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老街區裏潮流新|這條古文化街濃縮了津派文化的萬千氣象

發佈時間:2024-11-19 14:11:43 | 來源:央視網 | 作者:弟辰晨 陳詩文 | 責任編輯:秦金月

央視網消息(記者 弟辰晨 陳詩文):竹板這麼一打呀,別的咱不誇,咱誇一誇津門故里都有啥。

嘗一嘗十八街麻花、果仁張,看一看官銀號、泥人張,再聽一聽街邊的相聲和快板。

天津古文化街人流如潮

11月17日,“老街區裏潮流新”網路主題宣傳活動的媒體團成員來到天津古文化街,沉浸式感受古文化街上濃濃的“津味兒”。市井的煙火氣在這裡同樣濃郁,小販的叫賣聲、孩童的歡笑聲、遊客的交談聲等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生活交響曲。空氣中瀰漫的各種小吃的香味是獨有的天津記憶,人們在品嘗中感受這座城市的溫度。

漫步在這條歷史與現代交織的街道上,錯落有致的店舖一一映入眼簾,它們的裝潢或古色古香,或現代時尚,都有其獨特的韻味。街面上,古玩店、字畫齋、傳統手工藝品店與時尚咖啡館、創意工作室比鄰而居。近年來,隨著時代發展,津門老品牌也煥發新生。

天津古文化街街景

“捏活人間百態”的泥人張是中國泥塑領域的代表之一,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泥人張彩塑用料講究,用色簡雅明快,泥人作品歷經久遠、不燥不裂、栩栩如生。

“孔子撫琴”“木蘭從軍”“吹糖藝人”“關公”……在天津古文化街的泥人張世家,遊客們圍在展櫃前,欣賞著這些形態各異、活靈活現的泥塑藝術品,連連發出讚嘆。

“我們自己非常熱愛關注的一件事兒,它可以影響我們的一生,甚至影響到我們的家族。泥人張創始人張明山老先生就是最大的印證。這是第二代傳人張玉亭先生,第三代的張景祜先生,第四代的張銘先生,第五代的張乃英先生,第六代的張宇先生。泥人張至今已經傳承198年。”泥人張美術館副館長李丹在天津古文化街“泥人張世家”店舖中指著泥人張世家的照片,邊走邊介紹。

為了讓非遺傳承發展得更好,早在十年前,泥人張傳承人就開始走進校園,義務教授學生傳統泥塑技藝,引導和鼓勵未來一代熱愛傳統文化、傳承文化基因。

“不管是不是非物質文化遺産,任何一項技藝或者文化,都是先‘生存’再‘創新’。”提及泥人張的創新精神,李丹這樣説道,“其實我覺得創新可能很廣泛,它不光是題材的創新,還有記憶審美的創新。我覺得我們的傳統文化不僅僅只是延續,它更多的是在不斷的延續中成長和改變。”

如果你從北馬路走向古文化街北口的話,你會在即將到達北口時看到一座造型很別致的轉角大樓,大樓的屋頂上寫著“官銀號”三個字。這是成立於1902年的天津第一家金融機構。

復建的新“官銀號”內景

如今,老城的東北角高樓林立,古文化街中游客如織。不遠處,矗立於古文化街北口,對照歷史照片1:1復建的新“官銀號”帶領大家重回曆史記憶。

時空流轉,煥發新生。新“官銀號”積極傳承並打造全新的“官銀號”金融文化,為客戶提供更加專業、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務。

這條古街是天津文化的縮影,完美詮釋了“老城津韻”的精髓。如今,這條街道巧妙地將傳統的民俗風情與現代的文旅元素相結合,創造出多樣化的文旅消費新模式、新體驗和新産品,順應了遊客們多樣化的休閒消費需求。古文化街已然成為一個窗口,讓遊客們能夠深入了解天津的民俗,感受天津的風情,體驗天津的生活方式。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