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地標”映紅農民的臉 ——山東省地理標誌農産品發展培育採訪紀實
山東,物華天寶,歷史悠久,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悠久的地域文化孕育出了眾多名優農産品,成為了我國的一個重要的農業大省,一個重要的農産品出口大省,而其中尤以地理標誌農産品更為引人注目。山東省地理標誌産業協會會長孫明香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截至到今年8月中旬,山東省地理標誌商標註冊數量已達771件,擁有地理標誌産品80個。其中,地理標誌商標數量已連續10年居全國第一位。歲月不居,天道酬勤。眾多地理標誌農産品如“花養花”一樣,以自然之花為基礎,以人為努力為動能,不斷培育出絢爛奪目的“商品之花”“名品之花”。
龍山小米——清代貢米的前生今世
圖為孫明成在展示基地生産的龍山小米。劉強 攝
濟南市章丘區,龍山文化的發現地和發源地,其核心地帶在現今的龍山街道辦事處。歷史上,龍山區域小米種植頗為興盛,有據可查的最早種植年份是距今約6000年前,因品質優良,龍山小米在清代被列為貢米,是當時的四大貢米之一,並在2013年獲得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不過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龍山小米的種植面積在不斷縮小,最低谷時不足百畝。於是,山東省地理標誌産業協會與當地政府一道開始了振興龍山小米的努力之路。
章丘區龍山街道黨工委書記弭學峰向記者介紹説,重振龍山小米走的是規模化、標準化、産業化的路子,合作的是中國農科院的穀子頂級專家。經幾年努力,現在龍山小米的種植面積已增長至5000畝,同時以植物之間的搭配輪作為原理,種植了3000畝油菜花,所以當地龍山小米的廣告語是“花前米,有點甜”。目前辦事處已與山東魯商集團簽訂了合同,龍山小米將很快佈滿山東境內660多家大型超市和便利店。效益方面,目前龍山小米的銷售價格是20—30元/斤,收購價為10—15元/斤,農民種植1畝龍山小米純收入可達3000元。
2018年,為了更好地推廣龍山小米,山東省地理標誌産業協會在當地成立了山東地標協會小米基地。基地負責人孫明成告訴記者,目前基地共流轉了545畝土地種植龍山小米,總産量約22萬斤,年可加工小米15萬斤左右,銷售價格已經由2018年的4/斤增長到了現在的20元/斤,品牌的溢價效應非常明顯。
平陰玫瑰——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圖為山東華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劉強 攝
平陰縣,全國著名的玫瑰之鄉,其玫瑰種植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以色艷、花大、瓣厚、香氣濃郁而蜚聲中外。平陰縣市場監管局局長張建華告訴記者,平陰玫瑰已于2010年獲准註冊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目前全縣種植玫瑰6萬畝,種植戶1.2萬餘戶,年産玫瑰鮮花(蕾)2萬餘噸;全縣有玫瑰加工企業38家,玫瑰産業總産值達到50億元。種植方面,農民每種植一畝玫瑰純收入可達4000元,而在經過三年進入盛花期後,玫瑰會持續長達15年的盛花期,種植戶越往後越輕鬆,投入成本也越低,是名副其實的富民産業。
