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a modal window.
春節申遺成功,彰顯中國美食文化的歷史傳承價值。從古為慶豐收、祭祖先準備的食物,到如今成為春節必備,每道美食皆有其發展脈絡。
春節美食是民族文化的鮮明標識。餃子、年糕、八寶飯等特色美食,經歲月沉澱,承載著中華民族獨特文化基因。海外華人社區春節時包餃子、吃年糕,這些美食成為維繫民族情感、保留文化記憶的紐帶,讓他們身處異國也能憑熟悉味道找到歸屬感,彰顯華夏兒女身份。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相互交融,春節美食以獨特風味與深厚內涵,使中華民族在世界文化中獨具特色。
餃子:更歲交子
餃子起源説法眾多。在民俗裏,因新舊年度交替在午夜子時,除夕與新年更疊之際,一家人吃餃子以應“更歲交子”,寓意辭舊迎新。還有傳説認為餃子是為紀念女媧造人,女媧用細線拴住人的耳朵,人們便包起餃子來紀念。餃子的講究也不少,其形狀宛如元寶,春節吃餃子有“招財進寶”之意。餡料方面,通常要包三種,葷餡用於晚上食用,素餡用來祭神,還有包著花生仁、紅棗等的驗歲餃子,會在初一早晨吃。通常,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十二點前包好,等到半夜子時享用。
年糕:步步高升
相傳年糕從蘇州地區興起,是為了紀念伍子胥而流傳下來。伍子胥修築蘇州城時,將糯米蒸熟後壓成磚塊形狀埋于城墻之下。後來蘇州城被圍困,百姓挖出糯米磚度過難關,此後便有了過年吃年糕的習俗。年糕諧音“年高”,有著年年高升的美好寓意,象徵著人們對新的一年生活水準提高、事業進步、學業有成的期盼。同時,年糕的黏性也寓意著家庭團圓、和睦,一家人像年糕一樣緊緊地黏在一起,相互關愛,共同度過美好的時光。
臘味:富足美滿
臘肉作為過年期間的重要食材,象徵著過去一年的豐收成果,人們通過製作和食用臘肉,表達對豐收的喜悅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春節是家人團聚的時刻,熏臘肉這一活動往往需要全家人共同參與。從挑選豬肉、腌制到熏制,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濃濃的親情。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分享著製作過程中的樂趣,增進了彼此之間的感情。熏臘肉的民俗代代相傳,還承載著家族的記憶和文化傳統。長輩們將熏臘肉的技藝傳授給晚輩,古老的風味得以延續。一塊臘肉傳遞著鄰里之間的友好、親戚之間的關愛,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強了社區和家族的凝聚力。
花饃:接福迎祥
蒸花饃是北方春節的重要風俗,民間有“二十八,蒸棗花”的俗語。在臘月二十八這一天,家家戶戶蒸花饃。百姓運用揉、捏、搓、剪、壓等多種手法,將麵糰塑造成各種生動的形象。還會使用梳子、剪刀等工具在麵糰上壓出紋理,或用紅豆、紅棗等作為點綴,增添色彩和立體感。花饃的各種造型都蘊含著豐富的寓意,如用棗和花生做成的花饃,寓意著早生貴子;用石榴造型的花饃,象徵著多子多福。人們通過製作和食用這些花饃,表達對新的一年幸福美滿、家庭興旺的美好祈願。
八寶飯:五穀豐登
相傳八寶飯的起源則與武王伐紂的慶功宴有關。傳説武王伐紂勝利,名廚用八種珍品製成美食犒勞三軍,這便是八寶飯的雛形。後來,八寶飯逐漸流傳至民間,成為過年等喜慶節日的必備佳肴。八寶飯以糯米為主料,搭配紅棗、蓮子、桂圓、核桃、杏仁、枸杞、葡萄乾等,每種食材都有吉祥寓意,如紅棗象徵著紅紅火火,蓮子寓意著連生貴子,桂圓代表團圓富貴等。吃八寶飯,意味著在新的一年裏,生活將充滿各種美好的事物,家庭幸福美滿,事業蒸蒸日上,農作五穀豐登。春節美食,從舌尖到心間的濃濃年味兒,實則也是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和真摯祝福。
出品人:王曉輝
總策劃:薛立勝 閔令超
策 劃:蔚力 趙萱 姜壹平 葛蕾
編 導:葛蕾 張靜 楊俊康 秦金月 張芃芃
AI視頻:王岳 劉明 楊振海 賈珣
視 覺:呼丹 李晶 王瑞娜
後期製作:李汀 王哲 劉昌
推 廣: 孟超 王雁青
本期作者:楊俊康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