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9日 星期四

汽車“合資自主”:被邊緣化的第三極

發佈時間:2015-09-10 08:59:09  來源:中工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岳雅風

  曾幾何時,“合資自主”品牌在國內車市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勢不可擋,被稱為是比肩合資、自主品牌的車市“第三極”。然而時至今日,合資自主品牌已逐漸淡出,被全面“邊緣化”。究竟是何原因導致目前的行業形態,未來汽車“合資自主”出路又在哪?

  高開低走

  2008年,廣汽本田“理念”上市打響了進軍“合資自主”的第一槍。之後,從上汽通用五菱“寶駿”到東風本田“思銘”,從北京現代“首望”到上海大眾“天越”,從東風日産“啟辰”到一汽-大眾“開利”,幾年間10余個“合資自主”品牌紛紛高調登場,成為市場上的新生力量。業內曾普遍預測,合資自主品牌未來的規模至少會達到200萬輛。

  嚴格説來,合資自主品牌並非為市場競爭而生,而是政府相關部門推動的産物。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近30年“以市場換技術”的策略被業內認為並不算成功,原因就是“洋品牌”的數量和市場份額仍然遠高於自主品牌。

  由於相關政策要求在“十二五”末期,自主品牌的銷量要達到國內總銷量的50%。而相關部門統計後發現,單依靠已有自主品牌無法實現目標,於是要求合資企業開工“自主”,以完成目標。

  同時,相關部門還強調“合資自主”是中國汽車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政策制定上對合資自主與自主品牌將一視同仁。當時的發展規劃曾明確表明:汽車企業要想增加整車項目、擴建産能及跨類生産或投資生産轎車,必須滿足中國品牌、自主開發、新能源汽車這三個條件。這樣,“合資自主”便成了合資企業申請擴産、擴建的“敲門磚”,紛紛拼了命地往自主堆兒裏扎。

  但令人遺憾的是,合資自主品牌“高開”風頭似乎剛開始,就已現“低走”跡象,問題逐漸暴露,銷量一蹶不振。上市不到兩年,廣本“理念”便由月銷近4500輛銳減至不足千輛,而從今年3月開始,其産量甚至歸零。而東風本田“思銘”也由起初的月銷最高3000輛,跌至目前不足200輛,且從4月起,思銘同樣尷尬停産。如今,“思銘”、“朗世”、“領志”等品牌鮮有人提及,“合資自主”在市場的大浪淘沙中節節敗退。經歷狂歡後的合資自主品牌,有的已悄無聲息,有的仍在艱難中謀變,讓人唏噓不已。

  事與願違

  據了解,合資自主品牌的産品大致有三條路徑,一是導入合資品牌舊平臺進行二次開發,然後再尋求自主研發;二是瞄準新能源汽車,由外資主導開發;三是合資自主生産中國本土品牌産品。前兩種方式,都需要建立新的品牌、然後輔之以全新的開發及渠道。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合資自主企業選擇的仍是第一條路徑,雖然導入了舊平臺生産了産品,卻沒有進行自主研發,或是研發能力不夠,這就直接導致産品老舊,缺乏持續競爭力。

  目前國內主流的合資自主品牌有東風日産啟辰、上汽通用五菱寶駿、廣汽本田理念、東風本田思銘等,除寶駿品牌有所創新外,一些合資企業直接導入合資品牌的老舊平臺,換一個品牌重新包裝之後就當成合資自主的産品,技術相對落後。有的合資自主品牌為了達到降低售價的目的,甚至對車型較為明顯地減配,最終被市場拋棄。

  其實,當初政府部門提倡“合資自主”的初衷是要求合資企業必須將一定比例的銷售收入用於自主研發,目的是讓中方能夠更多參與到汽車研發流程和關鍵技術中去。

  然而實施困難重重。以理念為例,由於産品技術來源於本田,廣汽即便擁有一半産品,但因欠缺市場、採購等方面的經驗和能力,仍無法掌握理念研發大權。而對本田來説,中方技術的精進,肯定會影響到其自身品牌的擴張,所以,為了迎合政策,乾脆出工不出力,將過時、淘汰的車型平臺拿出來就行了。

  更多的車企推“合資自主”只為了迎合政策需求,在推出一兩款車型後,就沒有了下文。按照有關政策,企業只要發佈産品和品牌,不管後期是否量産,就算是履行了“任務”。如此一來,出現大量有名無實的“合資自主”。

  東風汽車總經理朱福壽曾坦言,做好“合資自主”需要用真心去做。而目前“合資自主”被當成一種策略性考慮。沒有被“真心”對待,實在是“合資自主”的悲哀。

  路在何方

  那麼,“合資自主”究竟路在何方?

  業內專家建議,首先要強化品牌號召力。在合資車企中,與之合作的國際汽車品牌都經過近百年的磨礪,獨特的風格孕育出各具特色的車型,這也為它們各自帶來了忠實的擁護者和愛慕者。當初引入外資,建立合資企業的本意就是為了“以市場換技術”,與國際著名車企長期合作而沉澱的技術和經驗,使得合資車企在“合資自主”産品開發上具有先天的優勢,以成熟的技術為基礎的新的合資自主品牌車型研發,將給消費者帶來性價比更佳的“國民車”。

  “只有抓住潛在目標,才能為産品開好局面。”精準市場策略被認為是合資自主必須解決的另一難題。當前,中國車市已經呈現出明顯的金字塔結構,高端市場雖然已經可以和國際接軌,但很大一部分消費群體,需求還是比較低端的,中國汽車市場的增長潛力不在一線城市,更多地集中在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的農村市場。

  有業內專家認為,合資企業的産品如果想要開拓這些市場,勢必面臨走低價位、小排量的策略。“合資自主車型如果在定價和市場策略上謹慎而行,它才能打破當前的自主企業在二三線城市的壟斷地位,搶佔自己的立足之地。”

  此外,跟進服務支援也是“合資自主”車企需高度重視的。目前隨著國內汽車市場保有量的不斷增加,汽車産業的競爭正從整車銷售走向售後服務。售後服務已成為消費者衡量汽車性價比的一個標準。目前售後服務一般集中在一線城市,在二三線城市的比例非常小,如果服務能夠跟上銷售的步伐,無疑將會為銷量加分,

  業內專家建議,合資自主品牌要想贏得市場,還是要靠産品説話,流於口號的宣傳和各種過於理想化的設想都是空談。將合資企業開展自主研發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生産符合市場需要的車型,才能讓合資自主發揮其真正的作用,進而真正實現中國汽車市場的“第三極”。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