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化中國>

68件文物回國:曾流失英國25年 時間跨度從春秋戰國到清代

發佈時間: 2020-11-18 14:15:1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秦金月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中國網北京11月18日訊 (記者 秦金月)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成功追索回國。

11月18日上午,在國家文物局召開的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介紹了68件流失英國文物成功追索回國的有關情況,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文物返還辦公室主任鄧超一同回答記者提問。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陸瓊主持新聞發佈會。

關強介紹,今年1月以來,國家文物局與外交、海關等部門緊密合作,在我駐英國使館大力支援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歷時10個月,成功將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國。經國家文物局組織鑒定,整批文物器型較為豐富,品相較好,精品較多,一些文物具有重要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這批文物的回歸,為我國政府持續25年的跨國文物追索行動畫上圓滿句號,具有重要標誌性意義。

1995年4月,時任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司文物三處處長李季、文物專家章津才,與我駐英國使館文化處工作人員于芃、時堅東鑒定英國警方查扣的走私中國文物。(國家文物局提供)

追索過程一波三折 持之以恒彰顯我方堅定意志

1995年2月,英警方向我駐英使館通報,在偵破一起國際文物犯罪案件過程中發現疑似中國文物,國家文物局初步鑒定為我禁止出境文物。當年3月,英警方實施“水燭行動”,截獲扣押嫌疑人運抵英國的大量文物。國家文物局派員赴英鑒定,確認為走私中國文物。在國務院統一部署下,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國務院港澳辦、最高人民檢察院、原文化部、文物局等共同組成“追索英警方查扣走私中國文物工作小組”,通過執法合作、民事訴訟、協商談判等多種方式展開追索。迫於中方壓力,1998年2月,該案兩名主要嫌疑人與國家文物局簽署歸還文物協議書,5月3000余件返還文物運回北京;8月,該案另一名嫌疑人與國家文物局達成和解,歸還7件文物。但該案中一名文物購買人拒絕參與協商談判,涉案文物一直被英警方扣押。國家文物局始終未放棄追索,與我駐英國使館、英國警方保持聯繫,長期關注進展。

2020年1月,倫敦大都會警察局聯繫我駐英使館,告知因購買人去向不明,且扣押時間超過追訴期,該批涉案文物被界定為無主物,主動提出希望將該批文物歸還中國政府。國家文物局立即組織重啟追索機制,擬定追索方案,組織專家鑒定,形成追索清單,基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産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以下簡稱“1970年公約”),向英方發出追索函,代表中國政府正式提出返還要求。7月29日,我駐英使館公使銜參贊于芃帶隊赴英方倉庫現場清點,國家文物局最終認定追索文物共68件,倫敦大都會警察局同意全部歸還。

疫情之下,國家文物局調整工作方式,採取“委託使館接收、國內點交核實”方式統籌推進,週密制定文物回運方案,委託專業機構辦理出境許可,量身定制包裝,協調返程航班,確保文物安全。北京海關下屬中關村海關一日內辦結免稅入境流程。10月16日,國家文物局授權我駐英國使館,與倫敦大都會警察局進行文物移交,簽署文物接收確認書。10月19日上午,劉曉明大使舉行線上文物返還移交儀式,倫敦大都會警察局、英國數字文化媒體和體育部有關負責人出席。當晚,我駐英國使館專人護送文物至倫敦希思羅國際機場,文物啟運回國。

10月20日下午,文物搭乘中國國際航空公司CA938次航班安全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北京海關在停機坪即時查驗,予以通關便利,國家文物局組織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北京魯迅博物館、中國文物資訊諮詢中心三家直屬單位分工協作,連夜完成文物查驗並點交入庫。21日,國家文物局組織專家開展實物鑒定,68件文物中,暫定二級文物3組13件、三級文物30件、一般文物25件,質地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銅器等,時間跨度從春秋戰國到清代,地域分佈江西、安徽、福建、河南、陜西、河北、貴州等。整體來看,文物器型較為豐富,品相較好,精品較多,唐三彩七星盤、宋代青白瓷、元明石雕馬、一組四件元末明初青瓷梅瓶等具有重要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此次68件中國流失文物順利回歸,為我國政府持之以恒25年不間斷的走私文物跨國追索行動畫上圓滿句號,是中英兩國在“1970年公約”框架下,合作打擊文物走私、促進文物追索返還的成功範例,既彰顯了我國政府打擊文物走私、追索流失文物的堅定意志,也是多年來中國政府積極參與文物追索返還領域國際規則改革完善、促進國際法秩序朝有利於文物返還的方向發展的重要成果。

