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化中國>

曹禺戲劇的啟示: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發佈時間: 2020-11-17 09:13:21 |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 宋寶珍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曹禺戲劇的啟示

核心閱讀

藝術內涵主要體現為戲劇的精神高度和哲理深度

優秀的創作者,是時代生活作用於心靈並在藝術的熔爐裏鍛造而成的

對生存之關懷、對命運之思考、對心靈世界之探索,構成了曹禺劇作的深層內涵

話劇《雷雨》劇照

近日,北京人藝舉辦紀念曹禺誕辰110週年系列活動,曹禺根據巴金作品改編的話劇《家》在首都劇場上演,受到觀者廣泛好評。

1934年,曹禺發表其成名劇作《雷雨》,此時距中國話劇誕生不足30年。茅盾曾評價,“當年海上驚雷雨”,《雷雨》的出現成為中國話劇走向成熟的標誌。此後曹禺又創作了《日出》(1936)、《原野》(1937)、《北京人》(1941)、《家》(1942)等劇作,這些膾炙人口的戲劇名作,蘊含了豐富深刻的精神內涵,具有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它們不僅被譯成英、法、俄、西班牙等多國文字,而且常演常新,此外還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舞劇、京劇、評彈等多種藝術形式。僅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就先後15次創演、復排曹禺的8部話劇。曹禺戲劇的文化傳播力和影響力,從何而來?

曹禺走上戲劇創作之路,與他在南開新劇團、閱讀《易卜生全集》的經歷有關,更與他個人的生命體驗相關。他説,“寫《雷雨》是一種情感的迫切需要”,“《雷雨》的降生,是一種心情在作祟,一種感情的發酵”。劇作家夏衍曾言,不熟悉的不寫,這符合創作規律。曹禺筆下的人物和故事,都是他所熟悉的。談到寫作,曹禺稱“那可是心血”!正因心血的滋養,讓他的戲劇具有了生命的能量。他曾告訴老伴李玉茹,在《雷雨》成稿之前,他已反覆寫了很多場景和片段,不滿意就重寫,以致廢稿塞滿了床底。由此可見,優秀的創作者,是時代生活作用於心靈並在藝術的熔爐裏鍛造而成的。

藝術內涵主要體現為戲劇的精神高度和哲理深度。

曹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崛起的一代劇作家,深受現實主義戲劇的影響。他關注現實,也注重藝術的旨趣。他描寫現實,卻不拘泥于寫實,表現出對發展趨向充滿理想主義的憧憬。《日出》中漫天紅霞裏迴響的雄壯夯歌,《北京人》中愫方、瑞貞奔向自由的步伐,都是沉鬱、幽暗背景中絢麗的曙光,是對現實生活的詩意化、寓言化表達。

話劇《家》劇照

他的戲幾乎都沒有確切的背景,要有也是十分模糊的。比如,他説寫《雷雨》是在寫一首敘事詩,要有詩的韻律、意境、風骨、神韻,要有溫柔敦厚的中國詩學之道。

曹禺的一些戲劇素材對今天的觀眾而言,不僅沒有接受障礙,反而形成了一種恰如其分的審美距離、一份可以品評的人生況味、一方渴望進入的意象叢林。這是因為,劇中人與今天的觀眾依然能産生某種精神連接、情感共鳴。《雷雨》中繁漪“最雷雨的性格”裏對愛情的渴求、對自由的嚮往,《北京人》中愫方隱忍而哀靜的目光,《家》中瑞玨彌留之際對於飛雪的悵望,那種情感的張力直達人們心靈最柔軟的地方。對生存之關懷、對命運之思考、對心靈世界之探索,構成了曹禺劇作的深層內涵。好的戲劇因為注滿了人生的意味、美的情愫和深刻的內涵,總能吸引人不斷地感知它、琢磨它、詮釋它。

曹禺曾説:“我喜歡寫人,我愛人,我寫出我認為是英雄的可喜的人物……我感到人是多麼需要理解,又是多麼難以理解。”從現實視角出發,曹禺筆下的一系列人物,組成了那個時代的群像,他們不僅有生命的質感、美學的韻味,更有時代的肌理、現實的內涵。

中國優秀的劇作家表現出一個共同特點,即對中外戲劇有廣博的涉獵和高深的素養,如田漢、郭沫若、洪深、李健吾、楊絳等等。曹禺的閱讀興趣很廣,從戲曲劇本、古典詩詞、小説,到外國哲學、美學等,再到古希臘戲劇、古羅馬戲劇以及莎士比亞、易卜生、奧尼爾、契訶夫等,曹禺都頗感興趣。他的戲劇裏常常涉及表現主義戲劇的典型意象,但其敘事方式卻是中國觀眾喜聞樂見的。他的戲劇結構十分講究,善於講述一個有頭有尾、有懸念、有張力的戲劇故事,而故事中,充滿了中華文化的民族精神、美學意蘊和詩學正義,這也是他的戲劇被中國觀眾廣泛接受的原因之一。

話劇《日出》劇照

戲劇與文學不同,僅有文本,它的存在形態只完成了一半。只有立在舞臺上,才能煥發光彩。曹禺的戲劇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導演,他們在各自藝術追求的向度裏,展示出不同的藝術造詣。曹禺的戲劇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演員,劇中那擲地有聲的藝術語言,讓演員們在藝術創造中磨練心性、提升水準。曹禺的戲劇也培養了一代又一代觀眾,人們走進劇場與偉大劇作家的靈魂對話,與戲劇情境融通,培養熏陶藝術趣味,收穫可資回味的藝術啟迪,感受超越日常的“戲劇人生”。

(作者:宋寶珍,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