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
“小鼓一打咚咚哩響嘞,各位老俵聽端詳吶。先進科技田間走,科學管理效率佳……”日前,在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村晚的舞臺上,一曲永新小鼓《花開農家》把觀眾帶入了新農人的故事。
永新小鼓起源於清朝乾隆年間,是流傳于永新民間的曲藝,于2014年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永新小鼓表演者腰係牛皮小鼓,一邊説唱、一邊敲打腰鼓。“永新小鼓分平腔、高腔兩種唱腔,用永新方音唱出七字句式的唱詞,夾雜鄉間俗語,再以小鼓、竹板、二胡、三弦、琵琶等樂器伴奏,鼓聲與音樂協同演繹、説唱與方言完美融合。”永新縣文化和旅遊發展中心返聘非遺專幹吳谷介紹。
在永新縣文化藝術中心,一群十幾歲的孩子身著白衫、腰部用紅繩繫緊小鼓,左手拿一根小竹棒,右手拿一副小竹板,按照規矩敲起鼓來。據介紹,永新縣利用假期開辦少兒曲藝培訓班,並在中小學校設置小鼓培訓課,定期組織傳承人舉辦曲藝講座,對民間文化團體開展培訓並進行集中展演,全方位打造傳承梯隊。
“我學習打鼓已經四年了,越來越體會到永新小鼓的獨特魅力。”永新縣任弼時中學學生尹茹藝説。
“永新小鼓不僅是一項非遺、一種曲藝,還是一個鮮活的宣傳載體。我們結合時事,精編各類節目,用接地氣的表演把黨和政府的政策傳達給觀眾。”翻看著創作的100余個節目的曲譜,永新縣文化館館長陳莉君十分自豪。
“你看那水果時蔬多妖嬈,你看那水土樂園志趣高,你看那玻璃棧道打飄飄。”《網紅橋》道出了鄉村産業和面貌的變化;“懲治腐敗得民心,忠誠衛士鬥志昂。”《貼心人》宣揚廉政文化……近年來,永新縣借助永新小鼓這一載體,創作了30余個節目,以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將黨的政策方略和創新理論潛移默化地送進群眾心裏。
(本報記者 王洋 李玉蘭 胡曉軍 本報通訊員 吳婷)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