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影舊址博物館洗印車間一角。圖為長影集團提供
舞臺劇《長歌影魂》劇照。圖為長影集團提供
遊客參觀長影舊址博物館。圖為長影集團提供
長影職工拍攝電影《橋》。圖為長影集團提供
長影職工拍攝電影《上甘嶺》。圖為長影集團提供
長影舊址博物館外景。圖為長影集團提供
長春電影製片廠廠標。劉傑攝(影像中國)
編者按:電影,文化交響中靈動的樂章,它深植社會肌理,反映人民期盼,塑造大眾觀念,具有巨大社會影響和廣泛群眾基礎。近年來,國産電影蓬勃發展、佳作頻出,不僅在國內市場佔據主導,更在國際舞臺嶄露頭角,成為中國文化軟實力提升的生動注腳。
長春電影製片廠,新中國電影的搖籃,自成立以來,累計創作拍攝譯製各類影片3600多部,其中一大批經典影片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的生活,創造了中國電影半個世紀的輝煌。它不僅是電影事業的搖籃、電影工業的沃土,更是一座熊熊燃燒的火炬,照亮文化賡續的道路、輝映時代演進的畫卷、見證中國電影的飛躍。2020年,長春電影製片廠被列入工業和資訊化部公佈的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産名單。
今天,我們走進長春電影製片廠,回溯其在新中國電影初創時如何篳路藍縷、砥礪前行;講述其在新時代歷史坐標中如何擘畫藍圖、開創未來。
開創“人民電影”的7個“第一”
紮根人民的電影廠
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紅旗街1118號,長影舊址博物館。
踏入博物館的大門,如同搭上了駛往昔日光影世界的列車,一幕幕經典場景在回憶的軌道上緩緩展開。隨著黑白膠片緩緩轉動,光影中似乎能聽到齒孔運轉的聲紋、聞到顯影試劑的氣味。陳列櫃中,劇作手稿邊角的微黃與老式攝影機的古樸,在不經意間滲透心扉,宛如悠悠歲月的輕聲細語,述説著長影的榮光。
這趟列車,不僅是歷史的陳列,也是藝術的禮讚。
“看過一部影片,記住一個人物”,是長影優秀影片的鮮明特點。展廳中,《冰山上的來客》中偵察員楊排長與敵人鬥智鬥勇的緊張情節,依舊讓人心潮澎湃;《英雄兒女》中王成高呼“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壯烈畫面,依然激蕩著愛國情懷;《劉三姐》的歌聲中,山美水美人更美,展現了生活的美好與純樸。這些影片,不僅是藝術的精品,更是時代的鏡子,映照出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社會的發展與人民風貌的變化。
“長春電影製片廠開創了‘人民電影’的7個‘第一’,為新中國電影事業開疆拓土。”長影集團黨委副書記張光臨介紹,包括:第一部多輯新聞紀錄片、第一部短故事片、第一部木偶片、第一部動畫片、第一部科教片、第一部翻版片和第一部長故事片。
第一部長故事片《橋》,有著劃時代意義,講述鐵路工人為支援解放戰爭,修復被敵人破壞的松花江鐵路大橋的故事,首次在銀幕上塑造了以主人公面貌出現的中國工人階級的嶄新形象。
“如今回看,《橋》因條件所限還在使用手搖式攝影機,畫面略顯抖動,但《橋》的出現,如一聲春雷,震撼了當時的藝術界,贏得了工人的廣泛讚譽。”舊址博物館講解員譚月介紹,當時共有37個工會向電影工作者和製片廠獻錦旗,各地的工人掀起了向電影中“老梁”學習的熱潮。“這面錦旗,正是當年南京一個工會向《橋》的創作者和製片廠的致敬。”
“建廠伊始,長影的領導者和藝術工作者自覺秉承延安文藝座談會精神,提出要拍攝以工農兵為主角的電影,創作給工農兵觀看的影片。”張光臨説,這開創了一條電影與工農兵結合的嶄新道路。
在《橋》之後,《白毛女》《我們村裏的年輕人》《平原遊擊隊》《上甘嶺》《英雄兒女》等一系列展現農民、軍人的代表作不斷在長影涌現,隨著長影“工農兵電影”美學範式的形成,“以工農兵為主角、拍給工農兵看”的電影範式又迅速被各大電影廠採用,在全國開花結果,一大批頌揚工農兵的英雄讚歌電影紅遍大江南北。
隨著社會發展、時代進步,長影從工農兵起步,拍攝領域不斷擴展,創作觸角不斷延伸,如少數民族題材《五朵金花》《劉三姐》、反特懸疑題材《冰山上的來客》《保密局的槍聲》、兒童題材《祖國的花朵》《紅孩子》,一部部佳作紛至遝來,但“紮根人民、服務人民”的血液一直在長影流淌,一朵朵人民電影的藝術之花在這裡一開就是幾十年。
“建廠伊始,長影就把自己和工農兵和人民緊緊相連,長影人把自己拍攝的電影稱為‘人民電影’。時至今日,長春電影製片廠的標誌依然是一組工農兵的形象。”張光臨説。
將電影技術、管理經驗播撒全國
電影工業的博物館
電影是藝術,也是工業,這是相比其他藝術的突出特點。
如今,長影老廠區內,演繹光影故事的攝影棚、譜寫聲音詩篇的混錄棚、留存時光印記的洗印間……一批電影工業的標誌性建築被完整保留。