1998年8月,國家文物局主辦、公安部和海關總署協辦的“打擊文物走私成果展”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成功舉辦。(國家文物局提供)

中國慶祝“1970年公約”50週年 回歸文物線上“首秀”

1970年11月1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6屆大會通過了《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産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1970年公約”),成為和平時期保護文化財産的重要國際法文件。2019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0屆大會上,將每年11月14日確定為“打擊非法販運文化財産國際日”,以此來擴大社會公眾對打擊非法販運文化財産的認識,凝聚國際共識。

今年是“1970年公約”通過50週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社會在11月14日前後舉辦了系列活動。如11月1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行的首次“打擊非法販運文化財産國際日”活動,11月16日至18日正在舉行的“文化遺産和多邊主義:保護文化遺産的區域和國際戰略”線上國際會議等。

中國政府是“1970年公約”的積極踐行者和堅定維護者。20多年來,不斷提升文物保護和流失文物追索能力,積極推動“1970年公約”、國際統一私法協會《關於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的推廣、改革與完善,與23個國家就流失文物追索返還簽署雙邊協議,建立彰顯中國特色的國際合作機制,主導制定反映文物流失國訴求的《關於保護和返還非法出境的被盜掘文化財産的敦煌宣言》,堅持呼籲歷史流失文物應回歸原屬國,為改革和完善文物返還國際秩序貢獻了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此次,68件文物流失英國25年才得以追回,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英國尚未加入“1970年公約”,缺乏政府間返還文物的共同法律基礎。流失文物追索不僅牽涉極其複雜的法律難題,還往往涉及民族情感和國際關係,是需要一代代人不懈努力的系統工程,是公認的世界性難題。20多年來,文物追索返還領域的國際法律秩序發生了歷史性改變,取得歷史性成績。“非法流失文物應返還原屬國”、“打擊文物非法販運是全人類的共同使命”等理念已成為國際共識,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與支援。包括英國在內的諸多文物市場國加入了“1970年公約”(英國2002年加入),為各國開展追索返還合作提供了更廣闊空間。因此,這批流失文物最終全部順利回歸,具有重要案例價值與國際意義。

據悉,國家文物局在官方網站開設了專題網頁《25年回家路——流失英國68件文物成功追索回國 》,將此次追索回國的文物、追索過程線上展示,為廣大社會公眾獻上文物回歸後的“首秀”,也籍此慶祝“1970年公約”50週年,與國際社會分享文物追索返還的“中國故事”。

2020年1月20日,英國大都會警察局來我駐英使館商談文物返還事。(中國駐英使館文化處提供)

2020年7月29日,我駐英使館公使銜參贊于芃帶隊赴英方倉庫現場清點。(中國駐英使館文化處提供)

2020年10月19日,劉曉明大使舉行線上文物返還移交儀式,英國大都會警察局副總督馬丁、英國數字文化媒體和體育部創意産業國際戰略政策顧問裏德利出席,我駐英中央媒體參加。(中國駐英使館文化處提供)

2020年10月16日,國家文物局授權我駐英國使館與英國大都會警察局,在中國駐英國使館文化處進行文物移交接收,該批文物正式移交中國政府。這是公使銜參贊于芃等正在清點文物。(中國駐英使館文化處提供。攝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白樺)

2020年10月16日,這是清點交接後,駐英國使館一等秘書于果與英國大都會警察局蘇菲∙海耶斯(Sophie Hayes)警探,在文化處庭院簽署文物接收確認書。(中國駐英使館文化處提供。攝影:新華社韓岩)

國家文物局委託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制定文物回運方案,委託專業機構辦理出境許可,為確保文物運輸安全,量身定制了包裝箱體。(國家文物局提供)

2020年10月20日13時34分,中國國際航空公司CA938次航班平穩降落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組中國文物回歸祖國。(國家文物局提供。攝影:馬孝辰)

2020年10月20日,航班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後,在機坪執行監卸操作及消殺作業時,海關人員做入境查驗。(國家文物局提供。攝影:馬孝辰)

2020年10月21日,國家文物局組織專家開展實物鑒定。(國家文物局提供)

2020年11月3日,北京海關下屬中關村海關關員在北京魯迅博物館對該批文物進行監管。(北京海關提供。攝影:王曉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