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實驗室的嚴格檢測和各種極端條件下的考驗,上海大眾的車輛還要經過常規試車、冬季試車、夏季試車、高原試車、耐久性試車等一系列道路試驗,模擬用戶使用情況,檢測車輛是否能適應各種氣候環境和行駛條件,這也是車輛最終能否投産的重要考核指標。在上海大眾,一個新車型要通過100萬公里以上的道路試驗驗證後才可以批量生産。僅以在安亭廠區為例,每天有180余位專業試車人員在廠區周邊道路進行常規試車,1天的試車里程超過4萬公里,相當於每天繞地球一圈。歷時14周的冬季試車會將車輛行駛到漠河、黑河等氣溫在零下40度的地方,要求在零下24度的環境中3秒成功發動汽車,檢驗車輛在低溫下的密封性和冷啟動情況;而夏季試車則會在吐魯番、火焰山等氣溫在40度以上的地方進行,除了在地表溫度高達70度的地面上進行測試,空調的製冷速度也是一項重點試驗內容。
除了這些嚴苛的測試,上海大眾還建立了完善的供應商管理體系和評價標準,對供應商進行品質能力進行評估,不僅關心供應商的産品品質,更持續關注其體系品質以及過程品質。上海大眾的供應商必須按照國際標準建立品質管理體系,並以過程為導向,對供應商的原材料品質、內部生産過程等建立健全穩定的過程式控制制機制,從而確保其産品持續的滿足國家法律法規、大眾集團技術標準和産品特有的各項品質要求。
從線上到線下:産品製造階段的品質保證
在産品進入生産製造環節後,上海大眾對品質的控制和管理更嚴苛、更精細。在品質檢驗標準方面,上海大眾採用大眾汽車集團全球統一的Audit檢驗體系進行對標,對産品實施全面的品質管理。在大眾汽車集團這套科學的檢驗體系內,所有車型都在同一個品質體系下進行評價打分。也就是説,無論是大眾、奧迪還是賓利,無論是在德國本土生産,還是在中國製造,對産品生産製造的評價體系是統一的。同時,上海大眾的Audit評審員資質由德國大眾本部嚴格考核並認可,在産品審核過程中用極其苛刻的眼光進行整車品質評價,不放過任何一個微小的問題,不斷提升産品內在品質。
為確保生産過程的穩定並保證産品品質,上海大眾在生産製造過程中進行標準化管理流程,建立了完整的産品檢驗機制,通過先進的設備、精湛的工藝、精確的追溯和嚴苛的質保,確保整車在生産過程中達到設計要求的各項品質指標。
與産品研發階段的品質認可相似,投産以後的産品品質管理與控制伴隨著整個生産製造過程。為確保産品過程品質始終受控,上海大眾在衝壓、車身、油漆、總裝四大工藝模組的每一個工段都設有檢測點,從衝壓車間到總裝車間,全程共有超過30個的品質控制關鍵點,通過動態檢測採集資訊,即時更新重點檢測項目,提高檢測的針對性。只有在每一個工藝模組經歷了100%的線上檢測以及關鍵點的品質控制之後,産品才被允許進入報交程式,報交合格後方能進入下一個工藝模組。此外,上海大眾在每個工藝模組的末端還設置了Audit品質檢測點對産品進行抽檢,對標德國大眾的嚴苛標準,站在用戶的角度審核車輛品質,幫助提升品質改進目標。正是通過這一系列環環相扣的過程品質控制手段,保證了每個生産環節之間的品質管控和有效銜接,為最終實現整車的零缺陷報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