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化中國>

楊曾文在杭州凈慈寺首屆佛教文化論壇致辭

發佈時間: 2020-10-28 09:13:2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杭州凈慈寺首屆佛教文化論壇

凈慈寺祖師文化研討會上的致詞

(2020年10月24日)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楊曾文     

值此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時刻,在杭州黨政領導的指導並得到杭州市佛教協會協同配合、學界的積極參與,凈慈寺舉辦首屆佛教文化論壇和凈慈寺祖師文化研討會,是值得讚揚的大好事,在倡導文化自信,推進社會主義新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意義。借此機會,請允許我談以下幾點想法。

一、杭州是中國古都之一,是傳承六朝以來中華傳統文化的江南重鎮。五代吳越、南宋時期,杭州在推動儒佛二教文化的會通融合,發展傳統文化中作出重大貢獻。遍佈浙江杭州的寺院,既是佛教傳法中心,也是儒佛文化交流互鑒的平臺,並且是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名勝之地。在這當中,靈隱寺、徑山寺、凈慈寺等發揮過重要作用。

二、宋代是古代哲學最高發展形態理學的形成時期。繼周敦頤、程顥程頤奠定理學之後,南宋朱熹加以整合並建成完整體系,影響極為深遠。朱熹從南宋兩度出任宰相的張浚及受父所托養教自己的劉子羽、劉子翚和其他主張抗金文臣武將的身上深受儒家忠義氣節的激勵,強化儒家道德在理學中的核心地位,並從徑山寺臨濟宗大慧宗杲及其弟子道謙那裏汲取理事融通思想,雖然他的理學是排斥佛教的,但卻帶有明顯的佛教烙印。

三、理學圍繞天道性命而展開,將心、性、道、理等概念融匯溝通。然而中國佛教從南朝宋竺道生、北魏菩提達摩到唐宋禪宗,已將性、理、心等概念溝通。宋代佛教以禪宗為主流,先後有三位傑出禪僧出在杭州。一是繼凈慈寺開山道潛之後的第一代祖師永明延壽,著《宗鏡錄》《萬善同歸集》《唯心訣》等197卷,將心性思想發揮到極致,倡禪教會通、禪凈兼修,影響深遠。二是靈隱寺、佛日禪院的契嵩,著《輔教編》等百餘卷,主張儒佛同源和一致,説儒為治世之教,佛為出世之教,攜書進京兩次向仁宗上書,聲聞朝野。三是有張浚為外護的徑山大慧宗杲,有語錄著作約40卷,主張佛道在世間、道由心悟並盛倡看話禪,影響播及江浙湘閩和元明以後。他們不僅是佛教史上的高僧,也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佔有一定地位。

四、南宋寧宗朝由宰相史彌遠主持制定禪門“五山十剎”制,以徑山寺、靈隠寺、浄慈寺和寧波天童寺、育王寺為五山,對統轄禪寺及選拔禪僧逐級晉陞,促進禪宗發展起過積極作用。這一制度也傳到日本,對日本佛教乃至政治、文化産生極大影響。

五、佛教傳入中國已2000多年,經歷了封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新中國成立後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是既年輕又前途廣闊無限的社會制度。作為文化形態之一的佛教必須與時俱進。遵循中央適時提出的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的指示,佛教也要“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義、禮儀制度的同時,深入挖掘教義教規中有利於社會和諧、時代進步、健康文明的內容,對教規教義作出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2016年習近平《全面提高新形勢下宗教工作水準》)。

以上這些,都是值得繼續考察研究的課題。當前在佛教界發揮骨幹作用的大體屬於建國後第三四代的法師,任重而道遠。各地寺院住持責任重大,除帶領兩序維持寺院運轉之外,在寺院各項建設中負有艱鉅任務,其中的文教建設對推進佛教適應時代,走中國化道路意義重大。杭州近年在文化建設,發展佛教學術研究方面成績卓著,這次會議可謂錦上添花,也為浙江乃至全國人文社會學科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