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激勵中國創作者:科技進步推動科幻作品前進
第74屆雨果獎得主、科幻作家郝景芳分享了自己此前與各國科學界、科幻創作界人士交流的感受。 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組委會供圖
“今天,是一個地球與太空離得更近的日子。”6日,在南京牛首山舉行的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上,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為這場科幻盛會帶來了多條重磅科技消息,給參會的科學界人士和科幻作品創作者提供了更多振奮人心的新靈感。
本屆電影周主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著名導演陸川表達了對科幻作品的熱愛。 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組委會供圖
作為中國第一個全球性科幻電影主題活動,藍星球科幻電影周每年都會邀請來自科學界、科幻作品創作界以及文化藝術界人士,品評中國和全球科幻電影優秀作品、聚焦業界熱點話題。
嫦娥五號探測器登月成功、太空“牽手”,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成功返回地球……“這幾件近日發生的大事,都意味著人類對宇宙、其他星球的認知更近了一步;也意味著,科學的‘觸手’已經為科幻作品創作帶來了更多的素材和靈感。”鄭永春激動地把科技界的最新消息帶到了大會現場。“科幻作品的發展必然離不開科學界的支援,科學視野的不斷拓展,也將成為科幻作品探索人類命運發展的基石。科學和科幻應該有更多交融。”
曾經,中華民族關於登月的種種神話故事,在科技的加持下已在現實上演。過去的想像已成事實,面向星辰大海,未來的科學幻想該走向何方?
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幻作品創作者通過視頻連線參與了本次盛會。 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組委會供圖
近年來屢次“試水”科幻電影的導演陸川是本屆電影周主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他透露,自己這幾天都在持續關注嫦娥五號的消息,內心非常激動。“這是一個非常有情懷、振士氣的故事,希望有機會能夠拍攝這樣一部電影。”
“科技和科幻作品必然是一種‘強結合’,科幻電影的故事可能是虛構的,但在技術上一定是真實可信,需要比如AI、自動化、太空物理等學科的支援。而通過科幻作品,也可以讓觀眾尤其是青少年兒童,對科技、科學産生高度的興趣,並投入其中。”陸川贊同道。
藍星球科幻電影周每年都會邀請來自科學界、科幻作品創作界以及文化藝術界人士,品評中國和全球科幻電影優秀作品、聚焦業界熱點話題。 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組委會供圖
第74屆雨果獎得主、科幻作家郝景芳分享了自己此前與各國科學界、科幻創作界人士交流的感受:“英國、美國學界很關注中國科幻作品,尤其會注意中國科幻作品的敘事特點,以及中國當代科幻作家對科技發展的想法。相信隨著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中國科幻作品也會煥發出屬於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