“這些設備同時開動,24小時可以拷貝120部影片,曾佔據全國1/4的電影膠片洗印份額。”站在膠片洗印流水化生産線旁,長影洗印車間師傅羅勇自豪地説,曾經,這裡是全國電影洗印拷貝的三大基地——長洗;如今,它是全國現存最早的、最完整的電影洗印工業遺址。
不僅是電影洗印拷貝流程,“膠片電影如何調色調光?聲音如何錄入膠片?孫悟空騰雲駕霧特技如何實現?”跟隨羅師傅的足跡,在博物館的原景原貌中,這些問題都能找到答案。
誕生了《英雄兒女》《平原遊擊隊》《劉三姐》等數百部優秀劇本的“小白樓”,錄製了《我的祖國》《英雄讚歌》《讓我們蕩起雙槳》等經典歌曲的混合錄音棚,還有字幕室、審片室以及電影原始檔案、電影服裝道具……一套完整的電影生産工業體系,都在這裡較好地保留下來。
在洗印車間旁的膠片庫,整齊堆放著長影拍攝過的膠片。這些膠片,既是時間的重量,也有管理的智慧。
“膠片曾是電影製作的重要成本,長影的片比大約控制在1:3,而此前其他地方可能需要1:5。”張光臨説,長影成立後,以正規化、科學化、統一化為導向,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管理制度。
例如,攝影是電影創作的重要環節,長影制定了20余條詳細規定,控製片比和電影成本。再如,長影還建立了總結制度,每部影片殺青之後,都會召開總結大會,所有參與者都需出席,分享體會、交流經驗、總結教訓。這套科學管理制度,助力長影迅速崛起,繼而創造了眾多電影經典。
春風化雨,長影經驗隨著援建播撒全國:北京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製片廠、西安電影製片廠、廣西電影製片廠、珠江電影製片廠、峨眉電影製片廠、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新中國的第一個洗印廠——北京電影洗印廠、我國重要的電影膠片生産廠——保定電影膠片廠,都曾受益於長影的支援。成立以來,長影為全國輸送了2000余名管理、藝術、技術人才。每一粒種子都長成了參天大樹,新中國的電影事業就這樣枝繁葉茂、碩果纍纍。
擦亮新時代長影品牌
再創輝煌的新起點
長影,以電影為特色,既傳承膠片時代的工業精髓,又開拓數字時代的影像新境。
在長春凈月潭旁的電影主題公園——長影世紀城,從巨幕震撼到球幕新奇,從3D視覺到4D體驗,遊客盡享視聽盛宴。長影世紀城副總經理吳迪介紹,開園近20年,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千余萬人次。
長影世紀城,是長影集團從單一製片向綜合性文化産業集團跨越的縮影。
“此前是‘給電影拍’,後來變成‘找電影拍’。”長影集團宣傳策劃中心負責人李桃介紹,1993年中國電影機制改革啟動,隨著市場化的推進,長影面臨空前挑戰,傳統影片日漸式微,經營困境日益加深。
面對改革浪潮,長影展現了自我革新的勇氣,內部改革提效,外部拓展新路。長影以電影為魂,探索産業多元化,拓展影視製作、影視教育、文化旅遊等領域,長影世紀城崛起新地標,舊址博物館傳承老底蘊,長影頻道開闢新陣地。長影以産業反哺主業,品牌影響和經濟效益雙提升,不僅扭轉了經營困境,更實現了質的飛躍,成功轉型為綜合性文化産業集團。
長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莊嚴介紹:近年來,長影集團聚焦主責主業,按照“有歷史正青春見未來”的企業文化定位,提出“作品立影、産業助影、人才興影、技術強影、開放辦影、黨建管影”的“六大辦影理念”,推動長影振興發展邁出新步伐。
一是在影視創作主業持續發力。
“長影70多年征程,總結出兩大創作法寶: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理念;二是重視以劇本為根本的創作實踐。”莊嚴介紹。
“劇本劇本,一劇之本。有了好劇本,才能請來好導演、請來好演員、拍出好作品。這條經驗在市場化的今天依然適用。”莊嚴介紹。
2023年,長影投資出品了《滿江紅》《流浪地球2》《志願軍:雄兵出擊》等14部電影電視劇;《黃大年》《人世間》等11部作品榮獲華表獎、中國電影金雞獎、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長春電影節金鹿獎等20個重要獎項。
二是以電影文旅産業彰顯品牌。
近年來,長影文旅産業表現亮眼,長影舊址博物館、長影世紀城等將紅色教育遊、電影工業遊、電影研學遊相結合,為遊客提供了沉浸式的“影視文化+娛樂遊玩”聯動體驗。改造後的長影老廠區,2014年開館以來,累計接待全國各地遊客超百萬人次。
莊嚴介紹,“十四五”期間,長影進一步盤活老廠區與早期建築等文物和工業遺産,精心打造舊址博物館地下延展館、名人故居酒店、長影文史館、電影道具館等重點工程,致力建設更完整的電影工業遺址,更好傳承長影文化、新中國電影文化,為擦亮長影品牌、再創長影輝煌奠定堅實基礎。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12日12版)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