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在湖北武漢舉行的盤龍城遺址考古現場專家論證會公佈最新考古發掘成果:經過2023年至2024年系統考古發掘,這個遺址揭露了大規模夏商時期石砌建築遺存,屬於長江流域首現。
距今3500多年的盤龍城遺址位於湖北武漢西北郊,是長江流域發現的第一座商代古城。自1954年被發現以來,盤龍城遺址歷經了長期、系統的考古工作,證明盤龍城是夏商時期中原文化向南擴張過程中的中心聚落。過去10年,相關考古工作以大遺址考古保護、聚落考古等多重考古理念,對盤龍城展開新一輪深度探索。
盤龍城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孫卓介紹,楊家灣北坡首次揭露出走向和形狀較為明確的大型條帶狀石砌遺跡,年代屬於中商時期,存續于西元前1300年至西元前1200年。目前已揭露成型的遺跡東西長約81米,最寬處約5米。勘探總長度約600米,推測可能具有公共性或防禦性功能。
為進一步加強長江文明溯源研究和傳播展示,認識這一處石構工程的性質與功能,數十名與會專家親臨遺址現場進行論證。與會專家指出,石砌類建築以往常見於北方地區遺址,此次盤龍城遺址發現的石砌遺跡整體規模龐大、結構複雜,屬於高強度的工程活動,反映出背後組織者較高的社會等級。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陳星燦在遺址現場考察之後説,此番討論産生了“城墻説”“護坡説”“建築遺跡説”等功能性推測,為進一步探究商代中期盤龍城遺址不同遺跡之間的關係等問題,提出了新的思考。(記者喻珮)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