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7日 星期六

汽車領域中六大消費者權益雷區

發佈時間:2015-03-12 10:12:39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許方華 郭堯  責任編輯:李龍瑤

  隨著國內汽車保有量逐年激增,與汽車相關的侵權和維權問題也越來越多,每年一度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汽車已經成為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産品和行業,不僅是汽車品質,包括購車、理賠、養護、維修等,各個環節存在的大量侵權或涉嫌侵權的案例在這天紛紛曝光在人們面前。雖然汽車“三包”已經實施,廠商召回也進入常態化,但消費者仍然面臨舉證難、法律不完善、投訴無門等難題,而且汽車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一些行業標準和法規監管的缺失問題日益顯現。3·15來臨之際,我們策劃了這次專題,關注當下的熱點和市場新形勢下(如平行進口放開、網上售車等)的新話題。

  平行進口車來了

  售後應該享受與4S店同等對待?

  編輯點題

  平行進口車是國家認證的合法進口銷售的車型,這些車型理應享受與4S店出售車型同樣的售後待遇。

  背景

  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上海、天津、廣州市政府分別出臺試點平行進口車的意見和建議。半年來系列政策密集出臺,意味著平行進口車不僅獲得了官方的身份認可,還將作為自貿區2015年的重要工作部署被迅速推進。政策鬆綁旋即引發熱烈的市場反應,大型汽車經銷商集團已經開始佈局,中小型汽車經銷商躍躍欲試。據悉,隨著平行進口車試點方案獲批,在上海自貿區註冊子公司的經銷商集團已經達到了三四十家。

  所謂的平行進口車,就是指未經品牌廠商授權,而是貿易商直接從海外市場購買,並引入中國市場進行銷售的汽車。正是由於平行進口車的特殊流通渠道,它能夠給消費者帶來近20%的價格下降空間以及更快的訂車、提車流程。其實,早在平行進口概念這個浮出水面之前,“水貨車”“大貿車”就已經存在許久,價格比4S店便宜一大截,一些熱銷車型不用加價和排隊,由於沒有廠家正規售後服務的保障,“水貨車”的市場規模一直做不大。

  問題

  平行進口汽車雖然價格相對便宜,但最大的“硬傷”就是在國內享受不到和正常途徑進口車一樣的待遇,也就是國家三包政策和品牌承諾的售後維保。事實上,車企對於汽車平行進口的抵制從沒有停止過。從2013年開始,車商全面停止為這類車型提供質保。有寶馬4S店售後服務人員表示:“我們可以提供維修、保養服務,但都要收費。即使在保修期內,車主也要付款。”賓士、捷豹路虎、克萊斯勒同樣拒絕為平行進口汽車提供免費質保。

  雖然國家對平行進口車的政策有一定調整,但這並不意味著國家對平行進口車的全面開放。與傳統中規車不同,平行進口車沒有廠商、4S店的售後力量支援,這也就沒有了官方售後渠道,這也是很多人唱衰平行進口車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由於種種原因,在我國以“半地下”形式銷售了近20年的平行進口車,其“三包”服務體系卻仍然不完善。據國家質檢總局的數據顯示,目前針對平行進口車(水貨車、大貿車)投訴率居高不下。達33%,但是這個投訴不是對産品品質本身,而是對售後投訴。

  解決之道

  首先在國家層面上,應該針對平行進口車制定相應的售後服務標準,約束和監管平行進口車商為客戶提供應有的售後維修及保養服務,在這方面,上海自貿區已經走在前面,根據《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展平行進口汽車試點的工作方案》,上海自貿區將在外高橋汽車交易市場的基礎上,成立自貿區進口汽車交易中心,提供一系列平臺和服務,統一處理售後服務保障、消費者權益保障、零部件供應保障和綜合服務管理等工作。其次,和以往的“水貨車”不同,平行進口車是國家認證的合法進口銷售的車型,這些車型理應享受與4S店出售車型同樣的售後待遇,所以在廠商層面上,是否應該破除4S店對平行進口車的售後壁壘,做到不拒單,保養、換零件都按照市場價收費,售後服務的價格與市場價看齊。

  網上賣車成潮流

  買家權益誰來保障?

