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跨界執導舞劇《天工開物》,講述怎樣的中國科技魅力?

發佈時間:2024-08-12 09:24:41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 劉佔昆 華山 | 責任編輯:葛蕾

中新社南昌8月10日電題:跨界執導舞劇《天工開物》,講述怎樣的中國科技魅力?

——專訪中國知名導演、編劇、製片人陸川

中新社記者 劉佔昆 華山

在電影界,陸川憑藉《可可西裏》《南京!南京!》等諸多作品蜚聲中外。他用影像展示社會真實、引人深思的部分,將人文關懷和藝術見解融入每部作品。近一段時間,這位電影導演卻選擇了一條新的藝術道路——跨界執導舞劇。

今年7月中旬,陸川執導的首部舞劇《天工開物》開啟全國巡演。這部舞劇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為何陸川選擇從電影領域跨界執導舞劇?他又期望通過這部舞劇向世界展現怎樣的中國魅力?近日,中國知名導演、編劇、製片人陸川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分享了此次執導舞劇《天工開物》的心路歷程和背後的創作故事。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國知名導演、編劇、製片人陸川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 中新社記者 華山 攝

中新社記者:您之前主要從事電影行業,這次為何會想到跨界執導舞劇《天工開物》?

陸川:這次跨界挺有意思。起初是“影響世界的江西”系列舞臺劇項目找到我,想讓我執導一部舞臺劇。江西是個人才輩出的地方,原本我們想先講陶淵明的故事,但在江西采風的過程中,聽當地歷史專家、學者講述宋應星的故事,讓我感到非常震撼。

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17世紀就已傳向世界。作為一部世界上較早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産的綜合性科技著作,《天工開物》系統總結了中國古代科技成果和經驗,涵蓋了農業、手工業、軍事技術等多個領域,被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但真正看過和了解這本書的人並不多,而了解此書作者宋應星的人更少。因此,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講述的題材。

宋應星身上承載著科學精神,他以良知和擔當為國家科技傳承付出長期而孤寂的努力,在明朝國破家亡之際,靠一己之力把中華民族先進的科學技術匯聚在一本書裏。他是一個真正的時代逆行者,這種精神和擔當讓我深感敬佩。因此,當我有機會通過舞劇展現他的故事,讓更多人了解他和他的作品時,我覺得十分榮幸,也非常願意去做這件事。就這樣,我開始了這次跨界嘗試,希望能通過《天工開物》這部舞劇讓更多人感受到宋應星的精神和中國科技文化的魅力。

舞劇《天工開物》在江西省藝術中心大劇院預演劇照。 (受訪者供圖)

中新社記者:請您介紹一下舞劇《天工開物》的內容,並談談創作這部舞劇時的考慮和方向。

陸川:對我而言,這部舞劇是一部很重要的作品,也是一次全新的嘗試。我和團隊以《天工開物》全書重要篇章及生動插圖作為舞劇各篇章主題與情感推進線索,採用抒情與敘事相結合的手法,融合舞臺、影像、科技等多維藝術創作表達,呈現《天工開物》裏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裝置之美、技術之美、工藝之美。舞臺上,觀眾能看到書頁的移動、旋轉、組合、分離,以及多媒體的變幻,巧妙地構建出一個充滿張力的隱喻空間。從一張白紙到一段文字再到一幅畫,最後組成這本巨著《天工開物》,觀眾就像走進了生動的科技畫卷。

舞劇《天工開物》在江西省藝術中心大劇院預演劇照。受訪者供圖

創作這部舞劇時,我觀看了市場上所有能看到的主要舞劇,學習了國內外優秀舞劇的創作經驗,並從三個方面確定這部舞劇的創作方向。首先,這部舞劇具有強敘事性,能清晰地講述故事,讓觀眾易於理解,不然容易走神或迷失在劇中;其次,人物塑造很重要,要通過清晰的人物關係和成長展現宋應星的一生;最後,團隊在舞美設計上追求守正創新,既尊重舞劇的規範和程式,也融入團隊對“大”“簡”“巧”的明制美學的理解,並嘗試將擅長的影像、裝置、舞美等元素與舞蹈相結合,以打造出大視覺效果。

編排過程中,我們肆意將情感釋放,希望觀眾能感受到這部舞劇的澎湃情感,既展示“天工開物”的魅力,也著力展現宋應星波瀾壯闊的精神世界。同時,我們也克制地使用這些輔助手段,以確保不淹沒舞臺上的表演。

陸川在舞劇《天工開物》排練現場。受訪者供圖

中新社記者:通過舞劇展現宋應星這一歷史人物時,您如何在西方戲劇的“人性探究”和中國的“歷史人物塑造”之間找到平衡?您想向觀眾傳遞一個怎樣的宋應星形象?

