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9月10日訊(記者 張靜)今年是中國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五週年。五年來,良渚古城遺址在保護、研究、傳承、利用等方面不斷完善,不斷推動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産深入到公眾中去。近日,中國網《博望東西》欄目特邀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院長徐天進,請他談談良渚古城遺址在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中的積極探索。
良渚古城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也例證了中華文明的多元性。“過去我們普遍認為中華文明可能更多來自黃河流域,而良渚古城遺址的發現,讓大家知道長江流域也有不同於黃河流域的文明起源,例證了中華文明形成的多元性”,徐天進説。
目前關於良渚文化的國際交流一直在進行。徐天進認為向世界推介良渚文化,一方面要通過影像、媒體、出版物、展覽等不同的形式推動良渚文化走出去,也要邀請不同文明的考古成果來良渚展覽,做一些對話交流。徐天進介紹,每年會邀請國外的同行學者來良渚參觀、做研究,希望通過良渚文化為紐帶,帶動越來越多的國際交流,推動文明的交流與互鑒。
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對遺址的進一步保護、展示,包括三大遺址公園的開放,良渚博物院的發展,都産生了非常大的影響。申遺成功後良渚古城遺址的參觀總人數近千萬,面對中外觀眾對良渚文化的熱情日益增加,良渚遺址管理委員會和余杭區人民政府也計劃擴建博物院的物理空間,來更多地增加觀眾來良渚參觀的體驗感。
徐天進説:“良渚文化的研究也不斷有新成果。怎麼樣把這些考古發現和研究的成果及時地展示給大家,怎麼樣讓保護下來的這份遺産讓廣大社會公眾共用,怎麼闡釋這個遺址的文化價值,讓大家更容易看懂,這是我們要一直努力的方向。”
徐天進倡導大家有時間都可以去博物館,汲取文化的營養。他形象地類比:不能説去過一次博物館,就説自己熱愛博物館,就跟人每天吃飯一樣,不能説吃一頓,就不用再吃了,一日三餐其實都得吃。看書也是一樣,書不能説只看過一次就算看過,逛博物館也要經常去,要把去博物館培養成一種習慣,當作一種文化營養的來源,可能去一次就有一次新的感受。
出品人:王曉輝
總監製:薛立勝
製片人:詹海濤
總策劃:蔚 力
策 劃:姜壹平
記 者:張 靜 姜壹平
編 導:張 靜
拍攝後期統籌: 李 汀
攝 像:王 哲 劉 昌
後 期:劉 昌 王 哲
視覺統籌:呼 丹
視 覺:呼 丹 王瑞娜
推廣統籌:孟 超
推 廣:孟 超 王雁青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