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遭到美國最大的工會組織——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Untied Auto Workers)的反對,但通用依然堅持將中國造別克昂科威返銷至美國市場。就在日前,首批出口北美市場的別克昂科威在山東煙臺港正式裝船啟程,並將於明年正式上市。
中國造別克返銷美國市場
別克昂科威是一款由美國的技術中心設計研發,在上汽通用位於煙臺的東嶽工廠進行生産的中型SUV 産品。有媒體報道稱,早在2014年8月昂科威在中國發佈之前,美國經銷商就在討論從中國進口的事宜。但此舉遭到上述UAW的反對,其副會長辛迪·埃斯特 拉達認為,通用汽車在美國引入別克昂科威是“在美國人臉上打了一巴掌”,通用汽車應該繼續信守“當地建廠當地銷售”的承諾,重新考慮引進“中國造”汽車的 決定。
美國《紐約時報》就在前幾日也發表消息稱,這是該國三大汽車商(通用、福特、克萊斯勒)首次在美國市場引進“中國造”汽車。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通用對於這樣一款中國造産品所寄予的厚望。
和中國市場一樣,美國市場對於SUV産品的需求也十分旺盛。數據統計,目前別克在北美的銷量中有60%來自於SUV産品,但眼下,通用在北美市場僅 有昂科雷和昂科拉兩款SUV車型,分別定位在大型和小型SUV市場,而在中型SUV領域出現産品空缺。再加上今年以來,別克品牌在美國的表現不容樂觀。 11月單月銷量同比下滑了16.6%,銷量為15960輛。今年前三季度,別克品牌在美國銷售16.77萬輛,較去年同期的17.08萬輛,下滑 1.8%。
將昂科威帶入美國市場,不僅可以填補別克在北美的SUV産品佈局空缺,或許更能進一步提振其在美國市場上的銷量。數據顯示,昂科威自去年10月在國內上市以來累計銷量已超過15萬輛,在國內中型及高端緊湊型SUV市場牢固的佔據了一席之地。
本次出口北美的別克昂科威搭載2.0T SIDI直噴渦輪增壓發動機、6速DSS智慧啟停變速箱及全路況智慧四驅系統。汽通用汽車總經理王永清表示,昂科威在北美上市後,將與奧迪Q5等豪華中型 SUV展開競爭。據了解,此次首批發運的車型數量為一百餘輛,至於未來的整體出口規模,王永清表示將有待根據當地市場的反應再進一步規劃。而據外媒報道, 別克全球首席執行官Duncan Aldred曾在12月2日告知美國別克全美經銷商協會,通用汽車計劃,從2016年二季度開始,每年將向美國引入3萬至4萬輛于中國生産的別克昂科威。 不過,這一數據並未得到上汽通用的確認。
中國會成為全球汽車“代工廠”嗎?
別克昂科威並不是第一款出口到美國市場的中國造汽車。今年上半年,由沃爾沃汽車成都工廠生産的豪華汽車S60 Inscription也漂洋過海、遠渡重洋被運往美國市場。據沃爾沃方面發佈的消息稱,沃爾沃計劃今年向美國出口2000-3000輛中國造S60 Inscription,並今後每年將出口約5000輛。
而在更久之前,廣汽本田生産的飛度、雅閣也先後銷往中東和北美市場,還有賓士E級長軸版和寶馬5係長軸版也都小批量出口到中東和南美地區。
以別克為例,此前南韓生産的昂科拉也同樣進入了美國市場。凱利藍皮書的分析師Nerad評論説:“很多人認為別克是純粹、典型的美國品牌,而通用正在做的則是吸收全球各地的資源,生産更加具有競爭力的別克車型。”
為什麼不呢?試想一下,如果通用要在美國投産昂科威,不僅意味著要增加新的生産線的投入、增加更加昂貴的人工成本,且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週期,而將中國産的昂科威投向美國本土市場,在成本上無疑具有一定的優勢。為什麼不呢?
汽車産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這種情況讓所有的生産企業都在進一步考慮成本的降低和效率提升,平臺化和全球化已經成為重要的趨勢。汽 車産業的全球化協同程度正在進一步加深,從前端的設計、製造、原材料採購進一步延伸至後端的銷售和産能分配上來。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隨著車企對 于各自全球産能資源更加合理化的利用,越來越多的國內合資品牌會將中國製造的汽車銷往歐美地區。
從産品品質上,國內汽車製造業的品質正在大幅提升。“我從未聽説過消費者問我他的車在何處製造。它是沃爾沃製造,是沃爾沃品質,當然成都(沃爾沃) 也是一樣。” 沃爾沃汽車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漢肯·塞繆爾森説,“我非常自信我們會證明這一點。”王永清也認為,別克昂科威出口北美不僅再次印證了車型本身的實力,同 時也充分彰顯出上汽通用汽車國際領先的管理體系與製造水準。以上汽通用東嶽基地為例,據了解,截至目前,在南廠和動力總成廠已獲得通用汽車全球製造體系最 高等級BIQ Level 4認證的基礎上,北廠也于近期通過了BIQ Level 4的現場評審。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而隨著中國汽車製造水準的升級,以及全球汽車産業的資源全球化以及産能的優化配置,中國會成為全球汽車業的生産“工廠”嗎?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
只不過,雖然包括沃爾沃、別克這樣的中國造汽車開始進入國外主流市場,但中國的自主品牌出口前景依然不容樂觀,近兩年市場出口量不斷萎縮的同時,出口區域依然集中在亞非拉等非主流市場,中國品牌在海外的品牌影響力還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