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化中國>

新疆非遺“軟實力”變脫貧“硬本領”

發佈時間: 2020-10-22 09:06:53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作者: 茍繼鵬 | 責任編輯: 劉雅晴


“這門手藝是祖傳的,以前我只是個銅匠,現在有了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這個新身份,我有責任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21日,新疆和田地區洛浦縣恰爾巴格鄉加依託格拉克村傳家寶手工藝品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艾則孜·麥斯依提説。


艾則孜·麥斯依提的另一個身份是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維吾爾族銅器製作技藝”第八代傳人。


記者在該合作社看到,170多平方米的廠房內,近20位工人呈半圓狀圍坐在操作臺前,揮動著手中的小鐵錘,在各類銅器模具上雕刻出各式各樣的花紋。艾則孜·麥斯依提告訴記者,他想讓更多人學會這門手藝,帶動更多人增收致富。於是,2017年他和村民一起成立了這家合作社。


該合作社採取“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主要生産茶壺、酒杯、茶碗等手工銅器皿,因産品造型獨特,做工精良,深受顧客喜愛,主要銷往和田和喀什等地。“我們的産品供不應求,現在大家都掙上錢了,越來越多的人願意來我這裡上班了”。艾則孜·麥斯依提説。


目前,傳家寶手工藝品專業合作社已帶動25位村民就業。同村的如則古麗·多來提已在該合作社工作一年多了,“以前我只是在家裏帶孩子沒有收入,現在每個月收入280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我想一直在這裡幹下去。”她説。


近年來,新疆各地探索“非遺+扶貧”的新模式,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推進傳統工藝傳承保護與脫貧增收相結合,帶動眾多貧困戶就業增收。


位於和田地區于田縣的阿伊珠彎服裝製作有限責任公司生産車間內,哈斯也提·阿吾拉正忙著指導工人們刺繡製衣。她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維吾爾族服飾”第五代傳承人。


“這些服飾也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我想讓更多的人學習和了解。”哈斯也提·阿吾拉告訴記者,30多年前,她從長輩那裏學習了這門手藝,多年來一直組織相關培訓,先後帶出65名學徒。2016年6月,她還註冊成立了公司,主要從事傳統服裝設計製作,刺繡手工藝品和手工地毯製作銷售等。


如今,該公司吸納周邊村民穩定就業近20人,每人每月工資1600元左右。“現在,我很多徒弟都能獨立開店了。可以將這門手藝傳給更多的人,我感到很欣慰。”哈斯也提·阿吾拉説道。


新疆是非物質文化遺産大區,有3項非遺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83項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同時還擁有290余項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如今,新疆銅器製作、傳統民族服裝、木雕技藝、民族樂器製作等非遺産業越來越紅火,非遺産品遠銷北京、上海等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