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茶館》成文學瑰寶!老舍作品如何跨越東西方展現世界性?

發佈時間:2024-08-12 09:19:56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葛蕾

中新社青島8月11日電題:老舍作品如何跨越東西方展現世界性?

——專訪中國老舍研究會副會長魏韶華

作者 胡耀傑 王宇軒

2024年是老舍誕辰125週年。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老舍以其卓越的文學成就,成為新中國首位榮獲“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自20世紀40年代起,老捨得作品跨越國界,歐美、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曾多次掀起“老舍熱”。其創作的《茶館》等作品更是被多個國家和地區改編為舞臺劇、話劇搬上舞臺,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瑰寶。

老捨得文學作品為何能擁有世界影響與魅力?其文學內核與精神世界為世界文學發展作出了何種貢獻?中國老舍研究會副會長、青島大學文學院教授魏韶華近日就此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

位於青島市市南區的老舍故居吸引各地遊客參觀。王宇軒 攝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早年老舍曾在英國倫敦生活工作近五年時間(1924年9月至1929年6月),他早期的三部長篇小説就是創作于這個時期。老舍在英國有怎樣的影響力?

魏韶華:不久前,英國倫敦的泰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小説《馬先生謀殺案》。在這部腦洞大開的“偵探+懸疑+穿越”小説中,老舍和狄仁傑居然在1924年的倫敦,為破獲命案走街串巷、閃展騰挪;被害人則是另一個不可能的人物——老舍創作于英國倫敦的長篇小説《二馬》的主人公馬則仁。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老舍在當地的影響力。

另外,位於英國倫敦聖詹姆斯花園街31號的一幢維多利亞式小樓,就是老舍當年擔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現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漢語講師時曾經居住的地方。2003年11月25日,英國遺産委員會正式將其命名為“老舍故居”,並鑲嵌了藍牌以示紀念。在英國,鑲嵌藍牌是紀念在當地生活過的歷史名人的一種方式,通常鑲嵌在名人故居或他們活動過的具有代表性的場所。老舍亦成為第一位獲得故居藍牌的中國文化名人。

位於青島市市南區的老舍故居展出老舍作品海外譯本的封面。王宇軒 攝

中新社記者:老舍在西方的漢語教學經歷與生活環境如何影響了其文學創作?

魏韶華:老舍在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的漢語教學與歐洲多國的遊歷經歷,對其文學創作産生了深遠影響。在英國,老舍廣泛涉獵歐洲文學,深受西方文學的滋養,並開始將文學視為自己鍾愛的事業。課餘時間,他系統閱讀了從古希臘、羅馬時期到近現代的西方文學作品,尤其受到狄更斯等西方作家的啟發與影響,這一點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有明顯體現。例如,在《老張的哲學》中,老舍通過對北京學生和學校生活的描繪,展示了他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同時也流露出狄更斯式的社會批判意識和幽默文風。

老捨得長篇小説《二馬》更是直接將故事背景置於英國倫敦,通過中國父子兩代人與西方文化的相遇、交鋒與碰撞,深入探討中西方文化差異。這部小説不僅體現了老舍對中西方文化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他受到西方文學影響而逐漸建構起來的“文化型作家”的宏闊格局。

遊客在位於青島市市南區的老舍故居參觀老舍作品海外譯本。王宇軒 攝

此外,1948至1949年間,老舍在美國紐約完成長篇小説《鼓書藝人》,雖然原作未在中國出版,但其英文版本的廣為傳播,也反映了老舍作品早在20世紀40年代,已經在西方産生了一定影響力。這部小説通過描繪鼓書藝人的生活,展示了老舍對底層社會的關注,這種人文關懷的精神與西方文學中的人道主義傳統是相呼應的。

中新社記者:老舍曾積極參與自己作品的英文翻譯,這對中國文學的跨文化交流有何影響和啟示?

魏韶華:老舍參與自己作品的英文翻譯這一獨特的經歷,既是一種跨文化交流的實踐,又深刻影響了他理解西方文學的眼光和視角。以《四世同堂》為例,其英文譯名並非直譯,而是意譯為“黃色風暴”(The Yellow Storm),既考慮了西方讀者的文化背景,也準確呈現了原著的核心意象。

老舍在美國訪問期間,不僅致力於了解美國文化,更致力於讓西方人了解中國真實的現代生活。他通過演講和文學作品,有意識地向西方世界傳播中國人及中國文化的真實形象和樣貌,展現中國人身上所蘊含的現代性因子、抗爭精神與人文風俗。

老捨得跨文化實踐啟示我們,在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今天,既應紮根中國傳統、立足腳下的土地,又要廣泛吸納海外文學藝術的精華,以創作出更具國際視野與影響力的文藝精品。

位於青島市市南區的老舍故居展出《駱駝祥子》海外譯本的封面。王宇軒 攝

中新社記者:老捨得西方經歷與生存環境對其文學原點的生成意義重大,這在他的文學作品中是如何體現的?

