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突襲”汽車限購事小,政府失信失譽事大。即便新政策空當長造成了一定的混亂,這種損失也遠不及政府朝令夕改、鬆弛無常造成的政府公信力減損。因為前者的損失可以量化,也可以彌補,後者的損失則難以估量,而且幾乎不能彌補。
昨日17時40分,深圳市政府突然舉行新聞發佈會,發佈《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實行小汽車增量調控管理的通告》,決定從當日18時起實行小汽車限購,電動汽車也在限購之列。從正式發佈限購公告到實施限購,相隔僅短短20分鐘,深圳可謂將“突襲”限購做到了極致。(相關報道見B1版)
據深圳官方統計,截至今年12月20日,深圳市機動車保有量超過314萬輛,近5年年均增長率約為16%,每公里道路機動車約500輛,車輛密度居全國第一。這是深圳市實行小汽車限購的主要背景和原因。從這個背景和原因看,與之前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幾個城市實行小汽車限購一樣,深圳實行小汽車限購應當能夠得到多數人的理解。然而,限購政策能得到理解是一回事,限購政策大搞“突然襲擊”,這種方式能不能得到人們的理解,又是另一回事了。
今年3月,杭州市也是在政府多次“辟謠”的情況下突然實施小汽車限購,政府“出爾反爾”招致輿論的廣泛批評。這次深圳“突襲”限購,比杭州猶有過之:一是從政府發佈到正式實施時間更短(杭州為5個小時),二是政府之前“辟謠”更為權威與堅決,由不得普通老百姓不信。杭州有關部門曾表示“目前不會限牌,暫時也沒有限牌計劃”、“限牌根本還沒有提上議事日程”,這些説法比較含糊,嚴格説來留有一定的餘地,而且表態的部門有的不是核心決策部門,掌握的資訊未必十分可靠。因此,人們儘管對政府“辟謠”變成“謠言”很是反感,但一般也願意相信,當初“辟謠”的部門並非故意要欺騙公眾,或許他們也有難言的苦衷。
去年11月,深圳市公安局副局長王國賓向媒體表示,如果深圳出臺限牌限號政策,“一定會廣泛聽取意見,絕對不會搞突然襲擊”。今年1月深圳市五屆人大六次會議記者會上,針對深圳是否實行小汽車限購的問題,深圳市長許勤明確表示,目前只依靠提高停車費用等經濟手段治理擁堵,只有到經濟手段失靈的時候才會採取行政手段。而就在一週之前,深圳市交委負責人還在首屆北上廣深交通會議上表態,深圳不會學習北上廣(實行限購)。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此前多次“辟謠”,要麼否認將實行小汽車限購,要麼承諾即便限購也不會搞“突襲”,表態和承諾言猶在耳,現在卻以“突襲”方式實行限購,讓不信謠、不傳謠的普通市民情何以堪?
從今年1月至今不過一年的時間,深圳市治理擁堵所使用的經濟手段就失靈了,必須迅速採取行政手段嗎?顯然不至於。再説,即便要採取行政手段,也完全可以廣泛聽取意見,為何一定要步杭州等城市後塵,以兵家式詐術大搞“突然襲擊”呢?有人也許要為“突襲”辯解,認為實施新政策如果留的時間空當太長,必然引發市民搶購。但是,即便新政策空當長引發了市民搶購,造成了一定的混亂,這種損失也遠不及政府朝令夕改、鬆弛無常造成的政府公信力減損。因為前者的損失可以量化,也可以彌補,後者的損失則難以估量,而且幾乎不能彌補。
“突襲”汽車限購事小,政府失信失譽事大。政府塑造、維護公信力萬般艱難,政府公信力折損下降就在一夜之間,杭州、深圳“突襲”汽車限購傷害政府公信,教訓十分沉重而深刻。如果再有城市實行小汽車限購,請千萬不要幹這種看似聰明的傻事!