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華文明的搖籃。一萬年的文化史,眾多考古發現和歷史文物,勾連起長江的古與今。
澎湃新聞聯動長江經濟帶和長江沿線共13省(區、市)主要媒體,今天起陸續推出“文化中國行|長江之歌”之“文物篇——鎮館之寶請出列”,通過對長江沿線博物館“鎮館之寶”、地標性文物古跡等可移動與不可移動文物的探訪,挖掘長江沿線文化遺産的多重價值,共敘長江文化淵源。本期,跟隨澎湃藝術走近上海博物館“壓箱底”的珍藏——董其昌《秋興八景圖》。
上海博物館的歷代書畫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説。其館藏102萬餘件文物中,書畫類一級品數量佔館藏文物一級品數量近一半,其書畫藏品品質之高,由此可見一斑,所藏畫史名品有唐代孫位《高逸圖》、王羲之《上虞帖》、王獻之《鴨頭丸帖》、懷素《苦筍帖》等。
在上海博物館東館新增設的“海上繪畫館”中,董其昌的《秋興八景圖》全冊展出。“寫美術史,董其昌必須寫進去。選擇他的作品,我想第一件考慮的就是《秋興八景》。”上海博物館書畫研究部主任、研究館員淩利仲介紹,《秋興八景》的背後隱含著一個影響後世畫壇三四百年的理論體系。
展覽現場 《董文敏小像圖》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謚文敏。以禪論畫,分為“南北宗”,推崇“南宗”為文人畫正脈。
董其昌的繪畫,取董源、巨然、米芾及倪瓚、黃公望之長,晚年亦有取法于李唐的。所作山水樹石,煙雲流動,秀逸瀟灑,具有“平淡”而又“痛快”的特點。他曾説:“余畫與文太史(徵明)較,各有短長,文之精工具體,吾所不如,至於古雅秀潤,更進一籌。”他的這番話,正好説明華亭派與吳門派的不同處。
董其昌的山水畫,傳世不少,如《林和靖詩意圖》、《夏木垂陰圖》、《秋興八景冊》、《江幹三樹圖》、《山川出雲圖》、《煙江疊嶂圖》等,可以代表他畫水墨、青綠山水的作風。他的畫,全以筆墨氣勢取勝,後來的王時敏、八大山人,都受到他的影響。他的設色,有的採用沒骨法,有的以淺絳兼青綠。在敷色用彩上,幾與水墨用筆相同,以至把書法滲透到畫法中,具有文人畫的顯著特色。
此冊設色八景,作于1620年秋,時董氏舟行蘇州、鎮江一帶。其雲峰石跡,迥出天機,筆思縱橫,參乎造化。筆墨與意境,可謂無不臻妙。王維曾言“宿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而對於董氏超邁之性情,用右丞之評,確為妥帖。題句錄有杜甫、陸游、白樸等人名篇。董氏曾言“詩不必畫合”,然視其筆墨性情所透露的高華雍容之意,與婉約典雅之詩詞意韻仍為一境。董氏時年六十六歲,參合唐宋元各大家,設色尤其受趙孟頫影響,為其代表作。冊前附曾鯨、項聖謨合作《董文敏小像圖》頁。
《董文敏小像圖》曾鯨、項聖謨
《董文敏小像圖》頁為曾鯨繪董其昌肖像,項聖謨補景。董氏傳世肖像甚多,然而以此像為標準。曾鯨寫像形神兼備,此像基本反映了董其昌的真實容貌。項聖謨(1597—1658),字孔彰,號易庵,浙江嘉興人。祖父項元汴為晚明著名收藏家。項聖謨擅山水、樹木,有“項松之名滿東南”之譽。此頁為後人配入《秋興八景圖》冊之首。據補景畫風判斷,至少於項氏30歲後,而董氏年長項氏42歲,故此像應是董氏73歲後的容貌。
《秋興八景圖》是董其昌在水中行舟的過程中畫的,描繪“秀峰如簇,川原蒼莽”的江南秋景,綴以秀逸典雅的詩文題跋。落筆簇簇如行蠶,平添虛實交錯的美感,詩書畫的文人逸致更為濃郁。“八景”雖然是一件作品,但每幅作品都是獨立的。
《秋興八景圖》董其昌
《秋興八景圖》董其昌
《秋興八景圖》董其昌
《秋興八景圖》董其昌
秋興,不僅是古代文學的經典題材,繪畫領域也同樣如此。淩利仲介紹,文徵明畫過《秋聲賦》,趙孟頫則有行書《杜甫秋興詩卷》。“詩書畫相結合,可以説是中國古代文人書畫的一種典型特色。”
畫家用筆回腕藏鋒,線條沉穩生拙,用墨神采飛動,結構布勢寓奇于正,用色守正創新,素雅的水墨施以深淺不一的絳紅,點染出靈動多姿的秋意之美。
《秋興八景圖》董其昌
《秋興八景圖》董其昌
《秋興八景圖》董其昌
《秋興八景圖》董其昌
《秋興八景》的前後空間營造,山石處理的結構關係,都充滿著靈動的變化。“每一個點都沒有雷同的筆墨,他是一位造型高手。”淩利中表示,文人寫意,可以表達瞬間的那種感覺。“它的線條,積墨,不僅僅是技法,是一種具有生命狀態的精神物質。”
由此看來,董其昌的山水畫跳脫了南方山水與北方山水的具象樊籠,它不再是書齋山水,而是一種精神家園的心中山水,具有一種靈性與詩性。
(本文圖文據上海博物館)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