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動全球的大眾汽車“造假”事件,不僅令這家德國著名車廠遭遇了空前的信任危機,同時也使得本來在中國就沒有大範圍推廣的柴油乘用車前路難測。
國四標準産業化升級並未完全實現
事實上,相比歐洲50%左右的柴油乘用車保有率,國內汽油車遠比柴油車受歡迎,據稱後者只有1%的保有率。
東方油氣網油品部經理程瑞鋒告訴記者,2013年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決定加快油品升級,石油石化系統也制定了十分明確的升級路 線。2015年1月1日時,全國已實現了國四柴油的供應升級,部分城市的國五柴油也遍佈大街小巷,如上海、江蘇、杭州蕭山、天津和廣東等地。所以,柴油車 的對應油品在國內不少地區都可找到。這與電動車所處的現實環境完全不同:雖然電動車不少,可充電樁的佈局還只在萌芽階段。其次,油品升級這一法規的變化, 也會帶動相應技術的發展,為清潔柴油汽車又帶來了機遇。舉例來説,尾氣後處理和燃燒效率都有了不少提高,如中重型商用車在尾氣後處理方面,國內選擇的路徑 是SCR系統法,輕型商用車則側重於EGR DOC/POC法。
但程瑞鋒表示,雖然尾氣處理技術、油品品質等看似有了明顯變化,但汽車産業化的升級之路顯得卻很漫長。“一些不達國四標準的柴油車依然在路上行駛 著。造成此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國內對柴油車標準的監管不會面面俱到,有些貼著國四環保標誌的汽車實際上並未達到此標準;另外,柴油車主不會説為了國家 的新標準而去更換現有車型。在選購新車時,車主會對汽車整車、環保技術等做綜合考量,希望最大範圍內的省錢,所以産業化進程與柴油標準、高新技術之間難以 同步。”
他還表示,“汽柴比”的這一因素,也阻礙了柴油車的發展進程。所謂“汽柴比”,即一噸原油經裂解之後,會分別産出汽油、柴油的比例,這是基於油品制 造設備本身屬性而來,無法通過主觀人為操作實現。我國的汽柴比曾是“1:2”左右(如今有所下降)。而且多年的經濟增速下,國內的柴油需求很旺,工廠、礦 山、水上運輸等行業都要大量使用柴油,給柴油車的用油空間不大。
而如果要增加柴油車使用,那麼柴油的生産量也得跟上,結果是國內要進口更多原油,導致汽油量也會被動增加。假設為了柴油車的進一步提升,那麼製造出來的更多汽油往哪銷售呢?況且今年以來,汽車銷量在下滑,車廠連汽油車都賣不動,更不會去做費力不討好的柴油車銷售了。
柴油車尾氣有害物質排放更大
相比歐洲市場上柴油車保有量的巨大,國內柴油車銷不動還有其他原因。
首先,歐洲現有的環保法規對柴油車更寬鬆。如歐五標準情況下,汽油、柴油車在氮氧化物的排放上,允許值是60mg/km和180mg/km,即便是 2014年歐洲實行了更為嚴格的歐六標準,柴油車的氮氧化物排放範圍也在80mg/km,但美國則全部為43mg/km。除此以外,歐洲不少國家會獎勵購 買高能效的車輛消費者,如對燃油效率、車重、排量等實行不同的車輛購置稅;部分柴油轎車在行駛一定公里數後,相關部門還會彌補柴油車和汽油車的最初購買價差。
然而,中國市場有所不同。 一位基金公司的石化研究員則向記者解釋,柴油車的天然屬性及城市內的擁堵交通,令柴油車前路坎坷。
在汽車尾氣中,NOx和PM兩項排放達到了全社會總排放量的30%以上,而柴油車在這方面的排放比也異常高,約80%上下,所以柴油車的尾氣排放控制至關重要。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汽車尾氣中的CO、HC、NOx和PM等排放量也在近幾年來繼續保持增長。在如此嚴峻的環境污染面前、加上交通擁堵,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汽車廠商,推崇柴油車的決心都難下。相比之下,混合動力和電動車的政策環境更為寬鬆。
而且,儘管柴油車擁有動力強、燃油經濟性不錯等優點,但如果要選擇SCR系統,使中重型商用車的尾氣處理更清潔,就必須要強化尾氣處理系統。車主的用車成本會隨之提升,導致車主在購車後,自主關閉尾氣處理裝置。
在大眾柴油車的造假事件爆發後,人們對柴油車的環保信任度可能發生質變。招商證券首席分析師汪劉勝告訴記者,未來一段時間,清潔柴油車的在華銷量提升或存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