魏韶華:老捨得西方教學經歷與生活工作環境深刻塑造了其文學內核,這種影響在其作品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使他在世界文學的格局中創造出“老舍式”的中國文學,他作品的文學主題是中國的,又是世界的。

以《駱駝祥子》為例,該作品受到俄羅斯文學“拷問靈魂”的啟示,又深受老舍所喜愛的作家康拉德(Joseph Conrad)影響,作品展現了人在面對困苦環境時的無奈與抗爭,揭示了人類共通的命運主題。而在《二馬》中,老舍將中國人放到英國倫敦的背景下比較文明差異,也與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將美國人置於歐洲的寫作手法相呼應,凸顯了文化差異背景下個體生存狀態的世界性文學主題。

此外,老舍在美國完成的《四世同堂》第三部,明顯帶有風俗和心態史的寫法,這與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的《喧嘩與騷動》有異曲同工之妙。老舍不僅通過閱讀西方文學汲取靈感,還與西方頂級作家面對面交流。在美國期間,老舍曾親自拜會正在美國創作《伽利略傳》的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還與美國作家賽珍珠(Pearl S. Buck)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這些經歷無疑進一步豐富了他的文學視野和創作內涵。

中新社記者:老捨得《駱駝祥子》和《茶館》等作品,深受世界各地歡迎,作品中哪些元素或主題使其能夠跨越文化障礙,實現廣泛傳播?

魏韶華:《茶館》與《駱駝祥子》等老舍作品在歐美、日本、俄羅斯、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廣受歡迎,主要歸功於老舍對人類共通主題的深刻領悟,並且他的文學表達方式兼具現代性與世界性,將寫實與象徵巧妙結合。

例如,《茶館》不僅生動勾勒出舊中國的社會變遷和人生百態,更通過對生死的深刻思考,超越了地域文化的限制,觸動全球觀眾心弦。《駱駝祥子》雖以舊中國底層車夫為主角,但其描繪的人與環境的關係、命運的掙扎與苦難,與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相呼應,展現了人類共通的掙扎與無奈。這種跨越文化的共鳴,使得老捨得作品能夠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

位於青島市市南區的老舍故居展出老舍(一排右一)在美國朋友家中做客時的照片。王宇軒 攝

中新社記者:老捨得文學內核與精神世界對世界文學有何貢獻?他的創作理念和風格對中國現當代文學走向世界有何啟示?

魏韶華:老捨得文學內核與精神世界對世界文學的貢獻,在於其獨特的幽默感與悲劇感的融合,以及對人性的寬容與理解,為世界文學貢獻了獨特的中國視角。

老舍作品強調人物的地域性及其地方方言的運用,為後世作家如沈從文、賈平凹、莫言等提供了範例,使這些作家的地域文化背景成為創作的豐富源泉。此外,老舍在文學主題上兼具中國本土特色與世界性眼光,將具體的人和事提升到人類共通性層面,這一創作理念使得中國文學走向世界,併為其他國家讀者所理解與接納。老捨得文學成就與思想深度,為中國乃至世界文學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中新社記者:老捨得作品在東西方文學間起到怎樣的作用?

魏韶華:老捨得作品在東西方文學間起到了橋梁作用。他以自身的經歷與作品,如《二馬》,深刻描繪了中國人在西方所遭受的歧視與不公,這不僅展現了他作為愛國者所體現出的民族國家意識,也讓西方讀者得以了解中國人的真實處境與抗爭意識。老舍在美國的演講、創作與對自己作品譯介的積極參與,進一步宣介了中國現代文學與抗戰後的社會面貌,強調中國人與現代文明的緊密聯繫,這對於打破外界對中國只有古典文明的刻板印象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老舍在創作中融入西方文學精神與技巧,使他的作品成為中西合璧的典範。

老舍在英國的故居被官方挂上藍牌,標誌著從政府到民間,他的影響力都是全面且系統性的。老舍不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優秀代表,更是連接東西方文學、文化的堅實橋梁。(完)

受訪者簡介:

魏韶華。受訪者供圖

魏韶華,中國老舍研究會副會長、青島大學文學院教授,在《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等期刊發表論文80余篇,獨立出版學術專著6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魯迅東亞影響力研究》《百年魯迅肖像畫史論》等多項課題,曾獲首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