12月1日,記者來到了位於平陰縣玫瑰鎮的山東華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公司展廳裏看到了眾多艷麗奪目的玫瑰加工品,玫瑰花茶、玫瑰精油、玫瑰醬、玫瑰鮮花餅、玫瑰面膜等等。公司總經理張吉方邊走邊向記者介紹,公司現有玫瑰化粧品、花茶、食品三大系列100多個品種,産品曾被選為“山東特色禮品”參加國際活動,今年銷售收入預計達到6000萬元。公司有自有玫瑰種植基地1600畝,同時還需要另外收購涉及8000畝種植戶的玫瑰産品。
近些年來,為了促進地標産品形成核心競爭力,平陰縣市場監管部門成立專門的服務隊,對全縣玫瑰生産、加工、銷售市場主體進行摸底,分門別類進行指導和幫扶。目前全縣已有6家企業經公告備案成為平陰玫瑰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被許可使用人,有8家企業獲准使用地理標誌産品專用標誌。同時,縣市場監管部門還加大了與縣玫瑰産業中心、玫瑰鎮政府等單位的協作配合,共同促進平陰玫瑰黃金産業鏈的不斷延伸。
山亭地瓜棗——一顆“老土”的華麗升級路
圖為刁霞在晾曬地瓜條。劉強 攝
如果説平陰玫瑰是“雅”得有品位的話,那麼棗莊市山亭區的山亭地瓜棗則是“土”得接地氣。
山亭區副區長李明智告訴記者,山亭區是一個農業大區,目前全區有特色林果業55萬畝,優質小雜糧20萬畝。同時,山亭區還有10個鎮是山東省脫貧攻堅重點鎮,就地發展這些種植業不只是發展經濟的問題,同時還有著重要的對貧困戶的帶動作用,而這其中山亭地瓜棗就是一個典型。
山亭區市場監管局局長張延鵬介紹,山亭歷來有種植地瓜的傳統,目前全縣種植地瓜14萬畝,由此衍生出的地瓜棗(即地瓜幹)也發展興盛,目前全縣地瓜産量的90%都被當地企業收購用以加工地瓜棗,地瓜棗對當地農民的帶動作用不容小覷。2019年,山亭地瓜棗獲得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之後的溢價效應也相應提高了地瓜種植戶的收益,目前農民種植一畝地瓜純收入可達2000元以上。
12月2日,記者來到了山東歐樂食品有限公司,該公司是當地加工地瓜棗的“大戶”,其産品銷售到了日本、南韓等東南亞國家,年銷售收入達到了1.6億元;同時還建立了3個扶貧車間,招收了26名貧困戶進廠工作,年收入都達到了5萬元以上。記者現場採訪了在廠工作的貧困戶沈霞,她今年33歲,是山亭區山城街道後官村人,以前由於土地被徵用在家“閒置”。2014年她應聘到公司上班,做産品外包裝工作,月收入可達3000—4000元,此外公司還對貧困戶有每月300—400元的分紅,由此全家年總收入由以前的3萬元達到了8萬元,每人平均收入也由7500元一下增長到了2萬元。
記者的採訪時間正好是當地晾曬地瓜條的時節。水泉鎮大馬灣村農婦刁霞正在自家門口晾曬地瓜幹,她家只有3畝地,但2畝都種了地瓜,她説鮮薯、地瓜條企業都收,但地瓜條收購價格高,自己辛苦一點,把晾曬好的地瓜條交售給企業,1畝地瓜純收入可以達到3000元。
而與刁霞相距幾公里的地方,則是更大的地瓜幹晾曬和加工場面。水泉鎮倪山口村,棗莊市榜一食品有限公司的牌子顯得格外醒目,這是一家從事地瓜收購加工的個體私營企業,業主叫倪守平,也是村委會主任。他告訴記者,他這個“中型企業”一年可收購鮮薯2000多噸,加工地瓜條五六百噸,他自己也種植了40畝地瓜,加上周邊的還不夠,還需要收購日照、莒南的鮮薯。一個生産季,即從當年的“十一”到來年的“五一”下來,他的純利潤可達30萬元左右。
李明智説,據統計,山亭區目前有地理標誌證明商標7件,集體商標3件,地理標誌産品保護3件,擁有地理標誌品牌的16家協會或企業共簽約農戶達3.4萬戶,訂單農業面積達到20萬畝。
孫明香介紹,到目前,山東地理標誌商標85%都實現了從標識、包裝、管理到標準品質的統一。50%擁有了産業基地,25%實現了物聯網,15%擁有了産業園區。地理標誌在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拓展農民增收空間、推動産業集群和區域品牌發展中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