陸川:找到這個平衡確實有挑戰性。為把宋應星塑造得更立體、真實,我挖掘人性層面,比如他有豁達、樂觀的一面,也有徬徨、脆弱的一面,這樣會讓他更接地氣。這種處理方式,借鑒了西方戲劇對人性深度的探究,同時避免將歷史人物塑造得過於高大和完美,從而拉近了觀眾與歷史人物的距離。

在塑造宋應星的人物形象時,我特別注重展現他的成長和心路歷程。從青春爛漫到經歷徬徨與絕望,再到重新找到人生方向,這樣的故事線讓觀眾更能感受到他的堅韌和智慧,以及他對科學和工藝的執著追求。

當然,也需要充分考慮觀眾的接受度和觀演體驗。在敘事方式上,我選擇了更偏保守和古典的邏輯,以確保劇情的流暢性和易懂性,還用旁白等手法助推觀眾對劇情和人物的理解,讓他們能輕鬆、愉悅地觀看,我不希望觀眾猜劇情。

最後,我想給觀眾傳遞的宋應星形象,是一個真實、立體且充滿智慧的歷史人物。他不僅是一位出色的科學家和工藝家,更是一個勇敢面對困境、不斷探索的人。他在《天工開物》裏讚美了工匠、勞動和創造,表達了對普通勞動者的敬意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希望觀眾在看這部舞劇時,能感受到這種滾燙的情感,感受到他對國家、民族、科學的熱愛。

舞劇《天工開物》劇照。 (受訪者供圖)

中新社記者:隨著全球化發展,東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天工開物》這樣的作品在促進東西方文化理解和交流方面能起到怎樣的作用?

陸川:在我看來,《天工開物》無疑能在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它不僅展示了中國的歷史底蘊、科技文化和藝術魅力,還能通過跨文化的表達方式,促進東西方之間的文化理解和交流。

這部劇不只是一部講述宋應星和《天工開物》的舞劇,它還展現了中國古代的科學精神、工藝技術和哲學思想,將有助於西方觀眾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從而增進對中國科技和文化的認識和尊重。

此外,《天工開物》通過融合東西方的舞蹈、音樂和舞美元素,創造了一種跨文化的藝術表達方式。這種表達方式既具有中國特色,又融入國際化元素,努力使作品跨越文化和語言障礙,引起東西方觀眾共鳴。期望東西方觀眾在欣賞美學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間的交融與碰撞,進而促進彼此之間的理解和交流。

舞劇《天工開物》在江西省藝術中心大劇院預演劇照。受訪者供圖

最後,《天工開物》所傳遞的科學精神和工藝智慧,也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通過這部劇,西方觀眾能看到中國古代在科學技術方面的高水準,有助於轉變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刻板印象,併為東西方在科學技術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提供更多可能性。

中新社記者:如何通過舞劇《天工開物》等藝術作品更好展示中國文化和科技魅力,感染東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

陸川:我之前所學的專業與英語、國際關係、國際交流相關,再加上工作原因,經常去海外交流,包括與歐美文藝界人士、電影工作者的交流。我覺得他們對中國的認知,與我們想像的海外觀眾的認知有距離,兩者之間有一條“溝”。由於語言、歷史和文化背景不同,海外觀眾對中國的了解相對有限。

因此,首先藝術作品要發揮橋梁作用,用淺顯易懂的表現形式傳遞中國文化的精髓。舞劇《天工開物》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通過舞蹈和音樂等藝術形式,展現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和工匠精神,讓人一看就懂。

其次,要強調科技的無國界性。科學家有國界,但科技沒有國界,科技是造福全人類的。舞劇《天工開物》展示了中國人對科技的尊重和推崇,這種精神是全世界共通的。通過藝術作品的傳播,可以讓海外觀眾更了解中國在科技領域的貢獻,從而減少誤解和偏見。

最後,要注重歷史傳承與分享。中國的文化和科技魅力,不僅體現在現代成就上,更蘊含在深厚的歷史底蘊中。早在明朝,宋應星就通過《天工開物》將中國當時的科技成果分享給世界。這種與世界分享知識和經驗的方式,體現了中國人的開放和包容態度。(完)

受訪者簡介:

陸川。受訪者供圖

陸川,中國知名導演、編劇、製片人,獲第3屆亞太影展最佳導演獎、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第57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金貝殼獎、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香港電影金像獎、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亞洲影片獎等。代表作有《尋槍》《可可西裏》《南京!南京!》《王的盛宴》《九層妖塔》《我們誕生在中國》《非凡醫者》等,近期作品有電影《749局》、劇集《借命而生》、舞臺劇《天工開物》、紀錄短片《西野》等。擔任2022年北京冬奧會官方電影總導演、2023年杭州第19屆亞運會開幕式總導演。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