好,所以沒有形成農業乾旱,加之科學抗旱有力有效,秋糧損失比較少,河南最後統計只減産了8億斤。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地域遼闊,是典型的季風性氣候,每年都有災害發生,不是這個地區,就是那個地區,有災是必然的,具體發生在哪個地區,這是有偶然性的。
“我有一組數據給大家報告一下,今年夏秋季節農作物最大受旱面積只有7000多萬畝,比近5年同期平均少了2000多萬畝,所以今年的災害還是比較輕的。” 畢美家説。
此外,他認為,今年秋糧能夠再獲豐收,有三個積極因素,可以概括為“一擴兩增”。“一擴”是今年秋糧的面積擴大了,預計今年秋糧的面積是11.9億畝,增加了1165萬畝,特別是高産作物的玉米增加了1137萬畝,因面積增加和結構調整增産的糧食接近100億斤,這彌補了一部分因災的損失。
“兩增”,一是沒有受災的地區是明顯增産的,雖然今年部分地區發生嚴重乾旱,但是災害發生的範圍和程度接近常年,其他多數省份氣象條件好于去年,未受旱和有灌溉條件的地區,由於光照充足,積溫增加,加之田間管理到位,單産普遍提高,有效地彌補了受旱區域的産量損失。
全國糧食第一大省黑龍江,今年的氣象條件好于往年,增産糧食47.6億斤。另一個是去年受災的省份,比如安徽、湖南、廣東、貴州、浙江,這些省因為今年的條件比較好,去年減産了70多斤,今年沒有減産,實現了恢復性的增長。
“這幾個原因也是我們今年糧食在遇到嚴重乾旱的情況下仍然獲得豐收的重要原因。”畢美家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