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揭秘反壟斷調查:污點證人拉開黑幕 日企決心自首

發佈時間:2014-08-20 10:47: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周銳  責任編輯:王凡

  雖然無法到國外調查涉案日企的違法行為,但繼調查液晶面板生産商時成功“策反”台灣友達後,國家發改委反壟斷局的執法官員再度運用“寬大政策”,尋找到了願意用主動提供證據換取免除處罰的“污點證人”。

  在本案調查中,日立公司和不二越率先自首後提供的重要證據,讓發改委反壟斷局對看似鐵板一塊的日企壟斷聯盟的反壟斷調查出現突破口。在此基礎上,執法人員通過逐一問詢,反覆比對核實資料,在4個多月的時間裏,理清了八家汽車零部件生産商和四家軸承生産商價格壟斷的脈絡,掌握了充分的證據。

  案情突破:反壟斷常態化讓日企決心自首

  “這個案子是一個國際卡特爾行為,最大的難度是很多違法事實發生在境外,我們無法到實地調查取證。”

  發改委反壟斷局一位負責人告訴中新社記者,在依靠自身調查無法獲得足夠證據的情況下,綜合運用法律責任條款和寬大政策在國際卡特爾調查中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反壟斷處罰在各國都非常高”,該負責人表示,正是因為如此,免除罰款機會的存在就改變了違法企業對收益和成本的預期,從而讓壟斷同盟出現裂縫。

  不過,2011年底國家發改委對汽車及配件展開反壟斷調查時,由於中國幾乎沒有反壟斷調查的先例,因此,當時已經分別在美國和日本“自首”的日本企業沒有任何在中國自首的打算。

  不過,從電信聯通到液晶面板,從茅臺五糧液(19.69, 0.20, 1.03%)到乳粉企業,發改委反壟斷局的頻繁出手和反壟斷執法的常態化趨勢讓日本企業改變了自身遭到反壟斷調查可能性的估計。

  前述官員透露,2014年4月2日,日立在梳理自身業務,判斷涉嫌違法的情況下,到國家發改委做了主動報告,把他們就汽車廠商發的詢價函,和競爭對手之間協商的方式、時間和地點進行了彙報,並提供了證據。自此,日本汽車配件製造商壟斷的黑幕開始被一點點揭開。

  理清脈絡:逾50名日本員工赴發改委接受調查

  據介紹,在突破口打開後,發改委反壟斷局的執法人員擬定了調查所需要的資料清單和詢問問題清單,並開始向其他涉案企業逐一發出調查通知書。

  “有的企業在我們發函前就已經來自首,有的雖然沒主動來,但在正式調查中,面對我們已經掌握的證據,他們大部分都還是如實提供了資料”,上述官員透露,執法人員花了大量時間,對各企業提供的資料反覆比對核實,相互印證,“我們和一些企業的資料往來達到三四個回合,通過不斷細化材料,核實細節,最終確定了調查事實”。

  除了資料的繁多,較長的時間週期也是本案調查的難點。前述負責人表示,由於大部分訂單實施的時間是在2013年底,因此串通投標的時間可能要追溯到2000年附近,企業許多當時的工作人員都已經離職了。

  在這種情況下,發改委反壟斷局要求涉案日企每家安排三到四名參與價格協商的員工和公司高管到北京來接受了多輪調查,“最後總共來了50多人,來不了的也提交了書面的陳述書”。

  在掌握了足夠的證據後,國家發改委20日對日本十二家企業實施汽車零部件和軸承價格壟斷罰款12.35億元人民幣。而作為率先自首對案情進展起到關鍵作用的日立汽車系統有限公司、株式會社不二越被免除處罰。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