  編輯點題

  雖然我國《侵權責任法》明確了網路服務提供者的侵權法律責任,但具體到網路交易平臺的責任,還沒有法律規定,如果網上售車過程中消費者權益受損,電商和車商各自應承擔什麼責任,這方面也沒有明確的法律約束。

  背景

  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對於網上購車,消費者從“不敢想”,到了“敢嘗試”的階段。近兩年,有越來越多的車企嘗試在網際網路上賣車,這在2014年尤為活躍。目前,車企在網上賣車的形勢大體分為三種,一種是通過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開店銷售,此外,隨著像汽車之家等專業汽車網站電商平臺的出現,越來越多的車型也在此進行銷售。去年,還有許多車企嘗試自建電商平臺。

  但和其他商品不同,網上買賣汽車涉及的環節諸多,談價格、下訂、簽合同、提車、乃至日後的維修保養,汽車廠商和電商如何做到誠信交易,電子商務平臺的責任界定,從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從消費者的角度,汽車企業打造電商平臺和網上售車最大的困難是,如何確保消費者購買到的汽車産品和服務有相關的誠信保障。

  問題

  在網上購買汽車産品的時候,消費者如何才能相信其所購買到的汽車産品是全新的,沒有任何返修記錄的,不存在品質等問題的?實際上,網上賣車在我國已經存在了好幾個年頭,但至今通過網上所實現的汽車銷量可謂寥寥無幾。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原因就是消費者還存在著“不放心”的心理。而且類似的情況已經出現,比如去年北京某寶馬4S店在一電商平臺進行現車銷售,原本170萬元的寶馬,卻被標成了17萬元“白菜價”銷售,在短短幾個小時內賣出十多輛。以為買了便宜貨的消費者,被電商取消交易並退款。有的買家專程趕往4S店準備交餘款提車,被告知訂單無效,4S店和電商互相推諉責任,最終此事不了了之。標錯價是個特例,更多時候,網上賣車涉及的糾紛是線上和線下最終價格不一致,如線上報價非常低,到了線下簽合同時,車商以各種理由另加費用,這種現象已經初露端倪,消費者對網上價格的透明度的要求越來越高。

  網上賣車一般不會出現假冒産品,但有可能遇到庫存車、試駕車,尤其是近年經銷商庫存系數較高,本來銷售庫存車並不屬於欺詐行為,但有不少庫存車因為停放時間太久,很多部件外表看著新,實際上都有了“內傷”,多數消費者不願意購買,近年來關於庫存車品質投訴的案例有增無減,有電商這樣一個新平臺,為消化庫存車提供更隱秘的渠道。此外,因為有消費者並沒有看過實車,僅憑網上的商品圖片和描述來訂車,也容易出現車型不符(包括配置、顏色等)的糾紛。目前,車商和電商平臺之間沒有明確的責權界定,一旦出現問題,買家有可能投訴無門。

  解決之道

  網上買車必然包含線上線下,按照目前的趨勢,亟待解決的問題包括價格透明度以及電商和車商責權判定等方面,應該出臺法規要求汽車網上報價和線下最終售價(不包含上牌費、保險等稅費)一致,雖然現在通過網上直接下訂購買汽車的群體不大,但這畢竟是一種潮流,可以預期,隨著車企和電商繼續深耕,消費者接受度越來越高,線上新車交易量必然擴大,隨之而來的價格糾紛也會增多,在法規上應防患于未然。另外,雖然我國《侵權責任法》明確了網路服務提供者的侵權法律責任,但具體到網路交易平臺的責任,還沒有法律規定,如果網上售車過程中消費者權益受損,電商和車商各自應承擔什麼責任,這方面也沒有明確的法律約束。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